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下传
繁体版

第五章第一节

    在抵达华歆所在的豫章治所南昌以后,虞翻先是表达了自己对华歆生平名声的思慕与敬仰之情,然而对于孙策此番的招降,华歆却多少还是感到有一些的疑虑。于是,虞翻便立时向华歆进行了询问,说听闻其与王朗都是州内同样知名的人物,然而在行军打仗与指挥布阵方面,其二人究竟谁更高一筹呢。

    对于虞翻的询问,华歆则表示在个人声望上他其实并不如王朗,在军事才能上他也同样是不如王朗。然后虞翻便又接着进询问,说按照彼我双方的军事储备,以及士卒与吏民的勇武秉性,来相较而论的话,究竟谁的实力又要更甚一筹呢。

    对此,华歆则表示他这方的军事储备并不如他们那边的更加充裕,士卒和吏民也不如他们那边的更加勇武善战,所以双方在实力上他这边是诚然有所不如的。于是,虞翻便随即表示,既然各种方面的条件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那对于此番的归降又还有什么好犹豫和迟疑的呢;难道没有看到之前孙将军在击败本州前刺史刘繇及鄙郡前太守王朗之后,都具体是怎么做的吗,难道其想让治下的豫章郡也再经受一次那样的经历吗。

    华歆在听了虞翻的解说后,自知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抵挡住孙策,所以为了避免与减少不必要的人马伤亡,其便同意了直接向孙策那边投降的相关提议。而后,华歆便又连夜写下了投降文书,打算将豫章郡直接的移交到孙策的手上来进行接管,并在天亮的时候让虞翻将文书带回去交付于孙策观阅。

    随后,孙策眼见华歆已经被说服,便随即向着其所在的南昌城继续进军,并在正式抵达的时候,发现华歆彼时已经更换了便装,并带人在城外进行等候与迎接。于是,孙策便谦和的向华歆表示,说其年岁比自己要长,德行比自己要高,名声比自己要好,人望也比自己要重,可谓是远近都甘愿诚心归附的人;所以孙策便对华歆给予了府君这样的敬称,并认为自己还很年少,而且资历也尚且浅薄,以及在对其行以子弟的礼节的同时,还将其给奉为了上宾。

    尽管华歆在此处受到了孙策隆重的礼遇,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对其此番不战而降的作为都能够予以正常的认同,比如后世的孙盛就对其评价十分不好。孙盛认为华歆本身既没有商朝时的伯夷及秦朝时的商山四皓那样的韬略与风骨,又丧失了身为王室臣子所理应履行的操守,更被邪妄的歪理之说所蛊惑与蒙蔽,擅自将自己所担负的大任交托于暴虐而肆意妄为之人的手中;这既丢失了自身的人格尊严,而又导致了道德与气节的沦丧,是罪责与过错上十分严重的事情。

    然而,不管后世的人们都是怎样认为的,至少在此时的华歆看来他自己并没有多少的过错,他既免去了不必要的战争所导致的不必要的伤亡,而又使自身获得了应有的礼遇,这可以说得上是两全其美的事情。而至于所谓为人臣子的操守和气节,在形势可允许作为的时候当然是可以完全遵守的,但是在形势比人强导致了无法持续进行的时候,却也只能够随机应变般的视情况去量力而为了。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有关于此番不战而降的这样一个事情,各人的思想与看法是有所不同的,正常的情况下倒或许并不能够全都一概而论。

    之后,孙策便对豫章郡进行了划分,又额外增设了庐陵郡,然后直接任命孙贲为豫章太守,以及任命孙辅为庐陵太守。而后,碰巧控制了庐陵城的僮芝身患疾病,然后孙策就派孙辅率部前往进攻僮芝,并随后将庐陵给攻克了下来。

    而得知孙策在江东之地一路横扫各郡且无往而不胜,曹操心下忌惮之余,便立时授意驻守于广陵的陈登给孙策后方制造一些麻烦,以便可以干扰与拖延一下对方那边的战事进展。随后,陈登便设法策反了严白虎等人,并准备要与其等联合攻略孙策后方吴郡地内的一些城池。

    于是,孙策得知陈登那边似乎有意将要率军南下,随即便立时留下周瑜负责坐镇巴丘,然后自己率众回往支援于吴郡。而在临走之前,孙策顺带着安抚善待了一下刘繇的家属,以及在回往皖城的时候也慰问安抚了一下袁术的家属,而这个事情不由立时受到江东士大夫们的一致称赞,对于其稳定这方的形势也起到了一定助推的作用。

    而后,孙策率军一路回到吴郡,而彼时的陈登已经将治所后移到了射阳,并打算引诱孙策率部渡江然后对其进行伏击。然而,孙策在抵达吴郡之后,却并未急着与陈登进行正面接战,而是暂且进驻屯守于丹徒,一边等待着后方粮草的不断蓄积,一边与陈登那边进行隔江对峙。

    此时的孙策正在密谋着一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计划,他打算趁着曹操在官渡与袁绍进行对战的空当,率兵前往奇袭许昌,然后一旦攻克许昌,便将天子刘协给迎奉到自己所能掌控的领地里。而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孙策主要有两处地段可以作为迎迁天子的相应选择,一是扬州的治所寿春,二即是徐州治下的彭城。

    而有关这两处地段无论之后的孙策选择哪一处,都必然将会需要在随后进行一场不可避免的鏖战,而此番鏖战具体究竟能否取胜,也将决定着其之后计划的相应胜负与成败。而就在此时,适逢鲁肃的祖母忽然去世,并需要将遗体给迁送到老家东成进行安葬。于是,孙策便让鲁肃移送祖母的遗体返回老家进行安葬,并同时为他刺探一下有关对方那边的一些相应情况,然后随时的给他这边输送过来。

    而于此同时,隐藏于皇宫之中并潜伏在刘协身边的吕布对于整个天下的局势变动,也在实时的了如指掌着,并对孙策此番的相关动向及其所潜在存有的相关意图,也大致的揣摩出了一个所以然来。随后,吕布便派遣了目前在陷阵营中担任副将的陈卫离开皇宫,然后前往官渡将此番的相关情况暗中的秘密通报给了曹操。

    随后,当曹操得知孙策那边可能将有袭击后方许昌的相关意图时,便不禁立时的感到有些惊疑与忧虑了起来,并进而又引起了头疼症的些许发作。而后为了缓解头疼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曹操便又立时将陈琳所写的檄文给取出观阅了一遍,然后便使头疼的症状又基本的有所缓和与消解。

    然而即便是头疼的症状已经逐渐的有所消失,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逐渐的已经消散,但是曹操此时的心智却开始已经有些凌乱了起来。对于孙策之后可能要率大军前来袭击许昌的相关事情,他此时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此时他手中的兵力已经完全用来防范应对于袁绍,而再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可以用来应对孙策那边的突袭打击。所以,如果孙策此番当真要率军前来的话,对于他而言恐怕将会是一件非常危险以及头疼的事情。

    所以,曹操随后在实在想象不出有什么方略与办法可以加以应对,便不得不私下里询问了一下身边的那些谋士们的相关意见,想要看看他们那里有没有能够应对与解决此番问题的相应方法。然而,对于此番所遭遇的这个问题,无论是荀攸还是贾诩,彼时都是感到了很有些惊惧和疑虑,且一时半会儿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应对办法,而唯独郭嘉是时却有着自己的一番独特的见解。

    按照郭嘉的看法,孙策虽然新进兼并了江东各郡,但是这个人比较喜欢乱杀人,而且所杀死的都是一些比较有人望的英雄豪杰,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人能够获得手下众人的拼死效力,所以他们才会在沦落到孙策手中的时候被孙策给杀死。然而孙策这个人既喜欢乱杀一些比较重要的人,而又常常喜欢轻装出行且没有什么必要的防备,所以像他这个样子即便是统率百万之师前来进攻,也同样是无异于如同一个人单枪匹马前来独闯中原的情形一样。

    所以,在郭嘉看来如果在孙策日常出行的时候,忽然有刺客对其进行设伏与袭击,则即便是其刺客彼时只有一人,也同样可以趁其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将其给杀死。因而如果他所料不错的话,一旦孙策当真要出事,便一定会因由遭到他人行刺而毙命。

    而对于郭嘉所作的这一番分析,不由令曹操忽然感到有些灵感迸发,随即便觉着是不是只要自己派遣一名刺客前去,便可以解决掉孙策此番的问题了。于是,曹操在思虑到这一步的时候,便不由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陈卫,而后在若有所思了一下后,便立时向其询问其自觉与孙策之间谁的武艺更为高强一些。

    然而,陈卫一听曹操这样询问,便立时知道其眼下究竟是怎样盘算的,随即便立时向曹操表示,说他曾经见识过孙策的武艺,虽然看着还算不错,但应当不会在他们这些人之上。而就在曹操正觉得这个事情似乎是将将算好的时候,陈卫却忽然又接着向其泼了一盆冷水,说主子已经交代过了,他们最多也只是向其通报一些必要的情况,对于具体该要如何作为,则当由其自己来负责承担相应的安排与置办;眼下他们只负责寸步不离的守卫天子的安危,并不负责对其所遭遇之事有任何实际的参与。

    而很显然,按照陈卫话里的意思,便是无论遭遇到任何的一件事情,哪怕是再如何的艰难与困苦,正常都只能由他曹操自己来独力面对以及承担。如果不是与他们直接相关,或者确有其现实的必然需要,他们这边是绝对不会有任何实际的出手的。而按照此番话里的潜在意向,便是事情干成了功名是你一人的,事情干坏了过责也是你一人的,甚至于一个不慎把自己给反过来干死了,那最终的结果也都同样是仅由你自己一人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