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煌吟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与子同袍

    虽然栾国几十年前从诸国联军夹击中苟延残喘下来,洛升——也就是那手持羽扇的玄袍女子,如今栾国最高掌权者,却不得不签订盟约,尽管这对于栾国不利,但这也是对于时局最好的选择。

    自古以来,盟约中总是免不了割地裂土,栾国亦是如此,版图严重缩水,经历过灭国之战后只剩下半壁江山。

    所幸的是栾国上下深以为耻,日日文修武备,期望有一天能收复失地。

    四大边关就是在这种同仇敌忾的气氛之下矗立起来的,分别是长夏岭之观柳城,秋风原之望乡城,野鹤川之木棉城,青石陵之拒冬城。

    边地曾经废弃的烽火台在近几日被一座接一座地点燃,守关的将领们不用飞马传信便已知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要开始了。

    如今栾国重武抑文,除了洛升,最有话语权的便是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其次便是前锋后辅左卫右翊四个将军。

    他们年少之时亲眼目睹了国破家亡,身穿各色铠甲的外来人在他们的家乡烧杀抢掠。

    多年后的他们继承了父辈的遗愿,镇守在父辈们曾守护的关卡。

    望着城外的敌军,与当年形势何其相似,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五国默契攻打栾国背后离不开五宗的推波助澜。

    殷国的信使早已在柳应山的大营中等候,脸上透着倨傲。

    他从怀中摸出一封橘黄色的信件交到柳应山手中。

    柳应山淡漠的看着信件,并未有任何波澜。

    “还请柳将军把六长老要的人交出来,也不要为难我们这些弟子不是?”

    “所以我交人,你们退兵吗?”柳应山撇了他一眼。

    “我只是澄江门的弟子,殷国的战事我们说了不算,如果将军把人交出来,说不定六长老也会说服殷国的国主退兵呢。”信使笑了笑,很是圆滑,给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那我如果不交呢?”柳应山眼露凶光,他也没指望眼前的信使能做出什么有效的承诺。

    “不交,那也好说,无非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再度上演”信使面对柳应山毫不客气。

    只因为他有着澄江门的身份。

    “好,本将军会把人交给你们,你可以滚了”

    那信使也不生气,轻飘飘地向外走去,末了,留下一句还是柳将军识时务。

    待信使走后,柳应山终于压制不住心中的愤怒,一巴掌将身前的几案拍的粉碎,周围的亲兵低着头,不敢说话。

    沉默良久,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柳应山也起身向帐外走去,摆了摆手,一个高大的青年从分侍左右的亲兵中走出,紧紧跟上。

    他围着整个连营走着,青年默默地跟在身后,即使周围不断有士兵行礼,二人也都没有回应。

    “对不起。”不知走了多久,柳应山低声说了一句。

    青年却是笑了笑,“没关系的义父”

    “我还记得那年我从关外把你捡回来的场景,那时候我刚刚打完仗,天空开始下起鹅毛大雪。”

    中年将军声音很小,又有些朦胧,仔细听的话似乎还有些哽咽。

    “义父不必讲的,我已经听过很多次啦,能为国家做事,是我的荣幸。”青年打断道。

    柳应山不知道再说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还有什么愿望吗?义父帮你达成。”他转过身去,看向这个已经和他一边高的青年。

    “似乎也没什么愿望呢,让我见见那小子可以吗?”青年仔细想了想,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好”

    柳应山拉着他的手向远处一间火红色的军帐走去。

    “将军”

    看到来人,营帐内的四人起身行了一套军礼。

    柳应山看着四人,没有说话,不知如何开口。

    “义父,你出去吧,我和他们聊聊”

    青年打破尴尬,看着四人,笑容温和。

    柳应山点点头,走了出去。

    “你们谁叫御弘灵?”

    “是我”一个身穿黑色劲装的少年答道。

    “你好,我叫柳迁”

    御弘灵看着他,有些疑惑,但还是礼貌的回答:“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青年也不客气,在坐到御弘灵的榻上,“澄江门那边来人了”

    “所以还是要把我交出去吗?柳应山不好开这个口,所以叫你来说”

    御弘灵声音平淡,显然他早就想到了。

    一旁的武东云眯起了眼,眼中一缕锋芒隐现。

    “你是这么想的吗?不过你猜错了,义父决定让我替你去。”柳迁摇了摇头,仍是面中带笑。

    “什么?”御弘灵看着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也是我的决定”柳迁又说道。

    御弘灵瞪大双眼,没有说话,他无法理解,更难以接受,至少他是柳应山或者柳迁的话,他是决计不会这样做的。

    近日养伤的时候,他一直在看《诸天通鉴》,想从历史中的圣贤们身上学习,但看的越多他反而越觉得迷茫,人们常说《诸天通鉴》中有着助人成道之法,但他只在满篇的文字中看到了‘豺狼成性’。

    他发现那些高高在上的圣人也好,仙人也罢,哪怕是大帝,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采取各种手段杀死敌人眼睛都不眨一下,说得好听叫道心坚定,说的不好听叫不择手段。

    光辉从来都是经过粉饰过的。

    “为什么?”御弘灵看着青年,眼中满是警惕。

    青年倒也并未在意,“听说你有灵纹,我的是圣级灵脉,比不上你的灵纹,你活着才对栾国更为有利,你成长起来了才能救得了栾国”

    谢讳听到青年的话心中倒是颇为认同,灵脉难出,与他同龄之中他没听说过哪个身怀灵脉,军中将士何止数万,也不过是灵印而已,而眼前的青年却拥有灵纹,甚至级别还比他高一筹。

    “就因为这个吗?”御弘灵语气生硬,眼中警惕之色并未减少。

    “不然呢?虽然不知道你的反应为什么这么激烈,但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我不贪图你的报酬,更不要求你做什么,来这里只是想看看我要替他赴死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今看来却是有些差点意思。”

    青年摇了摇头,眼中略有失望,站起身打算离开。

    闻所闻来,见所见去,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尽管御弘灵并未让他满意,但他的牺牲对于国家来说是值得那便没什么遗憾了。

    御弘灵看着他高大的背影,他忽然发现自己错了,心中没来由的感觉一阵疼痛,像被狼牙利箭射穿一样。

    他忽然觉得自己从书上悟到的东西大错特错。

    他呆呆地愣在原地,不知如何自处。

    御雷神宫中的李开阳御弘灵这个样子,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个孩子心性已经变了,开始变得多疑邪恶,他怀疑所有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顾寒离罕见的没有争执,“先帝的儿子,不应该变成这样”

    “也许这不是什么坏事”,一个声音突兀的响起,他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雷文晔,你回来了么?你知道这个孩子身上都发生了什么吗?”杨文秀责问道。

    “嗯,我都知道,他做的很好,每一场战斗都尽了他最大的力量,他的智谋堪称完美,是个好孩子。”雷文晔夸赞道。

    “你知道的,我说的不是这个”,杨文秀语气有些不悦。

    “我知道,但这些都是他应该承受的,他还小,等他慢慢成长就会发现他所受的苦难,所有的怀疑都会让他更加强大”雷文晔的观点与众不同。

    “那你就不怕他心性转变,变成一个不择手段的疯子,像姑苏那样众叛亲离吗?这孩子近来读书最讨厌的便是温和的乐浪大帝,翻到书页最多的反而是魔族篇。我看的出来,这孩子已经近乎偏执了。”杨文秀据理力争。

    雷文晔沉默了,他忽然发现自己教育孩子似乎也不是那么擅长。

    望着爬满雷龙的殿宇,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叹息道:“要是温珏还在就好了,一定可以把他教成你们满意的样子。”

    听到他的话,几人也都沉默了。

    “善恶结存于心,却摇摆不定,所以才会痛苦”

    “这孩子有姑苏帝主的不在乎底线却又坚守底线,有乐浪帝君的善良温和却又要隐藏,有未央帝君的邪恶却不够纯粹”

    李天枪做出了评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可以不相信我,那么要记得相信你这些朋友,我看得出来,你们之间很好。”

    就在青年即将走出营帐的时候,转过头,对四人留下来一个温和的微笑,一如他的到来那样。

    御弘灵没有起身相送,仍是呆呆地坐在床上,反复的念叨着青年说的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他这是怎么了?”武篁筝看着变得有点痴傻的御弘灵,感到不解,用手肘碰了碰弟弟。

    武东云却有些了然,他和御弘灵都有称王的心思,换做是他也会这么想,也会警惕。

    “没什么,大概是感动吧,缓缓就好了”武东云认真地糊弄道,他不能和姐姐明说。

    “感动吗?”御弘灵在心中问自己,是有的。

    但似乎还有别的东西,却又不知道是什么,他惊惶地发现,不知何时,他已经开始看不透自己的内心了。

    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身上流露出威严的气势。

    来到御弘灵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要出去走走吗?”

    御弘灵茫然抬头,眼中有一丝欢喜略过。

    “雷爷,你回来了啊。”

    中年人也露出笑颜,或许这个孩子都没发现对他的称呼从您又变成了你。

    “嗯,我回来了”他温和回应。

    他来的很是时候,在御弘灵最无依无靠最缺少关心的时候,他来了。

    雷文晔拉起御弘灵的手,像帐外走去,大家都认识也没必要告别,在经过武东云身边的时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武东云心中满是震惊,然后便是狂喜,他掩饰的很好,并未表现在脸上,但作为亲姐姐,武篁筝还是发现了弟弟的异常,她也很默契地没有问。

    “谢谢”武东云声音极低,但他确信雷文晔能听到。

    雷文晔平静地走出,没有任何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