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海王
繁体版

第九章 守法良民李岛主【求收藏】

    海澄县被倭寇攻打一事已经在城里传开,但随着福建巡抚刘尧诲驱逐倭寇夺回县城,知县闵安国指挥不当被捉拿下狱,此事又逐渐平息,只是成了百姓的饭后谈资。

    过了几日,不出李澹所料,漳州城并没传出新的海捕文书,这刘巡抚定是猜到原委,承了他这份情。

    但李澹没功夫去结交这位巡抚大人,一来是风头未过,还需低调;二来是城洲岛上又多了许多杂事。

    城洲岛本就不大,住几百人已是极限,原先李澹手下二百人,土地还算富裕,可近段时间,许多流民慕名而来,地就不够了。

    而且他们众口一词,说是希望城洲岛主,亦或是黑龙阿澹大王收留。

    一听这个狗屁尊号,李澹便想起是谁干的好事,于是又把李二狗拉出来暴打一顿。

    可事已至此,他也不好赶这些百姓走,便索性让他们留下,不过不可叫什么岛主、大王。

    现在他要的是低调,等风头过去,怎么能因为几个诨号坏了事,叫头人便是。

    同时李澹给所有人定下规矩,没有他的允许,不许再干一些烧杀抢掠的倭寇行当。

    他又派人把城洲岛东面的西屿大岛给占了,改名东城岛。

    城洲岛则改名西城岛,两岛合称双城岛,新移民来的人一律定居东城岛,既是土地原因,也是害怕瘟疫泛滥传播。

    至于粮食,新定居的人也分发了渔具和农具,东城岛周边水产资源丰富,岛上还有不少果林,加上之前带回来的米面,勉强够大伙儿填饱肚子。

    在这些慕名来投的流民之中,李澹还碰到熟面孔。

    当初在张氏米铺救下的老汉与幺儿,以及幺儿的弟弟全都跟着人群来了。

    老汉是个老农,种田还是有手艺的,带着其他流民开始在东城岛开垦,岛上土地不算肥沃,但是适合种植柑橘与甘蔗,这都是漳州一带常见的作物,种子与种植技术都不算什么秘密。

    幺儿本来想跟在李澹身边做个女婢报恩,但被李澹拒绝了。

    什么家庭啊,还用的起女仆?

    低调惯了的李澹还是更喜欢亲力亲为,但幺儿的一双巧手可不能荒废。

    李澹花了七天时间,以明朝的花机为模板,结合珍妮机的原理捣鼓出来一台奇形怪状的机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纺纱机。

    而且一人就能操作,纺纱效率是传统花机的几倍,李澹给其命名为——飞轮机。

    对幺儿这样有纺织底子的人来说,掌握飞轮机不是难事,半天时间便学的七七八八。

    第二日就织出了足足五匹纱,这把幺儿自己都给惊的哑口无言,要是以她之前的手艺,原本一天撑死织出一匹。

    这个年代即使是最优秀的纺织女工,一天也就纺两匹,每匹纱布的价格约是四分银子。

    可如今即使是刚掌握飞轮机的幺儿便日纺五匹,按照这个效率,一名纺织工一个月便能纺出价值十两银子的纱布,这绝对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李澹在流民之中找了几名会木工手艺的人,又花了几天时间组装了十台飞轮机,全部交给幺儿,让她去张罗在流民中招人,原料由李澹派手下从漳州采买。

    所有人都以为李澹打算靠这个发财,但李澹只不过是打算拿十台机器试试水,这个机器改良的空间还很大。

    除了卖钱,纱布还能自用,如今投奔来的流民越来越多,附近又是时疫重灾区,那口罩就很重要了,时疫就是流感,戴口罩是非常有效限制传播的方式。

    李澹足足花了接近一个月,才将两岛的事务理顺,原先手下只有两百人,现在能武装起来的青壮就已有五百人,加上老幼妇孺足足有近千人,绝对算不小的规模。

    ……

    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初九。

    这日,李澹正跟几位老工匠探讨飞轮机的改进方案,岛上的警钟突然敲响。

    李澹心中警惕,带着人便来到滩头,发现李二狗正带着采买的船队卸货。

    沙船停靠在栈桥旁,但船上装着的却不是采买回来的物资,而是人,足足十多人。

    为首之人穿着官服,其余人显然是船上的水手与苦力,只不过此时,这些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惊恐至极。

    李澹把脸一沉,质问道:“这是你抢来的?”

    李二狗慌忙摇头,脑袋摇的像是拨浪鼓,急道:“义父冤枉,这可都是俺救回来的。”

    话音刚落,李二狗凑到那惊恐官员身边,骂道:“你倒是说啊,俺是劫了你还是救了你!”

    那官员已是慌了神,闭着眼求饶:“好汉饶命,大王饶命!”

    “饶命个屁,俺们看上去就那么像倭寇吗?”

    “不……不是吗?”

    “放屁!他娘的,看老子不揍死你!”

    李二狗揪住那人的领子,直接拎了起来,官员在半空中慌忙踢腿,求饶的更大声了。

    李澹一头黑线,一脚踹到李二狗屁股上,把那官员救下来。

    那官员也是认清了究竟谁是这伙人的老大,立即跪到李澹面前:“大王,求您饶命,我们船队已经被抢了,真是什么东西都没了!”

    李澹露出一个自认为很和善的微笑,朝那官员解释:

    “咱们真不是倭寇,都是守法的良民,你看他们的笑容,多么和善。”

    他回头瞪了眼围观的老伙计们,这些人个个一身匪气,满脸凶相,看着就不像好人。

    李澹无语,脸色一沉,暴喝一声:“都给老子笑,脸皮子不会动吗!”

    所有人先是一惊,这才挤出一抹‘核善’的笑容。

    “这位官爷,你看,咱们真的都是良民。”

    那官员直接白眼一翻,两腿一蹬,裤裆潮湿,昏了过去。

    李澹也很体贴,直接端了一盆水倒他脸上,帮他洗了把脸,被浇醒后,那人便开始知无不言。

    此人是福建都转运使司的判官,奉巡抚刘尧诲的命令从广东筹集粮食运往福建漳州港,不过在海上遇到了倭寇袭击。

    此人还算熟悉沿海地形,遛着倭寇航行了整整一百多里,最终还是被倭寇追上击沉。

    大部分的船工已经丧生,他们十几人算是运气好,被海浪冲到附近的礁石上,被李二狗碰巧看见给带了回来。

    李澹听着心里纳闷,他之前就是干倭寇的,自然清楚其中蹊跷。

    这些人是官船,肯定挂着大明水师的船标,倭寇在近海敢如此攻击官船,还追了足足一百里路,他们就不怕附近有水师巡逻前来救援?

    万一被水师缠上,说不定就是全军覆没,除非这些海盗早就知道这附近根本没有水师的船队。

    李澹此刻已经做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必定有人暗中给倭寇通风报信,他们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进攻运粮官船,而且此人熟知水师的布防与路线,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就在此时,岸边的警钟再次被拉响,蔡大鸡从不远处的瞭望塔上乘着绳索滑下来,急迫道:

    “不好了老大,岛的东南面出现了一支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