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娶秦淮茹,我摆烂就变强
繁体版

第427章大国之殇,风起云涌!

    “吴先生,莫非您以后要去九龙?”

    牛隆泰这话一出,宗人、索谦包括已经答应的佟富全都齐刷刷看着吴有德

    这个问题很关键

    如果吴有德以后去九龙,那么九龙那边的生意肯定很重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去那里

    反之,亦然

    另外就是,什么生意不生意、前途不前途的……

    能一直跟在吴先生身边,这才是主要的

    只要能一直跟在吴先生身边,还愁没有钱赚吗?

    这个道理,几个人全都懂

    被几人这么看着,吴有德也懂他们什么意思,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他笑了笑,坦然点头

    “没错,以后我会去九龙,将在那边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妥了!

    牛隆泰顿时心中一喜,这是让自己过去打前站啊?

    他笑呵呵道:“吴先生,既然您用得着我老牛,那我责无旁贷我想先过去看看,等再那边稳定了,再把家人接过去”

    吴有德点头说好,然后又看向宗仁、索谦

    宗仁抓了抓脑袋,笑道:“吴先生,您让我考虑考虑……”

    “嘿嘿,吴先生我也考虑考虑”索谦跟着说

    “当然可以,这事儿倒也不急”

    吴有德笑道:“其他人你们也帮我问问,如果谁想去可以过来找我不过,这件事儿要保密,别宣扬,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牛隆泰几人纷纷点头答应

    ……

    旧货回收店差不多开了两年,

    这将近两年时间里,牛隆泰等人四处在京城踅摸,还时常在各个市场、庙会上摆地摊,有时候还会几個人骑着一辆人力三轮车下乡

    日结月累,两年下来

    吴有德手中收集而来的老物件,已经达到了一个颇为可观的数量,有多少呢?

    多达五万件!

    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除了瓷器古玩字画这些,还有各种名贵珍稀木材、玉石、珐琅等等,以及一些小众物件

    比如象牙雕刻的首饰、凉席、筷子,各种青铜器,陶俑,金银饰品如金缕衣、金镶玉腰、金冠、凤冠等等等等

    甚至就连舍利子,都有一颗

    说起来,这颗舍利子还是当年供奉在紫禁城里的建福宫

    这建福宫,曾存放了上千尊金佛

    当年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装箱封存在这里

    可惜当年宫中文物的失窃惹怒了溥仪,他命内务府彻底查办但这却招来了更大的祸患公元1923年6月26日,为了毁灭偷盗的罪证,太监放火烧毁了建福宫

    事后,在处理这些灰烬时,光一家金店就拣出了一万七千两金块和金片!!

    至于吴有德怎么会有建福宫的舍利子,这就不得不说牛隆泰等人了,他们可是遗老遗少,有很多以前的老关系网

    知道吴有德钟情于各种老物件,

    牛隆泰等人就找到了不少以前从宫里跑出来的太监宫女,当年那场大变局,让整个紫禁城都人心惶惶

    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背着包袱从里面偷偷溜出来

    这些人的包袱里全都装着从紫禁城里的宝贝,大难临头拿点值钱的东西跑路,这是人之本性

    这上万名宫女太监究竟从紫禁城里带出来多少宝贝?

    有人说几万件,有人说几十万件,还有人说上百万件……

    具体情形,不得而知

    但牛隆泰等人一共找到了五十多名曾在紫禁城当差的宫女太监,其中绝大多数人已经死了,都是从其后人手里买来了一些老物件

    太监没后人?

    并非如此

    太监大多都会收养一到两名养子,以后给自己送终

    从这些人手里,

    陆陆续续一共收了大概六千件老物件儿,有的人家留的多,有的人家留的少

    那颗舍利子,就是这么从建福宫被带出来的

    ……

    两年时间,收集到五万余件珍贵老物件

    吴有德刚开始还颇为自得,看着随身背包里那占地数千平方、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的藏品他洋洋得意,喜上眉梢,觉得这两年自己没白干!

    光这些藏品,以后就是啥也不干,天天吃喝玩儿,也够自己潇潇洒洒生活十辈子了,这还包括自己的子孙!

    可是,他很快就又冷静下来,暗骂自己格局太小了

    这五万件藏品,

    看起来很多,但如果要和紫禁城的藏品,或者说是和皇家的藏品相比,又完全不值一提

    说是九牛一毛也不为过!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历经康乾之后,皇家的收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这些文物,存放在紫禁城以及皇帝的各个行宫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宫成了天下艺术财富的大仓库

    那么,紫禁城和皇帝的行宫里到底有多少宝贝???

    不知道!

    天下没人知道!

    就连清廷历代皇帝,也同样不清楚!

    但可以从清宫的几次藏品大流失中,得一斑而窥全貌……

    清宫藏品的第一次大流失,是在公元1860年10月6日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后,进入圆明园,第二天,疯狂的抢劫开始了……

    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

    在发往本国的通讯中说:

    “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宝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而价值连城的书画,在士兵眼里不过是废纸罢了,甚至被用来点烟”

    连续三天的抢劫之后,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怒斥这种暴行说:“两个强盗,在抢劫和纵烧了圆明园之后,他们平分了赃物,手牵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那么圆明园中都有什么宝贝?

    圆明园是清代帝王用一百五十年时间,陆续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

    据不完全记载,

    圆明园中仅唐宋名人字画就有两百多幅

    园内的文渊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藏书楼,其中收藏的一部《四库全书》就有三万多册

    在舍卫城中,

    还有康熙以来收集的十万尊珍贵的佛像!!

    而这些几百年来的珍藏,在几天之内就消失了!!!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馆,没有之一!!!

    在它的东方馆,赫然展出着一幅《女史箴图》这是中国最早的卷轴画,虽然是隋唐时期的摹本,但它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少有的传世作品

    这也是为什么玛格丽特会对吴有德说,她在伦敦见过很多东方的水墨画、山水画的原因

    这是清宫藏品的第一次大流失

    第二次大流失,是公元1900年农历八月初四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第一次遭到外来入侵当时,各国军队在紫禁城轮流驻扎,先后长达一年多时间,故宫文物遭到洗劫……

    他们先后从紫禁城、中北海、圆明园、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

    俄军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法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

    八国联军闯入西苑、颐和园、天坛、六部九卿各衙署、翰林院、内务府等地,肆意破坏和劫掠……

    日军从户部银库里抢走了291万两银子和无数绫罗锦缎,从内务府抢走了32万石仓米和全部银两

    事后清点,各处库款所失约计6000多万两银子光是这一笔款子,就可以重新打造一支北洋水师

    在南池子大街南口有一个皇史宬,是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

    这里存放着号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全书一万一千册

    大部分在这次浩劫中被烧毁,只剩下三百多册

    其中一百七十册留在中国,其余的分别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私人手中

    2020年7月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永乐大典》中的两册手抄本拍出了812万多欧元天价,约合人民币6000多万元

    除了这两次之外,还有第三次大流失

    溥仪住在紫禁城的最后几年,小朝廷处在一片末日的混乱当中,上到溥仪,下到宫女太监们,都在伺机往外偷运东西

    溥仪到底带了多少东西出去,这也不得而知

    当时冯玉祥将他赶出紫禁城,规定三个小时内离开,但允许他可以带私人物品

    所以,但凡能拿走的,溥仪一件也没落下,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带走了多少东西……

    单是从醇亲王府运往天津租界的宝贝,就装了七八十口大箱子

    在长春安顿下来后,溥仪还专门让人收拾了两个大金库出来,对珍本名画珍藏,瓷器珠宝玉石分门别类的存放,就连跑去东北出任伪满洲国的皇帝时,溥仪都建了个藏书楼,安置自己的那些珍宝古文

    被苏联抓获以后,不惜为了保密,又将大量的珍藏玛瑙、珠宝、字画送给了看守他的苏联军官和士兵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担心自己此前与日本人合作的事情被清算,说什么也不肯回中国,甚至不惜拿出价值47.3万卢布的珍宝也要留在苏联

    不过苏联还是在1950年将他移交给了中国

    同时,苏联政府还返还了一部分溥仪贿赂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了十大传世名画之首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然而,这仅仅只是溥仪带出去众多文物的冰山一角而已

    至于第四次大流失,则是在1948年底!

    三大战役结束之后,老蒋明白国党在大陆已经没有了根基

    于是老蒋下令以中央银行为首,把黄金白银等金银财宝运往台弯另外尤为重要的是,要往把故宫里边的珍贵文物一起运送到台弯

    1948年底,320箱故宫文物被运往台弯

    1949年初,又有第2批1600多箱故宫文物被送到了台弯

    1949年1月28日,再次运走1000箱文物

    就这样,国党分三批运往台弯的故宫文物,共2900多箱,其中古物1434箱,图书1334箱,文献204箱

    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官档案文献38万册,加上迁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件

    饶是经过多达4次的大流失,紫禁城现在仍然有多达180万件文物!!

    因此,吴有德感觉自己手里的五万件收藏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并非是无稽之谈空穴来风

    ……

    至于如果牛隆泰那帮人最后全都去九龙,京城这边没人再帮忙收老物件儿了……

    这也没关系,大不了就不收了

    剩下的随缘就行,以后如果碰到了,那可以收了;如果没碰到,也就算了

    没必要强求!

    说起来结为存放这五万件藏品,吴有德多次扩充随身背包空间,从最初的一立方已经升级为如今的八千一百九十六立方

    单单升级这个随身背包空间,前前后后,他消耗的摆烂值高达八千五百多万!!

    光这些摆烂值,都能让他开八次礼盒了

    可是没办法,再多都得花,不然那么多宝贝没地儿放啊……

    ……

    然而最终的情况和吴有德想的有些出入

    回收旧货四大得力干将中,除了佟富、牛隆泰答应前往九龙之外,宗仁和索谦却都拒绝了

    宗仁说跟着吴先生这两年也挣了不少钱,不算特别多,但也足够大,天天四菜一汤,顿顿有酒有肉完全不成问题

    我都这个年纪了,还出去瞎折腾个啥?

    索谦则是说故土难离,不想带着老婆春喜去人不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在这京城他们哪儿都熟,饭菜合乎口味,还有很多朋友

    多好?

    对于两人的说辞,吴有德表示理解,此乃人之常情

    吴有德笑道:“那既然如此,以后麻烦你俩继续帮我收集点儿老物件,咱们一切照旧”

    宗人和索谦顿时大喜过望,忙不迭的答应,表示还会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儿

    索谦更是掏出来一个砚台,喜滋滋的说这是他从邹瀚文那里买来的松花石蟾形老坑端砚,还是大清顺治爷用过的

    看到这个造型特殊的砚台,吴有德顿时来了点儿兴趣

    他记得当初在邹瀚文那里见到索谦时,索谦就说起了这个砚台,没想到都过去这么时间了,他竟是还没有放弃,还真从邹瀚文那里弄来了

    “他应该不缺钱吧?咋会把这玩意儿给卖了?”吴有德问

    “那是以前”

    索谦笑嘻嘻说道:“现在不行了,邹紫光阁已经不是邹家的了,那是公司合营,邹瀚文每月的进项少了一大截

    这家伙还喜欢养女人耍钱,这两样哪个不得花钱?”

    吴有德点了点头

    这也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吧……

    像邹瀚文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原东家大权旁落,店铺经营日益惨淡,这收益自然也是逐月下滑,不知道有多少老字号未来会倒闭关张,消没在历史当中

    提到邹瀚文,

    吴有德又想起了他的毛笔……

    至今,没有成型

    还是那个原因,受限于原材料的匮乏,需要一茬一茬的收割,大概每三个月是一个轮回

    还有就是,现在陈雪茹带着田枣、李红鲤都去了九龙

    这三人的原材料,暂时就不能采集了

    因此,只能再等等

    好事不怕晚,他倒也不急

    ……

    十二月底,

    吴有德将牛隆泰、佟富以及其他六个兄弟,送上了去往天锦的火车,到那里他们会乘船南下,赶赴九龙

    两人身上还带着吴有德的又一封回信,到了九龙,让两人转交给陈雪茹

    中旬的时候,

    陈雪茹又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已经和杨二狗、许大茂两人碰上了面,双方讨论了在九龙插旗立棍的计划,同时还带来了杨二狗、许大茂两人如今的境况……

    自从去年十一月杨二狗、许大茂两人南下九龙,至今为止,已经过去一年有余

    这一年里,两人都没有给吴有德联系过一次

    并非是不愿意联系,而是吴有德告诉他们不用联系他,等时机到了,自然会有人找他们

    话是这么说,但对于两人的情况,吴有德还是很想知道的

    陈雪茹在信里以一种很惊喜的语气对吴有德说,情况远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还夸吴有德目光长远,高瞻远瞩,堪比三国卧龙,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

    怎么说呢?

    原来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如今杨二狗和许大茂两人已经在九龙的地下世界中站稳了脚跟

    不仅如此,两人还有了自己的盘口,有了自己的人马

    哪怕是在道上,也是颇有名气的新秀,威名日盛!

    说到这里,

    就不得不提如今九龙的黑社会现状

    在如今的九龙社团林立,黑社会十分猖獗,这些社团总体又分为本地帮派和外来帮派

    本地帮派势力最大的就是三合会,三合会既是一个社团的名字,也是一个大的派系组织

    三合会,还有几个比较响亮的名字

    它又称“天地会”,还叫“洪门”

    最初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反清复明的地下秘密组织,不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便分散到五湖四海,形成了不同分支

    不但国内有洪门分支,国外也有

    至于九龙的三合会……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