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外觅封侯
繁体版

第41章 走进战争的泥潭(七)

    博勒恭武逃走的时候,晏仲武正在岳州城内。听说前方获胜的消息,晏仲武在城内发动起义,自称东王的先头部队将军,率领手下与岳州守军交战。此时的守军群龙无首,竟被晏仲武这些渔民打得丢盔卸甲。

    待天亮,太平军来到岳州城外,晏仲武已经掌握了岳州的城防。

    第二天上午,太平军冲进提督府,拽下床上的被子,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正抱着一个光着身子的女人。

    那女人羞愧难当,双手抱住胸前惨叫一声。

    “啊……”

    紧接着,她摸过床头柜上一把剪刀,准备刺向自己的胸口,幸好唐正才手疾眼快,迅速将剪刀夺了下来。

    太平军以为活捉了博勒恭武,正准备立功领赏,并没有伤害他们,只是让他们快点穿好衣服。

    女人穿好一件单衣,唐正才则抱起地上的被子,随便裹住自己的身子。

    太平军注意到椅子上有两件未干的棉衣,便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便盘问起两人的身份。

    一听说不是博勒恭武,立刻就想要杀人泄愤。

    “妈的!杀了这个淫贼!”

    有人举起大刀,正想砍唐正才的脑袋,那女人踉跄着冲上来,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唐正才叫道:“别杀他!他是好人,是他杀了博勒恭武,他……他有功劳呀!”

    唐正才终于缓过神来,抬头大声嚷嚷道:“别杀我!我……我是翼王派来的……”

    话未说完,却引来一阵哄堂大笑。

    “哈哈哈,翼王派你来的?翼王派你来睡女人吗?”

    “你他妈的怎么不说是翼王的爹?”

    “你杀了博勒恭武?就凭你?你算个屁呀!”

    “不是!”唐正才辩解道,“李将军叫我把博勒恭武从水道送到城墙外,他会派人在那里拿他。结果路上出了变故,我捅了博勒恭武一刀,估计是死了,尸体被河水冲走了。”

    唐正才支支吾吾,好不容易才在嘲笑声中,断断续续讲完昨晚的事情经过,毕竟,他也不敢确认博勒恭武究竟是死是活。

    “李将军?哪个李将军?咱们太平军遍地都是李将军。”太平军小头目眯着眼睛问,“咱本人也是一个李将军。”

    “李秀成将军!”

    此时,李以文已经在军中展露头角,李秀成这个名字还是天王亲自赐的,中间的“秀”字,正是天王化名洪秀全中间的那个秀字。

    太平军小头目连忙追问道:“你和李将军认识?”

    “怎么不认识?”唐正才连忙解释,“最早我是天地会的兄弟,后来在巴陵参加的拜上帝会,李将军亲自给我们传的道,这次派我在博勒恭武身边做暗桩。”

    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的,小头目也是不敢怠慢,连忙和旁边人耳语几句。那人接到指示转身就往屋外跑去。

    过了一会儿,李以文就亲自过来了。

    唐正才裹着被子就往门外闯,“李将军,您可来啦!快救命啊!”

    至此,唐正才也正式归队,并且被委以重任。后来,太平军在巴陵和岳州夺得很多民船,迅速将民船改造成大小战船,并吸收大批船户、水手,组成水营,在洞庭湖里日夜操练,当时担任“点水匠”,也就水营统帅的人正是这个唐正才。

    话说李以文接见唐正才的时候,晏仲武正在率领会众和岳州百姓攻打岳州的府库。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清兵好久不见博勒恭武现身,军心动摇,堪堪犹如一盘散沙,当兵的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抵抗。

    那李章南呢?

    那还用说,他见风使舵,率部临阵逃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且手下的兵还会有增无减。

    逃跑的路上,李章南会把他们“浴血奋战”的故事编得天衣无缝,换个地方他们照样领到饷银,说不定还能升官晋级。

    原府衙招募乡勇也纷纷倒戈,他们打开府库大门,迎接晏仲武率领的义军。

    晏仲武缴获了大批枪械、火药、粮食与数千条民船,以及两百年前吴三桂起兵造反,败逃时遗弃的老式铜炮。

    太平军力量迅速壮大,不久便发展到十万人马。据史料记载:十二月十七日,太平军“祭起吴王(指吴三桂)炮药,从岳州起程,千舡健将,两岸雄兵,鞭敲金凳响,沿路凯歌声,水流风顺,计数日驻营鹦鹉洲。”

    太平军大部队走后,晏仲武率两千余人突袭新墙河北岸,击败清军副将巴图的残兵,截获清军饷银三十二鞘共计三万两千两,随后分发贫苦百姓。

    “湖南有个岳州府,岳州有个晏仲武,截了清廷饷银五百五十万五两五。”

    这是民间流传着的歌谣,至今还有人说起,可见当时晏仲武声望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