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三界之降魔护道
繁体版

第七章 告别义兄去寻仙

    (十八)江洋大盗弃恶从善

    下午,按照时善的吩咐,庄客们提前收了工,洗巴洗巴,换身干净衣服,其实这些庄客有几个拥有两身衣服,大多庄客就这么一身,就是扑棱扑棱身上的尘土,大伙就来到时善家的大院。

    这边厨师们早已杀猪宰羊,酒菜早已经备好、摆好了。

    时善招呼大家坐好了,一百多名庄客,坐了满满一大院子。

    时善先来个开场白:“今天,我找回了我的初心,来,让我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来吃,喝!”

    庄客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时大善人今天是抽了什么风了。

    姬无弃在他旁边说:“这就完了?”

    时善说:“我就会说这个。”

    姬无弃:“那我小声说一句,你大声说一句。我,今天,正式改名叫时善了。我,时善今天决定。”

    时善大声说了一遍。

    姬无弃:“从今以后,弃恶从善,改过自新。”

    时善跟着说了。

    姬无弃:“从今以后,我要浴火重生。”

    时善是绿林出身,不识几个字,以前抢到钱,也经常出入青楼楚馆去嫖娼。这里,他把“浴火”当成了“欲火”。

    他小声说:“我现在没有欲火,再说就是有欲火,我回家找我老婆去,跟这帮人有什么关系呀?”

    姬无弃:“那你就说,我要重新做人,做个好人,做个真正的善人。”

    时善学着说了。说完,姬无弃说:“先张罗喝一口,说太多了大家会烦。”

    时善:“先张罗喝一口,说太多了大家会烦。”

    时善带头喝了一口,又张罗大家吃肉。

    这些庄客,大都是流民,不是绿林出身,以前哪见过这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啊?

    以往,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才能见点肉腥。过年包顿饺子,也就是放上一小块肉,要放上一大半菜;熬一大锅菜,也就放上那么几片肉,借借味。

    今天,时善突然请大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家有点懵圈,搞不懂时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是不管怎么样,今朝有酒今朝醉,有肉不吃是傻子。庄客们一个个就可劲造上了。一边吃,一边议论。

    离时善远的几个,小声交头接耳,说时善这是哪根筋不对劲了。

    大家都在议论,满院子里就像有亿万只苍蝇一样,“嗡嗡”这声盖住了全院子。

    姬无弃:“说一说你的规划呀。”

    时善大声喊:“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我决定,咱们以后都这样,有肉大家一起吃,有酒大家一起喝,有钱大家一起分。来,喝一口。”

    他喝了一口,庄客们也跟着喝了。接着,时善又张罗大家多吃肉,多吃菜。

    ……

    两碗酒下肚,时善兴致上来了,也不用姬无弃提示了。

    他又说:“明天,就安排给庄客们分粮食、盖房子。还要在村里建学堂,让时用明天一早就去县里请老师,让孩子们上学。孩子们不能只是放羊,讨老婆,生下孩子再去放羊。孩子们要去上学,有了学问,才能实现理想,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个庄客两碗酒下肚,也晕晕乎乎了,大着胆子问:“大善人,你没喝多吧,你说得真的假的呀?”

    时善:“哎呀,都说了不要叫我大善人,我不配。以后叫我庄主,比较中性。我刚才说的话,当然是真的,我说过假话吗?今天,我找回了我的初心。我要不忘初心,一直走下去——”

    一位庄客问:“庄主,初心是什么?孩子们上学,羊谁来放?”

    时善低头问姬无弃:“初心是个什么东西?”

    姬无弃:“初心就是当初的理想。”

    时善:“初心就是当初的理想。羊,谁放还不行,实在不行全都杀了吃肉。我们天天吃肉,天天像过年。”

    一位庄客问:“那庄主,你当初的理想是什么?”

    时善:“唉,说来话长。本来,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个画家。可是,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为了生活,只能去给地主放牛,根本上不起学堂,更学不了画画……”

    姬无弃:“别整那么多没用的。说现在的理想。”

    时善:“嗯,那个,现在,我要和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建设——怎么说好一些。”

    姬无弃:“那就说共建美好家园。”

    时善这时酒劲上来了,说了句:“我要和大家一起,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我想通了,一个人喝酒太寂寞,大家同醉才最快乐。来,喝,干杯。”

    时用说:“那个,庄主,让大家悠着点,少喝点,明天还要干活呢。”

    时善说:“干什么活干活?不干了,实在不行,明天就放假。来,现在喝酒要紧,今天晚上不醉无归。”

    ……

    次日一早,时善就把庄客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一个带头小组长,各组有负责开仓放粮的,有准备房料的,有修路的,热火朝天地就干上了。

    因为决定了,不让孩子们放牛放羊了,但是牛羊还得有人看管。时善吩咐,从庄客中挑几个老弱残兵来干这个活。

    时善又找到姬无弃,让他说说具体的规划。

    因为有窦大官人他们大搞建设的现成例子,姬无弃就给他讲了一遍,以供参考。

    时善把庄客组织起来,里面有些手艺人,木匠、泥瓦匠、石匠、铁匠都有,他们都有各自的手艺,也都懂建筑知识。盖房子,正是他们所长。

    以前,时善不论是谁,不论他会什么手艺,一律让他去种地。

    现在,时善想通了,让这些人去种地,有点专业不对口,不能充分发挥他们所长,所以现在决定让他们各尽所能,发挥专长。于是,大家在一起就规划起了全村的建设。

    第二天起,一部分人去准备沙石、木料。几伙人分别去筹建铁匠铺、木匠铺。

    满村人热情高涨地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十九)独自踏上寻仙路

    姬无弃无所事事,除了上山打个鸟,下河摸个鱼,也没别的事做,闲极无聊。没几天,他就腻味了。

    他想,时大哥找到初心了,我的初心在哪里,我的初心又是什么呢?

    对了,我从小在道观长大,跟邱爷爷学的是修行,我的初心是修炼成仙。

    打定了主意,姬无弃就向时善辞行,要去寻仙访道,走上求仙之路。

    时善正和姬无弃唠得挺投机,挺舍不得让他走,但时善也明白人各有志的道理。

    再说,姬无弃在庄里又干不了啥活,只会游手好闲。

    时善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的初心找到了,你要去找你的初心,我当然不能拦着。这样,今天晚上,我要摆下筵席,请全村的人来,为你送行。明天一早,你再走。”

    姬无弃说:“那就这样吧,也不差这一天。”

    这天晚上,时善又把全村人请了来,一是再商量一下村庄建设的事情,二是为姬无弃送行。

    席间,时善对姬无弃说:“你此去,一定多行善事,莫做恶事。我前半生,做了很多恶事,后半生,我一定做善事来弥补。以前,人家对我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我还不太信,现在,报应来了,我信了。”

    他倒教导起别人来了。

    姬无弃:“你遭了什么报应,遭雷劈了?”

    时善:“唉,不是雷劈。我结婚好几年了,生了几个孩子,可是,都夭折了。只有一个活下来了,可是——”

    姬无弃:“难道真的是生了个孩子没屁眼?”

    时善:“屁眼,倒是有。但是——他缺心眼。好几岁了,就会说个‘饿’和‘粑臭’。一边说着粑臭,一边抓起粑粑往嘴里放。”

    听了这话,姬无弃一时不知道怎么安慰时善。他拍着时善的肩膀说:“会好的起来。”

    时善说:“好个屁,我找好多大夫看过了,也请了好多和尚、道士、神汉、巫婆看过,谁都没办法。唉,这也是我做恶太多的报应吧。来,不提这个,我们喝酒。祝你早日找到初心。”

    这一晚,大家吃喝尽兴,方才散去。

    ……

    第二天一大早,时善给姬无弃安排了行李盘缠。

    吃早饭时,时善给姬无弃践行,说是今日一别,也不知道后会有没有期,说什么让姬无弃喝了两大碗酒。

    时善本来还想再喝,说喝多了就再住上一天,明天再走。

    姬无弃这时算是保持了理智,说什么也不喝了。

    古语说:“莫饮卯时酒,昏昏睡到酉”、“早晨喝酒醉一天”。

    姬无弃一大早晨喝了两大碗,就达到醉酒状态了。吃了饭,他就要告辞时善,独自去寻仙了。

    时善送姬无弃出了村庄,又送了十里地,就快到镇上了,然后两人依依惜别。时善嘱咐姬无弃,有机会,一定要回来看看。姬无弃连连点头。

    姬无弃低头想着,应该往哪儿走呢?

    分手前,时善告诉姬无弃:“东、南方你都可以去,西面有大山挡着过不去。唯有北方后山去不得。”

    姬无弃问:“那是为什么呢?”

    时善说:“据这里的老人讲,几百年前,一位降妖除魔的张天师,告诫大家,山的那边,有吃人的妖魔,不要到那里去。后来,有人不信邪,进去了,就没再回来。几百年来,去过后山的人,没回来过一个。”

    姬无弃:“好,我记住了,我走了。”

    前行一里地,就是镇子,直行,是通往正常市镇的路;前行200米左拐,就是去往后山的路。

    姬无弃一大早喝了两碗酒,晕晕乎乎的,他想起了王质观棋烂柯的故事。

    南梁文学家任昉,在他编著的《述异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时,信安郡(现在的浙江衢州)有一个叫王质的樵夫,有一天,他来到石室山上打柴。在穿过了一条幽深的山洞后,来到了一个地方,此地仙雾袅袅,鸟语花香,仿若人间仙境。

    王质走着走着,看到前面的溪边,看见有一个老人和一个童子,正坐在一块大石前下围棋。

    王质虽然是个樵夫,但也有些雅趣,喜欢琴棋书画。见此情景,便走了过去,站在一旁观看,把砍柴的斧子放在一边。

    看了一会儿,那个童子递给他一枚像枣核一样的果子吃。

    又过了一会,童子忽然对他说:“你怎么还不回家?”

    王质这才想起自己是来打柴的。他急忙回身,想捡起搁在地上的斧头,却惊奇地看见斧柯(木制的斧柄)早已朽烂,出门前新磨的斧头,也已是锈迹斑斑。王质感到十分惊诧。

    还有更诧异的事等着他。

    王质沿原路返回,发现家乡大变样了,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是房子却不是那些房子了,乡里的人也不是那些人了。这些人都不认识他,而他也不认识这些人。

    王质询问情况,和乡里人一交流,几位老人说,听他们的老辈说,王质进山,一去不回,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原来,当初王质是误入了另一个空间,他观棋时,在山上只是几个时辰的时间,但是山下已经过去了百年。

    这就是著名的“观棋烂柯”的典故。

    对于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人们有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个荒诞不经的瞎话故事。

    也有人认为,这里任昉要表达的是,要珍惜时间、珍惜亲人的意思。

    亲朋好友,聚散离合,身边人说不定哪天就离去。人生百年,只在转眼之间。

    所以,应当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

    姬无弃想,后山,是不是也有这样通往仙境的路?王质见了神仙,当面错过,多特么可惜呀。我可没那么傻。我要是见到神仙,一定拜他们为师,修炼成仙。

    你们这些人不敢去后山,还编出吃人恶魔的瞎话来骗人,我姬无弃可不是吓大的,我偏要去走一遭。

    于是,他跌跌撞撞,径奔后山而去。

    虽然时善送别时,一再叮嘱他,后山不能去。但姬无弃却逆向思维,另有想法:后山会不会是另一个世界,那里是不是住着神仙,所以进去的人都不愿意回来?

    所以,他决定,就要到后山去转一转。

    他看了看天气,这天天气非常好,大晴天的,风和日丽,也不见有什么异样,姬无弃就一个人去了后山。

    转过了两道山冈,果然见到另一番景象:山势险峻,一条小路越来越窄。到了后来,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再走下去,就进了一个山洞,继续走了一会,就到了山洞的另一头,出了山洞,眼前突然变得豁然开朗。

    哇,原来果然是别有洞天。

    这里云雾缭绕,鸟语花香,宛若仙境。

    远处,就是村庄,农田。

    姬无弃一看,哇靠,这不就是《老子道德经》里描绘的“鸡犬之声相闻”吗?这不就是仙境吗?这里肯定就有我要苦苦寻找的神仙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年,王质进入了仙境,可惜他自己不知道,当面白白错过了仙缘。我姬无弃可没那么傻,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是不会让它溜走的。

    他踉踉跄跄,又向前走了不远,见有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溪上架着小木桥,桥头有个小亭子,亭子里面有两个人,正坐在那里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