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我又穿越了
繁体版

第五章 受命于危难时5

    如果后面的那一句话不说,那么派崔伟去的目的和效果,就会减少一半。那么就该考虑是否换一个人了。这同样对崔伟不利。

    (这一章涉及违规,前面有部分内容删除了,还好编辑大大帮了大忙,帮我修改了好多,其他内容才比较完整的发了上来。我在这里感谢编辑大大。同时感谢书友们。)

    崔伟见没有说话,那是认可前面的话咯。

    于是思索之后,崔伟继续说道:“您这次派我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斩断一切伸向远征军的手爪。”

    说到这里,座位上的人插话道:“说说看。”

    看来崔伟又说对了,这才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

    “对付国内的手爪比较好办。但是国外的插手比较难对付。”

    眼睛灼灼的盯着崔伟,表现出很感兴趣又寄予厚望的样子。

    崔伟继续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发动士兵绝食,以拒绝外国的伸手。这样他们就没办法了。”

    坐着的人嚯然起立:“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真好!”

    “崔伟,你人还没有出发,就已经立了大功!我现在先给你记下,等你凯旋而归时,一起嘉奖。”

    “立功不敢,为党国在所不辞!”崔伟回答道。

    “崔伟,你不但武艺能力高强,更是智谋无双。现在我给你第一个嘉奖:‘

    “赋予你对于团长及以下军官具有生杀予夺大权。‘

    “但希望你慎用这个权利。’

    “这个没有手谕只有口谕,而且这个口谕只有你我二人知道。你明白吗?”

    “是,学生明白!”

    “至于情报和紧急情况,你就发给戴主任。’

    “如遇到特别紧急,或绝密到连戴主任都不能知道的,你就直接发给侍从室,或者打电话给我。明白吗?

    “是,学生明白!”

    由于这一章内容很难写,像走钢丝一样,费了我好大的脑细胞,所以发的迟了。

    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早上有一章。明天下午或者晚上也有一章。加快速度更心。

    感谢支持我的书友们!

    下面的内容是给前面没有看到过的书友的,是崔伟这个主角的原型的简介。谢谢

    何捷少校参谋[抗日远征军少校参谋袁学姜的故事]

    坐在我面前93岁的老人孱弱苍白,因为生病,说话不能连成一气。访问时,我得常常估摸着说完他的下半句,或者把他的话重复一遍等他点头。他的太太和女儿在边上不断地帮他回顾,访问才连续着。这屋子虽然整洁却显得简陋、狭小,令我难以相信住在这里的是当年的抗日远征军少校参谋。墙上挂着他的少校像片:英俊轩昂,眼神里透出机敏和不屈。我对着眼前的他和当年的他,依稀看到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无声地展开。我们的谈话如小河流水,轻轻慢慢,续续断断。就在这似断又连的回忆中,我不断看到在他的眼神中闪出的一股英气,一种勇气,和墙上的那个少校别无两样!叫人联想到当年英勇惨烈的远征军战事,叫人想把他的故事听完。投笔从戎保家卫国袁学姜,香港黄埔同学会理事长。1919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在会计师楼工作;母亲是个小学教师,知书识礼管家。袁学姜是他们的唯一的孩子,一家三口生活虽不大富裕,却也安逸。在这样的家庭里,袁学姜所受的教育和所得的宠爱是可想而知的。在家庭的严格管教下,袁学姜的读书成绩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他的父母亲更把一切的人间希望、人间美好都寄望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那时的袁学姜自己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的我好奇地问他。“做个建筑师!”原来,当年的他非常喜欢画画,那时侯,家里的墙上、桌上处处放满了他的画作。由喜欢画画的兴趣延伸出去,十来岁的他朦胧间悟到了自己的事业理想:做个建筑师。这种介于艺术和实用之间的理想,父母亲默认了,这样的家庭认为建筑师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可是,这世上很多事却原来是无法预计的。一场战争,让这世界少了一个建筑师,多了一个卫国勇士!一个抗日远征军战士!1931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1月,“淞沪抗战”!日本军制造事端,魔爪伸向上海;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日军以有士兵失踪为借口,突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意夺军事要塞;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日军攻入南京城,不分对象地烧杀掳掠六个星期,屠城之暴,举世震惊;……中国在东北被打开缺口,伤口之痛却直入她世上的每个儿女心底!“抗日救国,保家卫国!”“不愿做奴隶,不愿做牛马”的口号震动着整个香港。袁学姜每天和他的双亲一样,关心着报纸、电台报道的这些新闻,使他的心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