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要退隐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无语对疏桐

    薛涛一连三天高烧不退,这可急坏了小光和齐肃。二人每日照顾薛涛,几乎都没怎么睡觉。

    到第三天,薛涛的烧终于退了。齐肃见小光也已经支撑不住,便让她先去睡,自己在房中守着。

    他还要防备那个人突然又杀回来。

    现在回想三天前的那场战斗,那个人虽然最终输给自己,但他所用剑法却着实不凡。

    也许是那人学艺不精,未能将其发挥出全部威力,否则不会让自己赢得这么轻松。

    他仔细回想江湖上的这些人,却一时也没什么头绪。

    不过他倒是听他父亲“南天剑尊”齐天秋谈论过一位武林剑道前辈,武柳师。

    齐天秋对武柳师极为钦佩,并说他自己从小也是以武柳师为崇拜对象。

    可惜武柳师年老病逝,最终还是未得尝一见。

    “那个人所用之剑,似乎与父亲大谈天下剑法之时,谈到武老前辈的一套剑法颇为相似,也许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齐肃正想着,这时薛涛却嘤咛一声,悠悠醒转。

    只是这时薛涛脸色惨白,而且嗓音嘶哑,还不能说话。

    齐肃不想打扰正睡着的小光,于是起身端来药汤,轻轻对薛涛说道:“洪度,医师说了,等你醒来就喝下这药,会让你好得更快。”

    薛涛眼神游动,似在寻找小光,齐肃便又说道:“光姑娘她一连几天都没睡觉,我刚才让她去睡觉了。这边有我,你放心。”

    听此,薛涛便以眼神示意,齐肃会意,大喜过望,立刻小心翼翼服侍薛涛喝药。

    虽然薛涛现在没什么味觉,但还是被汤药苦到咳嗽,齐肃又急忙去端来甜水,服侍薛涛喝了下去。

    见薛涛这时虽然眼神迷离,神色惨然,但依然美得惊心动魄。

    而且这是第一次齐肃与她离得如此之近,还有肌肤碰触,更让他意乱情迷,几乎把持不住。

    他想着,再这么下去自己非得幸福致死也说不定。

    不过他的这种幸福也只有这一回。

    之后小光醒来,薛涛的体力也恢复不少,便又恢复了之前对齐肃的礼待,齐肃也并未能再进薛涛的房间一步。

    薛涛自然也知道齐肃的心思,虽然齐肃已经是极其出色的一位剑客,但是,她就是不爱,并没有什么其他原因。

    只是偶尔看着齐肃在院里练剑,她总是不自觉想起另一个人。

    虽然他的剑法比齐肃是远远不如,但是那时有他在,对于这座庭院来说,才是完整的。

    他虽然不会在练剑时还偷看自己,但是自己就是喜欢他一心一意专研剑术的可爱样子。

    又过近一个月,薛涛的身体已经好上不少,只是身体上的疾病虽然能调理好,心里的问题却一时片刻难以释怀。

    之后,薛涛与小光同去了成都青羊宫,拜在青羊宫的罗真人门下。

    小光和齐肃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便是薛涛已不再恋栈红尘,决心遁入空门。

    她的心,似乎已经死了。

    从此,薛涛便以女道士形象示人,又在家里摆上三清香堂,早晚上香,诵念功课,养身修心。

    也不再穿她最喜欢的红衣,而是换上青羊宫的一身灰白素净道装。

    小光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她经常抱住薛涛哭,而薛涛却并没有再掉一滴眼泪,哀莫大于心死。

    转眼又是十几天,这天武元衡突然派人来请薛涛,说是让她出来散散心,同时找人将家里洒扫一番,去去病气。

    路上薛涛在车中听到外面有孩童唱着童谣:“求,点墨青山绿水流。耕耘晚,素手戏黄牛。”

    “求,霞彩斜阳火里羞。田园意,花鸟共邀游。”

    “求,幻景重云落映琉。青天志,欲穷九霄楼。”

    她忽然好奇问道:“这三首小令是谁作的,怎么前面是一心归隐,最后却又志向宏大呢?”

    小光解释:“这是近来才在成都流传开的,听说最早是太白酒楼的酒博士将墙上的题词教给这些孩童的。”

    薛涛心里想着,这太白楼自己之前也曾去过,却并未发现有这三首题词,下次去时也当好好找找在哪里。

    她身子尚未痊愈,这时倦意上来,便又在车中靠着小光睡去。

    到节度使府邸时,小光叫醒了薛涛。

    二人下车之后在仆从的引领下一路穿过大堂,来到后堂,见到了名震西川的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苍,乃是女皇武瞾的从曾孙,今年五十四岁。

    他既是建中四年科举的进士榜首,也是享誉大唐的宰相诗人。

    更是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尊主政西川的使相。

    他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神貌俊朗,也曾令无数女子为其动心。

    只是这其中,并没有薛涛。

    虽然武元衡一直将薛涛引为红颜知己,但是二人却并未发展出男女之情。

    对此武元衡倒也洒脱,也并未想过能更进一步。

    从前的薛涛虽然是韦皋身边的红人,但她是迫于生计而入乐籍,从属于韦皋。

    后来又相恋于元稹,以致于现在郁郁寡欢,不复大唐女校书的神采。

    连武元衡也不得不感叹上天对薛涛如此薄待,让一位红装美人,未能得所归宿,变成了现在的道门女子。

    不过他今天请薛涛来,是想让薛涛看一幅画的。

    但是在看画之前,他还要先请薛涛听一首曲子。

    待薛涛落座,武元衡命下人上齐瓜果糕点,便叫教坊歌女和乐班唱奏起来。

    这些歌女歌声清越动耳,词曲之中也流露出淡淡的伤苦之情,令薛涛听得入神。

    待一首曲毕,薛涛仍在反复咀嚼着最后一句“无语对疏桐”。

    武元衡见薛涛果然有所动容,便问道:“洪度觉得这词曲怎么样?”

    薛涛回过神来,答道:“自是极好,用的是教坊《临江仙》的词调,不知相国是从何处得来?”

    武元衡笑道:“洪度别急,还没完呢。”说着命人取出一幅画轴来,在薛涛面前徐徐展开。

    并对薛涛说道:“这是前几日剑南东川节度使潘孟阳送来的画作,同来的便是那首教坊曲和词。”

    “而潘公说,他却是从一位教坊歌女手中购得此画。只是不知是谁特意为这画和词作了曲调,并传入教坊的。”

    待画卷完全展开,武元衡起身指着画中右上角落款处说道:“作画之人,姓元名景。只是大唐域内,并未听说元氏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之人,却不见名声的,所以这应该是个化名。”

    接着他接连用手指着题词和落款:“而且,不知是何何故,这落款字迹与题词字迹又不一样,不像是一人所作。”

    武元衡却没注意到,自从画卷展开,薛涛根本没看一眼画作,全部的精神都被右上角的题词吸引而去。

    他继续说道:“这幅画,作画清奇,用色考究典雅,有古大家风范。但妙者尚在题词,极合画中意境,吾尤喜上下片题尾两句。”

    武元衡越说越兴奋,指着题词长篇大论起来:“然,更妙者,似乎还在字上。这字竟颇有洪度书法之神韵。”

    “洪度之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洁,本已是当世一绝。但这画上字则又多了几分风骨意理,比洪度又则更添了几分男子英气。”

    “我猜,当是一位少年郎所写。也许是一位倾慕洪度你的少年郎也说不定呢。”

    “洪度和他的字,都颇得王右军、卫夫人之神。而落款字却颇合颜文忠公之神韵,显然不是同一人所写。”

    “而且洪度你看,这画中坐于窗边的女子,细看之下,神态还颇有几分像你。你看呢?”

    武元衡并未得到薛涛的应答。

    因为薛涛,早已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