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90小山村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怂恿许爸做鱼塘主

    许如山忍不住问道:“爸,水库承包的事情,村里有商量出结果吗?”

    “大方向定了,鼓励个人承包,不过价格和租期还在商量。怎么,你有想法?”

    许爸不以为意,这么多年来,早已经习惯儿子想一出是一出的性格。

    “嗯,确实有想法,村里到底咋想的,您给具体传达传达呗。”

    别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不下来又收归集体,如果变成那样,许如山可就真一点办法都无。

    “现在村里有两方意见,如果是一年租期,租金就算高一点,八百。假如算三年期,那一年收五百,但租金一千五需要一次性缴清。”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一个钱多一个钱少,嫌价格就选时间长的不就行了。这么简单的事情,争来争去大半天了都没定下来,村支书吃干饭的么!”

    许如山急了,过几天他可就要走了,到时候人都不在村里,就是出了结果也使不上力啊。

    许爸无欲无求,反而很耐心的为村支书开解起来:“别带情绪看人啊,这事与村支书没关系。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村里人嫌一年期租期短价格高,大多也是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可眼下除了村支书和你大爷家里,其他人哪家能一下拿出这么这么这大笔钱来,就算极个别人有,那也得掏空家底,就咱这两条村谁能有这么大的魄力。这事有风险,都顾忌着呢。”

    许如山及时反应过来。也对,现在可是90年,又不是能把钱不当钱用的后世。一千五百块钱,对当下还是农村人来说,想要心甘情愿的掏出来确实蛮难的。

    许如山掉过头来,对许爸刚提到的这两个强力的潜在对手很是在意,干脆把担心问了出来:“村支书和我大爷,他们有没有表现出啥意向来?”

    许爸龇牙一笑,指点道:“他们两家不可能的,得避嫌呢,怎么会做这出头的事。”

    许如山离开90年代的时间太久,不是很能明白许爸的意思,好奇的问:“怎么说?”

    “村支书怎么说也是个领导,水库承包这事怎么说也算是利民的好事,他怎么可能去抢着干。再说了,干好了挣钱了,止不住大家背后说闲话,要是干不好,自家闹笑话,与其左右为难进退失据,还不如静观其变。”

    许如山点点头,信服道:“那我大爷呢,他又不是村支书?”

    “你大爷的情况与村支书家差不多,他要接村支书的班,没见上午在水库那边都是他话事么?都内定了。”

    许爸正因修房子的事情多少心里有些不得劲,眼见这会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也乐意指点指点儿子,总算是把之前的无能为力给找补了回来。

    “大爷做村支书?什么时候?好事啊,说不定咱家以后还能沾沾光,嘿嘿。”

    “你小子想什么呐,别整天钻研这些蝇营狗苟,打铁还需自身硬。咱也不想沾谁的光,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是是是,我就这么随口一说。不过大爷成了村支书,真遇到事情也多个有力的声音说话,村里经常有些狗屁倒灶鸡毛蒜皮事,多少能减少些麻烦也是好的。”

    这事出人预料,但这还真怪不了许如山。因为前世,他大爷接任村支书的时间是1992年春。

    怎么这一世回来,很多东西不一样了呢。

    好像前世没经历过修水库大堤,这会大爷接任村支书的时间也提早了两年。自己也没煽动蝴蝶翅膀啊,怎么它就变了呢?

    不过联想到自己都能从几十年后穿回来,有些许变化也能够理解,反正遇到的都是好事,许如山也就暂且放下懒得纠结了。

    过好当下才最重要。

    目前来看,听到的全是好消息,许如山意动了,最后确认到:

    “爸,这么说来,水库承包方案其实算是定下来了咯,现在就看谁愿意出钱就包给谁,对吧?”

    “是,也可以这么说。”

    许如山怂恿许爸道:“干脆您来干吧,现在就去找支书把钱缴了,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

    许爸惊呆了,下意识的摇头拒绝:“不是,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连种田都没别人种的好,哪里会养鱼。不行,这绝对不行,我干不来这个。”

    许如山觉得,许爸这会的拒绝只是出于对陌生领域的抗拒和担心,才下意识的往外推,应该还能抢救一下:

    “爸,不需要你会啊,也没有规说一定要会养鱼才能承包吧。再说了,以前也没人在水库养鱼,可每年年底村里家家户户不也都能分个几十斤鱼吗。”

    许爸连连摆手,还是拒绝:“能一样吗,那个不用计算成本,没有也行,有更高兴。这承包可是要咱家出钱的,三年一千五百块啊,我和你妈忙活一整年都存不了这么多钱,要是全亏了怎么办,不行就是不行?”

    许如山心想,自己为这个家简直是操碎了心,可再无奈该劝的还是得继续劝。

    遂又陈述利害,对许爸说道:“咱先把抛开成本不谈,我来给您算笔账。我们和廖家村加起来一共有五十来户人家,这几年家家年年都能分到几十斤鱼,就按五十户每户分五十斤算,一年就是2500斤。水库里最多的是草鱼、鲤鱼、鲫鱼,还有团结鱼,黎亭市场的鱼卖多少钱我就不说了,您比我还清楚,咱就按五毛钱一斤算,一年光卖鱼就能有个750块,三年就是2250。哪怕什么都不做,只要平时扔点鱼苗进去,承包三年咱家就能挣750。”

    “承包下来,我们还可以把收益点再拓展一下。右岸泥滩那可以隔出来养群鸭子,最里面水湾处还能种点莲藕菱角什么的。听村里人说,里面还有甲鱼,这些可都是钱,怎么回亏呢,这是啥事不干也稳赚的事啊,您还有啥可犹豫的,赶紧去支书家定下来,一会被人抢先了。”

    许爸听许如山把账这么一算,确实觉得这事可以干,有点意动,可还是有顾虑。

    这么浅显的道理,儿子都能看明白的事,真没人懂?

    村里这么多人精,有好事还能轮到自己这个干啥啥不行偷懒第一名的“废材”头上?

    他怎么都不敢信,可儿子分析的又很合理,纠结中许爸把心里的疑惑对许如山道了出来。

    “您可以理解为【见知障】,因为一千五确实是很大一笔钱,账谁都会算,可那毕竟是虚幻的理论,哪有大笔现金带来的冲击力大。他们不是不明白,而是对未来没有信心,觉得与其花一大笔钱去买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还不如什么都不干。但是咱家不一样,我们有钱啊!”

    许爸点点头,表示赞同。

    “行,你自个在这呆着,我先上支书家去聊聊。”

    话说完,拍拍屁股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