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了
繁体版

第三章:远山

    常老五看着不断走向河边在寒冬腊月脱衣走入冰冷河水的汉子,有自己相熟但是叫不上名字的面孔也有不曾见过的乡民。

    心中也生起一番豪气,只可惜自己半辈子住在山沟里是个实打实的旱鸭子,又想起还在自家婆娘怀里抱着的孩子,只得扭头走向流民营地。想着能不能找个富余点的人家帮忙出点力气,换口吃食。

    却听得那位青衫师爷再次张口道:“诸位当中的匠户或者有一技之长的还请来我身后的地方做个登记,以便后续官府安置!”常老五听闻此言看了一下尚未被人群包裹起来的两个文书,快步走上前对着其中一位文书道:“俺不是匠户,但是会打铁,跟着俺们村的匠户师傅干了十多年,能不能给俺记上!”

    文书张嘴答道:“籍牌可还在身上!”常老五慌忙掏出一个几乎从来没用过的木牌,上面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只知道里长当时交给自己说是叫籍牌,随时带在身上若有官家的人找自己要,就给人家看。接过籍牌的文书简单扫了一下常老五的面孔提笔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下:常五幽州米脂县农籍会打铁。递还籍牌之后文书问道:“现在家里还有几口人,可有孩童?”“还有一个婆姨王氏和刚出生的儿子没起名呢。”

    文书记录完毕后挥挥手示意常老五可以离开了,常老五只看到文书提笔在常五下面写道妻常王氏子常远山。不识字的常老五连忙问道:“敢问大人小儿这名字是怎么念啊!”“常远山”常老五闻言连忙点头致谢后挤出人群。

    伴随着陆续有浮桥完工,常老五因为离河畔较近,先将自家婆娘和儿子家当一起送到河南岸跟随指引的衙役在沫青县安置了下来。随后独自返回济水北岸,帮助一些富户扛箱提包。

    浮桥窄小,地主老爷家的马车驴车无法过桥,只得舍了车辆,雇人搬运货箱。而贫农们借此出把力气赚取些工钱口粮,一连七日济水北岸的流民才算渡河完毕,城主当即下令拆毁了所有浮桥。常老五则返回了滁城沫青县一个荒废村落的破屋当中!

    看到虽然破旧,但是打扫的干净的房屋,屋内唯一的家具就是用土砖和破旧木箱担起木板做的床,以及一个少了一条腿的凳子!看着还在用破布封堵窗棂的婆娘,常老五走到床边一边伸出手逗着自家儿子一边说道:“今个最后一天,挣得比前几日少了些,但是加上前几日的。咱们也算是有点积蓄,明个出去转转看看淘换点家里用的东西,收拾收拾外面的院子。”

    王氏答道:“钱还是留点,剩下的换点吃食。再换点种子,开春咱收拾一下外面的院子,先种上一点!外面当兵的打仗不知道要打成什么情况,不知道还能不能回米脂。这屋子住着还是不得咱那窑洞住的踏实!......”

    听着自家婆娘的碎碎念,常老五拿起土陶碗,走向屋子中央的火堆。从火堆上支起的锅中盛了一碗飘着米粒的汤水,蹲在火堆旁默默的喝着!思绪却不停的回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自己这些流民渡河之后,滁城就有专门的衙役负责安排各自的去处,滁城的地主老爷们也有管家蹲在浮桥边,开出价格挑挑拣拣的买走了一些人去做丫鬟仆人。剩下的人被分成几堆带到了不同的方向,其他渡桥那还有士卒车队,不时接引一些地主富户们向着远方驶去,听说是打点了关系,或者在别的城镇有相熟之人,去了富庶的城镇,也有部分长队被士卒看管去往别的城池!

    而常老五因为之前在沫青县文书那登记会打铁,一家三口会同其他人群,来到了这个数十年前因为地龙翻身被荒废了的村落。安排在了这个院墙全部倒塌,只剩一间屋子还算稳当的地方落了脚。虽然屋子破旧,但是回头买些工具雇两个青壮,互相帮衬着修缮一下屋院也算是一个安家的地方。端着碗,常老五想着当下耳边听着自己家婆姨的念叨倒也心里踏实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