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外觅封侯
繁体版

第44章 走进战争的泥潭(十)

    “原来是他们在放火!”

    李以文拎起身边的来复枪,跑到船头的地方,举枪瞄准,但一阵浓烟吹来,熏得他睁不开眼睛,随即火苗烧到他的棉裤上。

    一个太平军急忙用吊桶打水,才浇灭了李以文身上窜动的火苗。

    从清军的船上传来喊话:“对面战船上的人注意: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剿匪的,希望尔等……”

    李以文正要发话怒怼,忽然觉得喊话的人是海西口音,心中一惊:“不会是我大爷(大伯)吧?他在几千里外当差,不可能飞到这里呀!”

    谁能想到,对面喊话的正是李章南!原来,他逃到安庆后便毛遂自荐,在水师里求得水营类似于管带一职。太平军进攻安庆时,他又一次故伎重演,带着战船逃到武汉。

    唐正才和掌舵的一起努力,硬是让船在河道中间打了一个弯,火舌才得以转向,李以文不顾脸上火辣辣地烫伤,再次举起来复枪,连续扣动扳机。

    对面的船上当即有人中弹,有的倒在甲板上,有的掉进江水里……

    李章南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掉转船头,快速朝着反方向逃窜。

    这样折腾下来,双方损失三十几条战船,也分不清具体哪一方损失更大一些。

    经过这一仗,李以文忍不住暗想:这常大淳果然是剿过海盗的,既知水战,又知陆战,虽然这样伏击一次,并不能给太平军的水营带来实质性的损失,但对军心影响很大,接下来的行军肯定要变慢了。

    常大淳坚壁清野的同时,肯定也设下很多埋伏,当时烧毁城外的民房,在废墟里也挖了很多陷阱。

    越靠近武昌城,太平军要面对陷阱就越多。还有人故意在完好的房子里安置炸药,只要太平军头目一进去,便有藏在密室里的死士引爆炸药。

    不仅如此,常大淳还在外围布置了几个小分队,专门在半夜袭扰太平军的营地,又敲锣打鼓,又放枪放炮,就是要让太平军整宿整宿没觉睡。

    常大淳不知道太平军有多少兵马,但他却知道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

    武昌军民不知情,他就谎称城里城外,四面八方都有援兵,现在对太平军已经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常大淳对属下军民宣称:朝廷已经占尽地利人和,只等天时一到,必定能摧枯拉朽,歼灭城外的乌合之众。

    “粤匪者乌合之众,不足为惧也。”

    同时,他还派出枪法最好的士兵来到黄鹤楼下,使用最先进的来复枪,对着一排排包着红头巾的酒坛子表演百步穿杨。随着酒坛子在枪声中炸裂,民众们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打完了所有的酒坛子,那士兵振臂高呼:“粤匪必败,朝廷必胜!”

    接着,楼上的官员、楼下的民众和江中船上的渔民反复高呼:“粤匪必败,朝廷必胜!”口号声响彻云霄。

    事实上,常大淳并没等来多少援兵,只有向荣派来的先遣部队一千来人。

    此时,向荣的主力部队约一万六千人,已经被太平军阻挡在数里之外,虽然数次出击,但还是无法突破长虹桥、洪山、南湖等阵地。

    向荣的前锋部队离武昌最近的时候,据说只有三里地,但始终无法与武昌的清军汇合,解大武汉之围就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此时,洪仁坤驻汉口关帝庙。杨嗣龙驻汉口万寿宫,亲自指挥攻打武昌。

    太平军包围武昌城后,积极部署攻城,还在南长虹桥一带筑土墙,修坚垒,阻断由湘进鄂援兵的道路,向荣就是这样被堵在外围的。

    与此同时,太平军还在城北观汉楼下修筑炮台,在城外沿江一带遍设营垒,准备快速攻取武昌。

    为了方便调遣部队,十二月二十四日,太平军连夜施工,以铁索系船,在长江之上架起了两座浮桥,一座由汉阳鹦鹉洲至武昌白沙洲,一座由汉阳南岸嘴至武昌大堤口,使汉阳和武昌相连,将天堑变为通途。

    二十五日夜,太平军先锋罗大纲指挥四五千人,在施放烟幕的掩护下,使用云梯攻城。武昌城内的守军以水龙、滚木、擂石还击,铳炮齐发,几次击退太平军的进攻。

    二十六日夜,太平军冒雨再次发动夜袭,但还是没有攻破城池。此后,太平军又三次趁着大雨攻城,但常大淳指挥若定,没让太平军取得半点便宜。

    虽然说是瓮中捉鳖,但屡屡被鳖咬到手指,让天王洪仁坤非常不爽。

    这时,李以文带着两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兵,来到东王杨嗣龙驻扎的汉口万寿宫。

    望着眼前的两个老头子,杨嗣龙满脸蒙圈,看他们灰头土脸跟个老菜皮似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像人才,但李以文却说他们能夺取武昌。

    “秀成老弟呀,军中无戏言,你说他们有破城之法?”

    “回禀东王哥哥,他们确实有办法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