断墙之下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勇魂

    太阳已经缓慢的移动到正当空,晨曦已变成接近晌午的烈日。河汘地桥堡与城垛上的赤睛守军默默听着耳边的鼓声,汗水从每一个人的额角边沁下。

    零零散散的身影从启蒙高丘的树林中窜出。远隔观望,这些身影是那么急迫、微小,但数量越来越多。他们跃上之前留在平原上的马匹,调转马头向河汘地方向奔来。

    巴塔不语,鼓点越敲越密,几乎左右手的隆隆声快要听不出间隔。直到兀刹兴奋的大喊了一声:“是离昂!”巴塔才骤停鼓声,又猛的同时双锤击鼓,仿佛是划下一个休止符印。

    他走到平台边缘,仔细观瞧。撤回的骑队扬起了飞洒的灰尘,他们呼喊着,奔腾着。身后的树林中如细针般的箭雨紧随而至,却跟不上赤睛勇士极其快速的移动。

    “吹号,点一千人出城接应!”巴塔命令道。

    身旁的旗手立刻向城里挥动旗语,很快城里又一次骚动起来,伴随着“呜呜”的号角,一支千人的骑队又开始向城门集合,城门再一次随之打开。

    巴塔怒睁双目,蹬脚发力,露出利爪与剑齿。他借着狂野血脉之力,纵身一跃顺着桥堡的墙壁滑下。利爪在墙壁留下了抓痕,却也保证了巴塔稳稳的滑落到地面之上。身边的守卫很快为巴塔也牵来了一匹马,他翻身上马率领着千人骑队向城外迎去。

    此时,城垛上的旗手打出了出现追兵的信号。从启蒙高丘上居然追出了一支黑甲武士的队伍。他们手持弓弩,一面奔跑一面拔箭射击,飞矢追着离昂的队伍落下。有个别几个没有来及乘上马匹的赤睛勇士中箭,他们或相互搀扶、或背负战友遗体,继续向河岸方向撤退。

    离昂落在队伍的最后面,他见河汘地已经发出援兵接应,立刻集结了身边一百多名赤睛勇士下马,重新列阵。他们调转方向,向追击的黑甲武士们发起冲锋。

    在狂野血脉之力的加持下,赤睛勇士的瞬间冲锋速度甚至比骑队还要迅猛。因追击而导致队形散乱的黑甲武士的弓阵,甚至已经称不上为“阵”,顷刻间就被这些犹如奔兽的勇士冲击的七零八落。离昂精瘦的身躯,在战场之上就像一把细长却充满杀气的利刃,不停的有黑甲武士倒在他的利爪与剑刃之下。

    但裂斑的箭矢,毕竟还是锋利,近距离下的投射并不比大规模远射造成的杀伤小。仍有不少赤睛勇士中箭倒地。

    飞矢、尘土、血浆交织在一起,在东岸的平原上形成了一个杀戮的漩涡。

    巴塔带领的千人骑队很快就接近了“漩涡”,勇士们让过撤退的战友,跳下马匹继续向漩涡的中心奔袭。

    裂斑氏族的追兵显然对赤睛氏族的突然反击有些始料未及,又见大量的援兵开来,战意立刻减退了不少。也就在此时,启蒙高丘上传来了响亮、刺耳的铜锣敲击的撤退信号。

    裂斑氏族的队伍立即后退,与赤睛勇士拉开了距离,向高丘上的营地撤回去。同时从高丘之上,飞射出的箭雨,为撤退中的黑甲武士们提供掩护。

    巴塔见双方已经拉开了距离,下令不要恋战追击,也立即组织后退,向河汘地撤去。

    战场上几乎只留下了黑甲武士的尸体,赤睛氏族的阵亡勇士的遗骸都被战友背负带回城去。

    当巴塔和离昂带队进入河汘地的时候,全城的守军都为他们欢呼。在所有人看来赤睛勇士们打赢了这第一仗。

    经过清点伤亡,两千勇士共计阵亡了两百余人,受伤三百余人。可放眼望去,留在东岸边的黑甲武士的尸体就不下于四五百具,更不要提在启蒙高丘上的伤亡有多少了。很明显这正是河汘地为勇士们欢呼的原因。

    巴塔遣人安顿部队的同时,立即去寻找离昂。兀刹和古亚也从桥堡中下来,他们在离昂的兵房中找到了他和巴塔。

    如果只看此时离昂的装扮,那绝对是狼狈不堪。浑身的泥土与血污,随意一看就有不下于七八处轻微的刀伤,在他的脊背上,还扎着一杆裂斑氏族的箭羽,锋利的箭头从肩膀与前胸的链接处穿出。看样子已经扎穿了内脏。

    两个智巫会的巫士正在替离昂清理伤口,还有几名同时从战场归来的勇士伫立在他身侧,所有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这位坚强勇敢的千夫长的敬意与担忧。

    离昂已无力再次向兀刹等人施礼,只是勉强颔首示意。兀刹箭步上前托住他的肩膀:“离昂好样的,这一仗打的硬气!”

    “烈火之神在上啊。”古亚叹道,“这位勇士的伤势可不轻。愿先祖保佑。”

    “离昂在山上看到了什么,两千勇士经历了什么?”巴塔轻声问道。

    离昂努力想要回答巴塔,但嘴巴只发出了轻微的无法辨析的声音。他的箭伤太重了,被穿透的肺部已经不能支持他继续表达。

    古亚皱了皱眉,满脸的怜惜,对两个巫士命令道:“想办法让离昂舒服点吧。他今天为赤睛氏族已经奉献的太多了。”

    两个巫士随即调配了一碗可以麻痹神经的药水,与刚挤的温热牛奶倒在一起,喂离昂慢慢喝下。这种药水可以缓解致命伤害的痛苦,也能够让人更快的去拥抱烈火之神与先祖。

    站在离昂身后的一名年轻虎人抱胸屈身,向巴塔等人施礼,说道:“离昂是在撤退的过程中,为了掩护大部队,被裂斑氏族的弓手击中的。呼旦就在离昂的身边,他中箭后依旧勇猛,那名弓手和他的两个同伴,都被离昂砍下了脑袋。”

    巴塔仔细打量这个叫呼旦的年轻勇士,他还只是刚脱青涩的年纪,却被满脸满身的血污遮盖,只显得勇猛无畏。

    “呼旦是离昂手下最年轻的百夫长。”兀刹说道,“告诉大家,裂斑氏族在启蒙高丘的情况,呼旦。”

    “是!”呼旦答道,“离昂带领大家冲上启蒙高丘的时候,裂斑氏族的营地还没有搭建起来,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大家就冲上了高丘。裂斑氏族连他们最擅长的箭矢都没来得及向山下发射。”

    “呃……”古亚抬手伸出一个手指,打断了呼旦,“高丘上有没有什么能够阻碍赤睛氏族使用狂野血脉之力?”

    “阻碍?”呼旦似乎没有明白古亚的意思,“呼旦不太理解巫贤古亚的意思,战斗中所有赤睛勇士都使用了狂野血脉之力,并没有什么阻碍。”

    “没有就好,那就继续说。”古亚再次抬手示意呼旦继续描述。

    “裂斑氏族先锋部队负责运送一部分他们搭建营地的物资,离昂带头点火烧燃了一些。但他们人多,很快就组织起了防御,还分了一部分人去灭火抢救物资。他们至少有四千到五千名黑甲武士,高丘上被挤的满满当当。盾营和弓营,很快组成了反击阵型,但都不是赤睛勇士的对手。两千勇士在高丘上至少击杀了超过一千多人。”

    “哈哈,那高丘可够鲁卡收拾的了。”兀刹笑道,但笑容中充满了苦涩。

    “鲁卡和铁忽在先锋部队里面吗?”巴塔依旧表情严肃。

    “没有,但是先锋部队里确实挂着他俩名号的旗帜。先锋部队的指挥官可能只是个千夫长,呼旦和离昂都不认识他。呼旦想去杀他,但是他被守卫队保护的很好,还有弓阵的掩护,所以没有接近。但如果一直厮杀下去,呼旦保证能带人把他们统统杀光。”呼旦继续说道,“直到离昂发现东面上山的路上出现了更多的裂斑氏族的旗帜,才下令分批次的撤退。那应该是主力部队了。”

    “看到主力部队的挂旗了吗?”

    “看的到,依旧是西将鲁卡和太玄公铁忽的旗帜。人数上也不会少于四五万人。”呼旦很有把握的回答。

    巴塔深叹了一口气,蹲下身子,左手轻抚着离昂的肩膀,右手紧紧握住他的手。他感受到这只手的温度正在慢慢的下降,越是接近烈火之神,反倒是越变得冰凉。

    离昂用另一只手,吃力的握拳,眼神坚毅,在自己没有受伤的那片胸膛上敲击三下。这几乎花费了他剩余的全部气力。但他依然咬牙完成了这个动作。这位无畏勇士不甘于丧命于此,可又为自己替赤睛氏族立下的无尽光荣而自豪。

    离昂终究是离去了。在场的其他人双手抱胸屈身施礼,向离昂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沉默的压抑聚拢在这间兵房之中。

    “请巫贤古亚为他们举行送魂仪式,就在西岸的城外办吧,已经来不及送回先祖之息了。”巴塔说道,他就这么蹲在地上,依然没有松开紧紧相握的手。

    “职责所在,请诸位放心吧。”古亚答道。

    此次战斗带回的阵亡勇士遗骸全部都被送往了河汘地西面的城外,智巫会战团搭起一两百个草垛架子,他们围着阵亡勇士,在古亚的带领下跳起了“智巫灵步”,一团团赤焰将架子上的遗骸带回了先祖与烈火之神的身边。

    这是第三次看古亚跳“智巫灵步”了,巴塔站在城垛上默默的想。

    兀刹来到了他的身边,汇报道:“右爪尉,鲁卡和铁忽的主力已经在启蒙高丘那边扎好了营寨,派去探路的斥候在高丘下看到了他们的营寨一直绵延到水源的边上。果然他们不会死守高丘。”

    “他们很快就会来攻城的,今天起务必要加强桥堡的防御。”

    “裂斑氏族只有从桥梁突破这一条路可选,河面上还有右爪尉布置的船队封锁水路,鲁卡根本无从渡河。”兀刹非常自信河汘地的防御。

    “鲁卡和铁忽这帮山里来的家伙,对船运一无所知。真正要提防的是他们的远距离的攻击能力。投石、弓箭、弩炮,都是他们擅长的。守城战可不会那么轻松,还有……”巴塔欲言又止。

    他在思考绿焰氏族与暗钢氏族在这次战争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们协助裂斑氏族用渗透到平草的细作袭击了巴格拉奥。至目前依旧没有巴格拉奥的消息,就连这帮袭击者,在从嘶吼高地被杀散了之后,也再无音讯。到底还有多少敌人潜伏在平草之内?除了东岸上明处的敌人,还有多少人在暗处张望,随时发起袭击呢?

    离昂和呼旦在启蒙高丘上没有遭遇绿焰氏族的邪火师压制他们的狂野血脉之力。倘若裂斑氏族真的与他们结盟共同进攻赤睛氏族,为何他们没有邪火师同行?

    兀刹似乎也没有看出巴塔的思考,他提起了古亚:“古亚当初建议围攻高丘,不战自胜,可就在刚才送魂仪式开始前,他还在向兀刹抱怨。既然要打击裂斑氏族的先锋,就应该再多派些人出击,即使不围山也能将裂斑的先锋部队歼灭……”

    “不清楚对方虚实,贸然尽出。河汘地本身的防御就会变的非常空虚。巴塔留在这里是为了抵御裂斑,而不是杀戮。”巴塔有些不高兴,语气也变得更重,“古亚更接近神明,但巴塔,更懂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