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90小山村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许大爷

    话分两头,许爸独自一人去找村支书了。

    许如山闲着无事在观察着眼前的菜地。大白菜长的郁郁葱葱,叶片透绿肥美;辣椒树上挂满了辣椒,有青的红的青中透红的,个头饱满,皮色光滑诱人;角落里长豆角蔓藤沿着插在地上的小木竿子攀爬而上,叶子随风轻轻对着许如山左右摇摆,还有茁壮高大的不知名绿植长的仿若灌木丛。

    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如当下时代的发展,百业待兴,蓄势勃发。

    时光就像一艘巨轮,或许航途会有波涛,也或许会经历风险,但它将始终坚定不移的驶向彼岸。

    人生,也一样。

    许如山站起身来,抖了抖久蹲发麻的双腿,决定去他大爷家坐坐。

    他大爷并不是真“大爷”,用书面语翻译过来则为“伯父”。也就是许爸的大哥,许如山的亲大伯,就是那位即将篡位功成荣登大宝接棒村支书伟大事业的“话事人”。

    双水源在称谓上,大多沿袭祖制。伯父叫大伯,伯母称伯伯(念bai,一声)。上一辈的人称父亲为“爹”,母亲则称“娭毑(aijie,一声和三声)”。

    他大爷大名许继文。

    许家往上数,几代文武士,书香传家风,自曾祖十担书箱起家,双水源这一分支至今已经传承到第四代。

    近百年宏图激荡,凌云之志在大爷这一辈戛然而止。

    既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大环境下的局限和困顿。

    许如山他大爷作为长子,少年聪慧,且当时半生戎马的曾祖尚在,爷爷也于城里身居要位,是以家底颇丰,按理说他本该有一番作为的。

    可大风暴时期,曾祖于高墙内病去,不久爷爷又病逝。用许爸的话来形容就是,比树倒猢狲散更严重的多。

    大树倒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找上门来,是许继文一肩挑之抗下了所有。

    当年的他,年方十八,本该风华正茂的青春,就此没了。

    虽说后来兄弟俩一起,为曾祖正了名,可家境依然是一贫如洗。

    已经被现实消磨掉心气的许如山他大爷,就此消沉,老实的留在了祖地,务农生活。

    所以,才有了后来分家时斤斤计较的那个许继文。

    不过,许如山对他大爷可没有偏见,反而打小就亲近。

    一方面,是因为父辈之间的恩恩怨怨,许如山不甚了解,也轮不到做小辈去置喙。父辈恩怨父辈了,许家家风如此。

    另一方面,则是他大爷的做法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许继文与许爸之间几十年没红过脸,有事都是好言好语商量着来。对许如山兄妹也特别好,视如己出。

    不失言,不偏颇,关爱有加,如此大爷,许如山自然会亲近与敬重。

    懒得进门听许妈唠叨,许如山就站在门口喊:“若兮,衣服试好了没?哥哥去大爷家了,你去不去呀?”

    屋里清脆的童声响起:“去呀去呀,哥哥等等我,马上就出来。”

    “厅角落我带回来的包里,里面用塑料袋分开装的,把那个红色的提出来哈。”

    “好哒。”

    许如山右手提着一袋水果,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妹妹,去了他大爷家。

    他大爷的房子建在第一排,属于全村最佳的位置,紧挨着大坪地,开门即见江水流淌,远处则是广阔田野和秀丽山景,农事繁忙时也最为方便晾晒。

    套用后世地产商的广告词,那就是依山临江,视野开阔,自带私家大花园的山景仿古别墅。

    当然,放在当下,许如山他大爷的房子在两个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红砖青瓦,三面刷了白灰的墙,阳光照射下异常醒目,在土砖房的群落里遗世而独立。

    许如山和许若兮进门时,他大爷正坐在客厅悠哉悠哉的拿一壶米酒小酌。

    不到一米七的个头,身形偏瘦。国字脸,板寸头,粗犷有力的眉毛下,是永远带着笑意微眯的双眼,得见许如山进屋,裂开嘴笑着站起来招呼。

    “如山回来了,吃过饭没?”

    “大爷,我吃过了。上午回来的,过来看看您。”

    普通的开场,普通的对话,画面和谐自然不过一秒,有人乱入。

    “大爷大爷,还有我呢,若兮也来看您来了,您只问了哥哥都没问我呢。”

    许若兮在一旁不忿的插话。

    幼稚的童音引得大爷哈哈大笑。

    “哈哈哈,是大爷的不对,那大爷重新问一遍,小若兮,你吃饭了吗?”

    “大爷,若兮也吃过饭了。”

    许若兮见自己得到了大人的关注,心里满意了,也就不再管大人,自行蹦蹦跳跳找她伯伯去了。

    大爷有一儿一女,长子许宗辉,比许如山大十来岁,一样也是中专毕业,分配去了南粤,现在是一家小五金模具厂的中层管理。

    幼女许青澜,大许如山八岁,前几年也嫁去了南粤,丈夫是个维修工。

    许如山还有个叔叔,叔叔家里的独苗小时候没养活,在许如山很小的时候就生病早夭了。

    如今三家人里,许若兮是唯一年幼的后辈。所以,偌大一个许家,她都是享受着特殊待遇的。

    老辈疼她,长辈宠她,同一辈的让着她,妥妥的人生大赢家。

    不过这会大赢家自个跑走玩去了,爷俩也落得个耳根清净。

    “工作分配得怎么样?能留城里吗?”

    果不其然,大人的关注重心都是一样的——工作、进城。

    许如山把在家里说过的话搬来再次重复了一遍,只是省去了山区支教的相关信息。

    许大爷听了很满意,循循叮嘱道:

    “能留下就好,比在农村强。不知不觉你也成人了,在外要好好工作工作,谨记遇人不得罪,遇事不抱怨,多看多听少说话。”

    “大爷,您放心吧,我知道的。”

    许大爷哪能真不担心呢,可自己在农村也帮不上什么,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趁着现在多嘱咐两句:“出门在外咱尽量不惹事,可真要遇到什么事了,心里不要慌,当断则断,要果决。”

    许如山立马变身成小鸡,点头如啄米,一一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