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水浒之花荣
繁体版

第十五章 官升统制扩军忙(之一)

    且说慕容彦达被吹嘘得满面红光,但他心里有数,此次实赖花荣勇武过人,方能旗开得胜。花荣于军功报文中着重写明上官之功,看来是明礼伶俐之人,以后可以重用。

    便举手示意,待众人话音稍歇,道:“此战获胜,赖青州诸位决策之力,赖清风寨花荣作战之勇,本官不吝重赏。特赏花荣银钱五千贯,绢一百匹,金寿字壶两把,玉桃酒杯八副。擢升青州统制,兼任清风寨文武知寨,特许扩军。一众将士,另有封赏。”

    送军功报文的小校闻听,大喜过望,跪拜在地,高呼:“谢大人赏!”

    慕容彦达笑道:“稍后我有书信一封,可带与你家大人。”又使人赏了纹银十两,小校欢喜自去。

    慕容彦达又道:“如此大胜,吾当上奏官家,请功封赏。”众人眼珠转了几转,俱想如何沾上些功劳,看来散衙后,少不得往慕容大人府上走一遭了。”

    #####

    花荣出征清风山,仅数日功夫,便大获全胜。清风寨上下沸腾,只一人暗自垂泪,便是崔莺儿。正所谓,壮士出征拼死生,思妇泣泪盼人归。自花荣出生后,崔莺儿便未睡足一个好觉,每日愁眉不展,盼夫归来。

    天可怜见,没几日工夫,传来花荣大胜消息,心下稍安。只见不到丈夫身影,心里仍是没底。这一日,其花荣率队凯旋,崔莺儿喜极而泣,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待得花荣归府,崔莺儿伏在怀中,细说衷肠。花荣也知莺儿担惊受怕,忙备加抚慰,极尽风流。

    如此几日,花荣陪伴莺儿、花瑶等人,在家休闲整顿。

    这一日,前往青州送信小校回报,慕容知府听闻大胜,予以封赏,另有一封书信,送至花荣处。

    花荣见到封赏公文,只见“擢升青州统制,特许扩军”几句,甚感满意。心道:“慕容知府知吾心事矣。”此次大胜,花荣最关心的便是军权能否扩大。说句心里话,如果此次青州封赏不含统制官衔,花荣少不得再临青州,便是重金亦要贿得此位。如今慕容知府直接给了,却省花荣好钞罢了。

    又拆开慕容知府密信,信中对花荣倍加夸奖,极尽拉拢。花荣心道:“慕容彦达对我示好,看来是要引我为心腹了。正好借其势,与慕容贵妃牵上线,为今后做好准备。”

    便修书一封,尽写花荣仰慕容知府,欲衷心投靠之意,使人送往。

    此间事毕,花荣决定趁此机会,决定整编花家军。便使人唤过诸位军将,包括清风山燕顺、郑天寿等人,一日后军寨升帐议事。

    转眼时间已到,花荣坐定军帐,焦挺、时迁、燕顺、郑天寿,并诸多心腹军将林立两旁。

    花荣道:“此次出征,赖诸位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望诸位今后刻苦练兵,连战连胜。”

    众人称诺,“必不负哥哥所托。”

    花荣道:“青州上官对吾等取胜,甚感满意,予以嘉奖。特擢升本官为青州统制,同兼任清风寨文武知寨,另许扩军。”

    众人齐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花荣点头示意,接道:“借此机会,吾有意扩充吾等兵马。组建亲卫营,擢升焦挺为亲卫营指挥使,全营合计兵马五百人。改细作情报都为细作情报营,擢升时迁为营指挥使,全营合计兵马五百人。文卫营、武卫营步卒由原一千人,扩军至一千五百人。清风营不变。不足兵数,由各营主官就地招兵补足。”

    众人闻听升官封赏,无不喜出望外,轰然称诺。花荣令众将官整顿兵马,招收军卒。众人自去不提。

    #####

    刘家二小子把一担水倒进水缸,顺手舀了一瓢饮尽,擦了一把汗,脸上露出笑容。

    这时屋里话声传来,“猛子,水挑完了?快去地里,你爹你哥正忙着,你去搭把手。”

    猛子脸上笑容一下收住,回道:“知道了娘,我这就去。”

    猛子是刘家二小子小名,农庄人家,也没个大名。今年十五岁,平日跟着父兄干农活,晒得脸膛黑黑的,身体也壮实。

    猛子为人厚道,在家听父兄的话,任劳任怨,干起农活是把好手。只半月前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来个戏班,唱了几出戏。其中一出是“霸王别姬”,一下子便把猛子迷住了,看戏文里军将相斗,霸王英雄人物,何等风采。两相对比,猛子对干农活便生了疑心,“就这般干活,今后只与父兄一样,再过一二年,结婚生子,守着地头过一辈子。同样是爹生妈养,一个脑袋俩胳膊,怎地不能戏文里英雄一般,拼出个前程?”

    有如此想法的孩子不止猛子一个。几个般般大的孩子就着戏文里精彩,嚷着建功立业,吵闹个不停。按说平常时日,日子平淡流逝,等这股热血凉了,众人也就平和下来。猛子父兄那般大的,年轻时谁人又没个热血沸腾的时刻,到后来,还不是按部就班,守着土地过日子。

    只这一次真有不同,清风寨花知寨招兵了。

    花知寨招兵消息一出,四下震动。猛子和小伙伴们四处奔告,相约明日去寨里应招。

    翌日一早,天还未亮,几个小伙伴聚在村头。猛子带了两张饼,见同村有家里贫困的,便拿出来一一分享。几人食罢,饮过几口水,猛子一挥手,众人一并出发。直走到日头当午,方至清风寨。

    寨里街楼林立,车马轿驰,人烟杂凑,诸般杂耍美食,酒肆店铺,看得众人满眼痴迷。

    一路打听,来到寨中一处广场,早见人群围聚,一层一层,里外全是人。

    听得里面锣响,一名军汉大声喊道:“都让让,看热闹的都让让。十五岁到二十五岁、要报名参军的往前来。嘿,说你呢,一看你就三十多了,往前挤啥呢?”

    “军爷,我长得老相,今年才十八。”

    “你要是十八,军爷我今年才十岁。”众人哄笑。

    “快让开,后面那后生往前来,今年多大了,住在哪里,家里几口人……”

    猛子等人听说里面报名,便挤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