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三界之降魔护道
繁体版

第四章 顽劣少年闯祸逃亡

    (十一)扒房子找蛐蛐

    不说窦大官人从一个不良商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善人、慈善家。还是说咱们的主人公姬无弃。

    话说姬无弃一到谁家,谁家就出事。这类事情发生多了,各大财主开始合计,怎么姬无弃一到谁家,谁家就出事,难道、莫非——他就是雷部小瘟神?

    在我们一些老的电影中看到,那里面的地主老财都是很愚蠢的,而长工、短工,都是很勤劳、机智、勇敢的。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涉及到哲学悖论,这里不讨论。

    但是窦大官人和郗大财主他们,明显是不傻的,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几次,觉得事情应该而且肯定是这样的,姬无弃就是个小瘟神。

    于是,以后再也没人敢惹姬无弃了。大街上见了他大老远地就躲着走,家门口见了他笑脸相送,拿他当祖宗一样供着,不敢再招惹他、得罪他。

    现在,众大户们都一致认定,姬无弃是小瘟神下界,所以,大家再请邱道长的时候,往往提出一个额外的要求:能不能别让姬小道长去我家,反正这时姬无弃也慢慢长大了,自己留在道观里也没事了。只要不让他到我家去,我愿意多出香油钱。

    邱道长说:“其实,他到不到你家无所谓。现在,你们一心行善,上天自然会降福给你们。以后,我不让他跟着就是了,多出钱倒不必。”

    这下子,姬无弃不能到大户人家捣蛋干坏事了,他的活动范围就只能限于在道观里了。

    他当然不会闲着,就干了些坏事。要说是干坏事吧,其实也没多大事。

    那天去集市,姬无弃看见有人在斗蛐蛐,一群人圈着看热闹,他觉得太好玩了。

    蛐蛐也叫“促织”,也就是蟋蟀。明宣宗朱瞻基就喜欢玩促织,所以他也被称为“促织天子”。明宣宗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所开创的“仁宣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之一。

    但他生活上好玩乐,喜欢画画,而且水平还不低,当然了,他还是没有宋徽宗的名气大。朱瞻基更喜欢玩蟋蟀,他还要求下边的州府为他进贡好品相的蟋蟀,因此朱瞻基被后世称为“太平天子,促织皇帝”。

    姬无弃也想效仿朱瞻基,想要弄几个蛐蛐玩一玩,可是他又没钱买,怎么办?

    这点小事,难不倒聪明绝顶、机智无双的姬无弃。

    道观里有个小仓库,是用青砖盖的,砖缝里就有蛐蛐,一天到晚在里面叫个不停。

    这天,有人请邱道爷去出诊。邱道爷一走,姬无弃就找来一把铁锨,把砖撬开,撬了半天,抓住了好几个蛐蛐,放在一个盒子里。

    邱道长回来一看,仓库被掏了两个洞,大的那个能钻进去一头成年大猪,小的那个也能钻进去一条狗。

    虽说是修行人脾气好,邱道长也被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马上用戒尺打了姬无弃屁股几下,然后罚姬无弃跪香念经。

    当然,邱道长要请泥瓦匠过来,把这个洞堵上。

    第二天早上,姬无弃满心欢喜地起来看他的蛐蛐,打开盒子一看,傻眼了:几个蛐蛐全都死了。

    确切地说,还剩下一个活着的,但是也已经缺胳膊少腿,严重伤残,奄奄一息,眼见着也进入生命倒计时了。

    原来,蛐蛐生性好斗,需要每只单独装在一个盒子里。常言说一山不容二虎,其实一盒也不容二蛐。

    几只蛐蛐在同一个盒里,就发生了一阵大乱斗,最后剩下一个,也是身负重伤,肢体残缺,眼见着活不成了。

    (十二)上房揭瓦掏小鸟

    有一次,邱道长要上山采药,让姬无弃跟着一起去。姬无弃不想去,就假装肚子痛。

    老道长说你不去也行,在道观里抄经,要抄出五千字来,回来我要检查。

    邱道长一走,姬无弃马上跳起来,他早就惦记着大殿房顶上面的那一窝小麻雀了。这几天他就注意到了,有两只成年的麻雀,经常叨着食物,从瓦的缝隙里钻进去,里面喳喳乱叫,不一会儿,大麻雀出来,嘴上的食就没了。姬无弃一合计,准是麻雀抱了窝了,就是孵化小鸟了。

    姬无弃身体本来就优于常人,从小又跟着邱道长习文练武,爬树上房,简直是如履平地,那是小菜一碟。

    可以说,他现在已经是有了飞檐走壁的功夫了。以他目前上树上房的本领,如果跟时迁比,可能差一点,但要是比别的普通武林高手,应该不差啥了,甚至还要高一些。

    见邱道长走远了,姬无弃马上爬上房,来到麻雀经常出入的地方,将附近的瓦片揭开,揭了两片,没有看见鸟窝,就又揭开两块……揭下来的瓦不好找地方放,他就直接把它“飞”下房。

    瓦越揭越多,房子上三分之一的瓦片都被掀了起来,鸟窝终于找到了。

    可是这些瓦片就惨了,全都“粉身碎骨”。

    同时,这些瓦片还立下一大“功劳”:道观里有4口装水的大缸,是防止失火用的。在这些瓦片的轮番打击之下,离大殿近的2个缸,也被打碎了。

    司马光砸缸,是为了救小伙伴,姬无弃砸缸,是为了掏鸟窝。

    掏鸟窝的过程中,成年麻雀回来了,它们想保护小鸟。可是,它们太弱小了,根本不是姬无弃的对手,姬无弃挥手之间,就把它们赶走了。

    两只大麻雀心里面流着血,眼中淌着泪飞走了。它们想,都说佛寺道观的人行善积德,可是这位小道士为什么这么狠心肠,要抢走我们的孩子呢?

    鸟窝里面有五六只嗷嗷等吃的小鸟,姬无弃把鸟窝一窝端了,拿到自己的屋里,赶紧去找虫子喂这些小鸟。

    邱道长回来,一看大殿上的瓦没了三分之一,满地碎瓦片,两口大缸也都碎了,一片狼籍,造成了这妈样。邱道长马上大声喊姬无弃,姬无弃挺识趣,拿起香来点上,就要跪香。

    可是,邱道长认为,这次不是跪香这么简单了,现在姬无弃都上房揭瓦、把庙都要拆了,岂是跪个香就完事的?

    邱道长找来一根木棒。这次不用戒尺了,用的是木棒。邱道长把姬无弃摁在一个长条凳子上,扒下裤子,用木棒往姬无弃屁股上一顿暴捶,直打得姬无弃哭爹喊娘,屁股开花,晚上睡觉都不能躺着睡,趴着睡了五六天,屁股上的伤才好。

    这五六天里,虽然姬无弃不忘去给小鸟找食吃,但毕竟他不是大麻雀,喂了几天,几只小鸟也都陆续“仙逝飞升”了。

    道家把死亡叫“羽化飞升”。只可惜,这几只小鸟还没长全羽毛,它们的鸟生没有迎来“羽化”,没有迎来一次展翅飞翔,就走到了尽头。带着对鸟生无限的憧憬,带着对父母无尽的思念,它们就早早“飞升”了。

    (十二)引发火灾逃离道观

    惹的最大一场祸,也是导致姬无弃逃离道观的,是姬无弃拿弹弓打老鼠而引发的火灾。

    那天,吃过晚饭,天已经擦黑,邱道长给姬无弃布置了功课,就回到自己屋里诵经打坐去了。

    姬无弃听到大殿里窸窸窣窣地响,他蹑手蹑脚走过去,拉开门一看,原来,供桌上有一只大老鼠,快有一尺长了,括弧还不算尾巴,正在那儿吃神像前长明灯里的油。

    有个成语叫“城狐社鼠”。这种老鼠不怎么怕人,所以肆无忌惮地在那儿吃油。

    看到姬无弃来了,大老鼠并不急着逃走。这种老鼠,只有你走到它跟前两三米的时候,它才会逃跑。

    这只老鼠见姬无弃过来,用尾巴蘸满了油,它这是准备回家给它老婆孩子吃的,它想多给老婆孩子带点,准备等姬无弃走近一点,再逃走。

    姬无弃是见猎心喜,但他忘了还有个词叫“投鼠忌器”,他这个人心大,才不管这些呐。

    他心想,把这个大老鼠打住,烤一烤,也可以祭祭自己的五脏庙了。

    跟着邱老道长,吃得也太特么清淡了,都赶上苦行僧了。

    这只大老鼠没有二斤也有一斤半,烤一烤,够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于是他从怀中掏出弹弓,拿出在河边捡的石子,一弹打了过去。

    可惜的是,他的射术不怎么精,这一弹没有打到老鼠,却打到了长明灯上。

    那个灯就是个青瓷碗,这一弹打上去,就把青瓷碗打碎了,油溅得满供桌都是,也溅了老鼠一身,那个灯捻并没有灭,就把案子和老鼠身上引燃了。

    老鼠身上着了火,它也痛啊,它也害怕呀,于是它就逃命。它一逃命,就到处乱窜,一乱窜,身上的火苗,就把它所经过之处的可燃物全引燃了。

    于是,大殿中的帷幔就起了火,把大殿的房梁和柱子也引燃了。

    这只老鼠浑身着火,在烈火带来的剧痛中,它就想:以前,曾经有别的老的老鼠告诉我,神像、佛像前的灯油偷不得,我还不信。现在我相信了,可是,唉,真是“不听老老鼠言,吃亏在眼前”。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不会再偷神像前的油了,可是,上天还会给我这个机会吗?

    想着想着,它渐渐意识模糊了,它找了个地洞钻了进去,但已经太迟了,它浑身95%以上的面积烧伤,躺在那里,蹬腿了。

    姬无弃见到这个场景,一时之间有点傻眼。

    他虽是顽劣少年,2得很,但他却不虎逼,也不缺心眼。不但不缺心眼,确切地说,他的智商是高于同龄人的。

    他脑子里迅速闪过八万四千念头,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娄子可是捅大喽!这可不是跪香和打屁股能解决的事喽。

    他想,这事邱道爷会怎么责罚自己?不敢想。那咋办?三十六计,走为上。

    总算他良知未泯,他跑出道观大门,大声喊“走水了,走水了”。

    古时候,人们忌讳多,着火不说着火,叫“走水”,意思喊附近邻居赶紧拿水来救火。

    附近邻居正好刚吃完晚饭,还没休息,听到有人喊“走水”,连忙拿着水桶、铁锨什么的出来救火。

    那时候,一家失火,附近邻居都会来帮着救,谁不帮着救,火势一蔓延,就烧到他家了。

    邻居们一看是道观着火,那更要救了。大家七手八脚来救火,姬无弃趁乱就逃跑了。

    (十三)行万里路去逃亡

    姬无弃出了城,不辨方向,顺着大路跑了一夜,从初夜时分,直跑到东方红霞满天。他一合计,大约也跑出来个一百十里地了,也实在是累“拉胯”了。

    他在路边找了个草堆,钻进去休息了小半天,睡了一觉。出来后,在附近找了户人家,讨了口饭吃,然后继续跑路。

    路上,有些人看到这么一个清秀的小道士,慌里慌张,惶惶如丧家之犬般独自赶路,还没钱买饭,总是找人讨口饭吃。

    有人好奇心重,就问他这是要干嘛去。

    姬无弃早就想好了一套说辞,他就说,奉祖师爷之命去找师叔,传达一个重要口信。

    他不分东南西北,走了几天,他想,应该跑出来好几百里路了,邱道爷应该找不到这里了。

    一路走来,他翻过了一座座山,趟过了一条条河。

    一路上的好风景,他放心欣赏。反正他这个人心比较大,啥事都不太在乎。

    一路走来,他到过江南水乡,到了苏州、杭州以及扬州,那里的风景挺好,美女也挺多,但是那些人说话他听不懂,于是他就转头北上。

    向北跑了多日,经过了齐鲁大地,过了雄伟的长城,他跑进了茫茫大漠,见到了什么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他想,大漠上可能有成群的野狼,我还是别在这地方呆着了,别一不小心喂了狼。就又掉转一个方向接着跑。

    跑来跑去,长江、长城、长白山,他都经过了,黄河、黄山黄果树,也都跑到了。

    ……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姬无弃行的路没有万里,也有七八千了。

    跑啊跑,就跑进了一片大山,前边就没路了。

    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有那么100多户人家。

    姬无弃心里想,应该跑出来有几千里地了,邱老道爷应该找不到这里了,就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再作打算吧。

    跑路这段时间,他也没梳洗过,衣服也没换洗过,他不再是个清秀小道童了,而是成了一个埋了巴汰、破衣烂衫的小乞丐了。

    这个村口,有个小土地庙,还不算太破,遮风避雨没有问题。他想,就在这个小庙安身吧。

    村前,有个小河,他去洗了个澡,给自己洗了洗尘。

    洗完澡,他肚子也饿了,就进村向村民讨口吃的。

    村民给了他一个菜团子。他是要饭吃不嫌馊,能填饱肚子就好。吃饱了,他就去了小庙,安心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