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下传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十三)

    而对于袁绍那边突然暗中使出了以挖地道来奇袭的方式,尽管也打了曹操这边一个措手不及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还是被曹操这边给及时的止住并进行了后续的一些相应的防范。而为了能够应对住来自于袁绍那边不知道会从哪里冒出来的突然偷袭,彼时的曹操便命人在内部的四周挖掘了几重较长一些的堑壕,并让手下的士卒呆在堑壕的上方一直进行有针对的把守等待。然后只要一见到有袁军的士卒从堑壕里面冒出了头,那些负责把守的曹军士卒便会立时用手中的兵刃朝对方的头上猛烈地招呼而去,而那些没有戴好头盔的袁军士卒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搞得满是血肉模糊。

    然后类似这种被精准防范的情况出现得多了以后,对于袁绍那边则也同样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物损失与攻势阻碍,因而有关这挖地道的做法随着不再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便随后暂时遭到了废弃。而由于连续所实施的两出计谋策略都被曹操这边给顺利的对应化解,这便不由让袁绍这厢一时间产生了些许十分不能服气的心理,并在心底里对这种情况感到十分的不能相信其这边会不比曹操那边要强,因而为了能够证明其这厢要实际更强一筹其便打算要继续给那曹操等众一点颜色瞧瞧。于是为了能够给曹操那边再制造一点麻烦以便使这边可以压着那边一头,那袁绍便立时又再次前去找到了张汎希望可以再帮忙整出一计策略,并要求这次一定要能够让曹操那边彻底的无法破解才可以。

    然后此时的张汎眼见当前的情势应当也算是有些差不多了,便随之又给袁绍整了一出让所有人都感到有所始料不及的隐秘之策,而这一隐秘之策即便是连曹操及其帐下的一众谋士在一时之间都未免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误判。而由于这计策本身是属于计中之计一类的连环策略,不仅是曹操那边与手下的谋士们没有能够正常地将之给即时的识破,就连袁绍这边的一众谋士也同样是没有能够正常予以任何的洞悉,以及包括袁绍自己也因为不完全知晓所有情况而一时间同样对后续没有何种明确的意料。所以这本身就为之后曹操的身陷困绝之境埋下了不可估略的伏笔,而倘如不是曹操自己在危境之中临时急中生智侥幸地留出了一手后招,则此番这令所有人都未可意料的隐秘之策便很有可能将会就此成为这曹操此番的终结之局。

    而言及于此便按着张汎那厢所谋划的思路,先是由袁绍授意暗中传布假的消息说是这边准备要大举发起全面的进攻之势,并在传布的同时还有意使对面的曹操麾下的势力范围之内也受到相应的传播与扩散。然后为了能使看起来像真的一样这边还一面做出了动员大军准备要发起大举进攻的状态,一面又持续对曹操那边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官吏与百姓进行不断的劝导与诱降,然后这时的曹操按道理应当是会即时做出相应的一些反应措施,而一旦其那厢有所任何动作则这边即可立时根据其那边的具体动向来对应实施下一步的应对计策。不过袁绍这边在按照这样一种思路进行正常实施的时候,又自是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了身边一些谋士们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但袁绍彼时却都没有加以任何的在意并在相应的实施过程中获取了还算相对不错的一些效果。

    由于彼时的曹操不但手下的兵马不如袁绍那边的更多,就连营中的粮草等必要的事物方面也都几乎到了快要被耗光的境地,以及最关键的是其军中的士卒也都悉数基本进入到了疲惫困乏的略显虚弱的状态之中。然后再兼之对于赋税的方面其这边在征收上也显得有些较于繁重,并因此而导致势力范围以内的普通百姓包括官吏等都为之而感到有所困苦不已,因而在得知袁绍那边即将要派遣大军往许都这方发起全面进攻的消息时,以及又在被持续不断进行劝导诱降的情况之下便都纷纷选择了倒戈于袁绍那边。而这其中自是并不仅仅只限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正常受住,就包括各城的不少官吏也都同样是在闻讯之后立时望风而降,因而当这种情况在随后相继汇报到曹操那里的时候便随之立时引起了其心头内在的相当不安。

    于是那曹操在本能的惊惧和疑虑之下便随之生起了想要撤退至后方许都处进行固守的心思,并将这个打算以书信的形式发送到了荀彧那里进行意见上的问询,然后这个事情自是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荀彧那边的极力反对。而荀彧这厢所阐释的理由本身也其实很简单,便是认为既然袁绍已经将手下最强的主要力量都集聚在了对决官渡的战事这里,主要的目的便是想要同这方一举决出一个雌雄高下乃至于生死存亡,因而当前他们的处境已经到了胜负成败的紧要关口且若不能一举克制取胜则后退之路必然将会是退无可退的。不过尽管袁绍自身是比较能够集聚人才但是却并不能够很好地去任用人才,因而即便是对方手中握有着十倍之多的兵力却也同样还是不能正常对这方取胜,而这对于这方来说本身也就是已经算作一种可以从中寻隙而为的良好契机。

    因而按着荀彧言下的意思来看既然双方都已经交手了至少有半年之久的时日,则只要对方那边还无法正常取胜便意味着最终将会取胜的很有可能将会是这边,因此按照当下的状况来看便只要出以适当的奇谋良策即应当可以借之而趁势得取其胜。而后出于对荀彧向来信重的缘故,便使得曹操对于此番的意见和主张立时采取了完全听从与受用的立场,并同时与身侧的谋士们积极地商讨寻找可以出奇制胜的良好契机,但就在这时那曹操又忽然发现负责运送粮草的吏卒全都是一副十分憔悴的模样,因而这又使得其原本已定的内在意向又忍不住出现了些许的动摇变化。因为担心士气上会逐渐地越发低落而影响到后续的交战成败,所以其这厢在一时萌生出想要慰勉一下的打算的同时,又立时对那些运粮的吏卒们声称只要再给其『十五日』的工夫这场战事便可以就此彻底结束了。

    对于此时的曹操而言大概也只需要十五天左右便应当就会有相应时机变动的情况出现,而那个时候其这厢便只要趁势循隙而动即当可以立时破解袁绍那边的大军围攻之势,且只要击溃了袁绍那边的主要力量便意味着此役就会像他们所意料的那样获取最后的胜利。当然即便是运气有些不好没有任何可以借来循用的契机,亦或是还像前面一样虽然发起了巧妙的夜间突袭但现实还是失败退走的结果,其这厢也同样还是可以正常往后撤退至许都处进行固守,以及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再与袁绍那厢进行停战和谈也同样不是不可考虑的事情。所以对于曹操这边而言可以正常进行的选项还仍旧不乏会有一些,就包括有条件地向对方投诚也同样可以是潜在可作考虑的选项,而不管实际上会是哪种情况对于这些个吏卒们而言在听后也都是感到有些暗自欣然的。

    然后袁绍那边在得知曹操这边竟然没有撤退并且又继续加固了营塞的防守之后,便随即在感到有些不大理解的同时又继续采取了下一步的预定计划,便是下令让手下的大将·韩猛率领少数人马从后方运载数千车粮谷往前线这边输送。然后这个事情随后又自是被曹操一边的斥候兵给轻易的探查到了,并随之迅速地上报到了曹操这里且使得曹操敏锐地察觉到了此番的时机或许已经正常来到,而对于此时的曹操这边而言所最为急需的便自然就是粮食与草料这种硬需求的物资,所以对于当前这种大好的机会其这厢是无论如何都肯定不会轻易给放弃的。因而随后其便立时向身侧的谋士们询问起了麾下有谁可以承当此番劫取粮草的重任,然后一旁的荀攸便推荐了徐晃认为应是可以胜任,于是曹操便派出了徐晃与史涣等将领负责带队前往袭取此番韩猛所率辎重车队。

    而尽管此番韩猛所带领的队伍在人数上并不算多,但因为这原本就是袁绍这边所计划施行的秘密之策中的一环,所以即便会被曹操那边给劫取也同样都只是正常计划中的事情。当然也不是说这边劫袭的人马一来到那边负责运粮的人就都立时直接逃跑了,此处肯定是要先努力地奋战几下然后再因为不敌战败而不得不即时退走,然后曹操这边的人马在经过一番相对轻松的攻袭之后很顺利的便夺得了此番所要劫取的物资,而这个事情自然是让包括曹操在内的人都不免感到十分的高兴且未有产生任何的怀疑。而不得不说袁绍此番所祭出的这几千车粮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当前曹操这边严重缺粮的问题,因而这让曹操在自以为计谋得逞的情况之下便对这种做法开始有些上了头,认为后续相应物资上的补充之事皆可由袁绍那里设法获取。

    于是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袁绍那边又开始继续实施起了再下一步的预定计划,便是再次派出了淳于琼与韩猛一同率领上万多人继续去运输粮谷以及草料,并且此次又运输了上万车之多全部存储在了前线大营以北四十汉里处。然后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沮授却忽然又向袁绍提出了一个建议,认为可以另外派遣蒋奇率领一支人马驻守于粮库旁侧以防备曹操会再次派出人马前往劫取,而对于这样一个提议自然也是没有正常得到袁绍那厢的听从与采纳,毕竟这本来也是预定计划中的一环所以非但不能正常听用还反而要得故意等着那曹操再次来人进行劫夺。只是尽管这一切本身都是袁绍这边所预先制定好的一番计划,但是对于这番计划除了其与张汎二人以外其他任何的人都不能正常地有所知悉,因而此时的其这厢还尚且并没有得到其他旁人的正常理解。

    因而即便是那同为其发小的许攸其人在这时也同样是有些着实不太能够再看得下去,随之便也没能忍住立时特意向袁绍这厢提出了一番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他们此时同样可以趁机另外分派一支精锐劲旅绕道前往奇袭许都。由于此时的曹操将手下的主要力量都几乎全部调派到了官渡这里与他们进行对决,对于后方的大本营许都那里当肯定是会在防备上有所兵力上的空虚,因而如果此时他们突然分派一支人马前往对许都发动奇袭,则在出其不意的境况之下将必然可以使那许都城被一举攻克下来。而一旦只要顺利攻下了许都便可立时借以『奉天子』的名义对那曹操进行反向讨伐,则彼时只要施以两面夹攻之策对那曹操发起全面的攻势,便自当可使对方那厢在首尾难顾的境况之下被一战而成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