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外觅封侯
繁体版

第22章 旁门左道(二)

    虽然书包背上了,但李以文仍然我行我素,只要自己会了,多一分钟也呆不住,不是在课堂上折腾,就是自说自话跑出去玩。

    “李以文,你给我回来!”

    “我都会了,大舅拉我干嘛?”

    “叫先生!”

    “先生,我都学会了,坐着也是耽误工夫。”

    我们知道陆大山是跛脚,根本追不上李以文,两句话的功夫,李以文已经一溜烟跑远了。

    李章北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明白读书是咋回事,想着把孩子往大舅哥的私塾一送,将来就能中个秀才、举人、榜眼、探花什么的。

    而陆小川怕李以文挨打,也不敢告状,使得李以文倒是学得十分轻松。

    又过了两年,年仅五岁的李以武也开始读书了。可能是平时受养父熏陶,他非常喜欢念书,用毛笔写字也是一笔一划,比猴皮的哥哥真强多了。

    广西有很多从北方来的汉族客家人。玩麒麟就是客家人的传统活动,在莲花镇一带非常盛行。

    传说龙有九子,其中一子生下麒麟。麒麟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身,是寓意吉祥的辟邪消灾的神兽。

    民间艺人用细树枝扎好骨架,中间填满干草,再用五彩纸糊上,每到过年前后,他们就走村串户地耍起来。

    两人抬着麒麟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人群。领头的叫穴头,那本领真不小,看见别人院子里的景物,便能立马编出唱词:

    锣鼓一打格排排,

    院里骡马都是财。

    今驮金来明驮银,

    斗大元宝滚进来。

    他们唱的都是大家爱听的吉祥话,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便把节日的喜庆带到哪里。

    玩麒麟的班子经过莲花镇,在李章北家院子里表演后,李以文便跟着他们到处去闲逛。他天生聪慧过人,还念过几年私塾,所以,没多久便自学成才了。

    十一岁那年,李以文被附近一个穴头看中。那穴头来到家里说明来意,但李章北却坚决不同意。因为在多数人看来,玩麒麟再赚钱也是戏子,而戏子是令人所不齿的职业。

    送走穴头以后,李章北挺着胸脯对儿子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后你就好好读书,将来给老子考个功名回来,当戏子,门也没有!”

    李以文反驳说:“常言道,八艺九儒十丐。读书人都排在艺人下面,哪来的惟有读书高?”

    “胡说!”李章北气急败坏,但又不知如何反驳,“那啥,他大舅!你懂的学问多,你赶紧说说他。”

    陆大山站起来,整了整长衫说道:“宋朝有位陈大学士曾经上书皇帝,指出了看戏的三大危害。其一,夺民膏,为妄费;其二,荒本业,事游观;其三,惑子弟,玩物丧志。戏子都是没用的人,不光没用,还误人子弟……”

    李以文反驳道:“大舅喜欢的宋词元曲,原先不都是唱戏的戏文吗?大舅喜欢的大词人柳永,不是一直和艺伎戏子生活吗?柳永死后,还是艺伎们发送的他。”

    “这这这……”陆大山顿时理屈词穷,不知道这个调皮鬼,啥时候读了自己那些书。

    这时,李章北气急败坏地接过话茬儿,“反正就是不许你做戏子!”

    李以文立刻笑道:“不做戏子,干别的也行,反正就是不想读书了,无聊,浪费时间。”

    李章北拍了一下桌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不念书你能干什么?”

    李以文倔劲也上来了,“只要不让我念书,我啥都能干,我可以做生意!你再逼着我念书,我就去玩麒麟!”

    母亲陆小川忧心忡忡地问道:“你现在才十一岁,你哪里会生意呢?”

    李以文振振有词道:“我会赶马车,还会骑马,大大不也是十几岁就做生意了?他能做,为啥我不能做?”

    “你……”

    李章北本想教训他一下,但戒尺攥在手里的时候,却又不忍心了。

    关于李以文弃学的事儿,我们族里的老人们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资质太高,无师自通,在私塾学不到东西;有人说他资质平平,粗莽好武,根本就学不进去;也有人说是慈母多败儿,孩子全被陆氏耽误了。更有人说是亲大舅做先生,亲不宜教,没法好好约束他。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李以文还是小小年纪就退学了。

    李章北总算意识到,让李以文读书考功名比登天还难,只好答应他辍学,但是李以文辍学后帮家里干活可以,加入麒麟班子坚决不行。

    李以文哪里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呢?只要父亲外出做生意,他便会跑得无影无踪。游手好闲是常态,闯祸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避免他惹是生非,李章北只好让他摆摊卖菜,青黄不接时卖些花生瓜子。

    别看李以文性情顽劣,但做起生意来却很有一套。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真为家里赚回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