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外觅封侯
繁体版

第12章 小麻雀(五)

    “怎么了?”王老板急忙走过来,他也担心把人家孩子肚子给撑坏了,“要不要紧?”

    “不碍事的。”李以文慢慢直起身子,哭丧着脸解释道,“我要拉屎!我要拉屎!”

    “你别在这里拉,人家还在这里吃东西呢。”王老板抬手指指街对面,“那是茅厕。快去快回!你把帽子先给我留下来。”

    “好的!我马上就回来!”李以文满口答应,取下帽子交给王老板,然后捂着肚子跑进对面的茅厕。

    不一会儿,和李以文一样穿戴的李章铜从茅厕里跑出来,三口两口,便把篮子里剩下的八根油条全吃了。

    “我的妈呀!这个小孩的饭量咋这么大呢,一共二十根啊!我活了一把年纪今儿个才见识到。”

    “就是啊,咱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果生在咱家,就怕养不起他呢!”

    王老板还能说啥,只能把李以文的帽子戴在李章铜的脑袋上,苦笑着说:“确实没想到这孩子饭量这么大,只好白送啰!图个大家高兴,咱也不算白忙乎一场。”

    两个小孩竟然骗过了好几双大眼睛!这件事一点都不奇怪。一个原因是叔侄两个人的年龄和穿戴一模一样,另一个原因是两个人的长相帅。

    要知道,貌美之人往往不如貌丑之人有特征,对陌生人来说,在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区别两个貌美之人是不容易的。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你有在饥饿的年代生活过的感受和经验,会认为“人为食亡”也是可信的,而且也一定听闻过类似的骗吃骗喝的故事;但你绝对不要认为,这样的事情只有凡夫俗子才做得出来。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名人传记看得太多了。在我看过的传记文学中,主人公成功后的故事可能是真实的,但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十有八九都是杜撰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我下定决心把父亲收集的这些“儿戏”和“雕虫小技”原汁原味地装进这本书里。

    当然,骗吃油条这样的事情,李以文和李章铜是不是史上第一人,我真不敢说;但写出“大人物”真实的成长史,尤其是“丢人现眼”的偷窃扒拿之类的事情,也许我会成为文坛上的“另类作家”。

    这故事还没完,才刚刚开始。

    叔侄俩骗吃油条的小把戏骗得过新来的老板和看热闹的人,却被路过的李瀚章发现了。

    眼看儿子一天天跟着李以文学坏,李文安夫妇显得格外忧心忡忡。现在又出了骗吃这样“有辱斯文”的事情,李文安夫妇感到非常愤怒,他们决心狠狠地管教一番。

    对于李以文这个主犯,他们总是手下留情,尽量不去体罚他,即使体罚一下,也是把戒尺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以免留下任何痕迹。但对李章铜这个亲儿子,他们就要严厉多得多了。

    李章铜低头跪在孔夫子的画像前,画像下方的条桌上面摆放着李家祖宗的牌位。

    李文安叫大儿子李瀚章把挂在墙上的戒尺拿给他,然后举起戒尺照着李章铜的手掌心打下去!只听“啪”的一声,李章铜疼得眼泪直流。

    接着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下……

    李瀚章站在门边,皱着眉头,不自觉地闭上了眼睛。

    “爹,二弟已经知错了。现在他人还小,您就饶他这一回吧。”李瀚章忍不住劝道。

    “你懂什么!这叫棍棒底下出孝子。俗话说,从小偷针,到大偷金。”李文安怒气冲冲,“你再多言,我连你一起教育。”

    李文安嘴上这么说,但明显抡起戒尺的力道也是减少许多,打完手心,又按惯例打起了屁股。

    李文安挥舞着戒尺,训斥道:“你这个祸根,简直成了混世魔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你忘哪去了?”

    李氏留着眼泪说:“老爷,照这样打下去,你就是把他打死了,他也不会明白的。”

    “那你说如何教育这个小魔头?”李文安气急败坏地问。

    李氏没有回答,而是唱起了《小麻雀》:

    “小麻雀,披灰纱,体灵巧,爱蹦哒。每天觅食起的早,黎明院里叽喳喳。吃草籽,昆虫抓,辰时还能唤懒娃。”

    看着李章铜流着泪跟着李咿咿呀呀地唱,李文安想起了儿子的机灵可爱之处,以及和李氏、李以文刚刚建立的难舍难分之情,终于停下了手。

    “你自己说,你们骗吃了多少根油条?”李文安用戒尺指着李章铜的脑袋问,不过语气已经平和了许多。

    李章铜战战兢兢道:“我吃了八根,我大侄儿吃了十二根,主意也是他出的,为啥只打我一个人?”

    “你还敢顶嘴?!谁叫你是他的叔叔?!”李文安火冒三丈,再次举起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