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要退隐
繁体版

第三十章 女大当嫁

    临近年节,村里人都在忙碌置备年货和供奉祖先。

    大人们整天忙忙碌碌,孩子们倒都很高兴,因为过年时,家家户户有余钱的都要置办点新冬衣和肉食。

    按说今年各种收成其实都不错,但村民们都还在抱怨今年的税负比往年要重,乡里好多人家都差点过不起年。

    穆白青则出钱置办了许多东西分给大家,自己则带着小琪一起采办年货。

    像是给小琪买新布匹啊,给向朗重新打一套棉被啊,又给张家买了几只大鹅,因为小琪总是在馋鹅蛋。

    而穆白青自己则只是买了养护刀具的膏油和几本书。

    连向朗都看不过去了,私下里让小琪又买了许多衣服鞋袜给他。

    对于张小琪,穆白青只是拿她当作妹妹宠着,两个人毕竟差距近十岁。倒是小琪对穆白青一直十分仰慕。

    她的少女心思其实旁人都看得出来,奈何穆白青却没有娶亲的想法,孙氏三番五次暗示都被他委婉谢绝了。

    对此,小琪也只能将这份心思藏在心里。

    不过总归女大当嫁,有许多媒人来张家提亲,但都被小琪自己拒绝了。

    向朗也责怪穆白青,他对小琪太好,都快宠出毛病来了,把小琪择亲的标准无形中提高不少。

    再这样下去,恐怕耽误人家一辈子。

    穆白青也自觉不太合适,就有意疏远过她一段时间,除了每天读书的时候,其他时间禁止她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来自己家里。

    少女可能也察觉到穆白青的心思,渐渐也就不再整天跟在穆白青后面。

    乡下的女孩子,而且自小就野惯了,豁达得很。

    知道自己与穆白青是不可能的,便也只拿穆白青当作真兄长,那份青春萌动之心也淡化了不少。

    之后她也开始接受媒人的提亲,只不过有穆白青和向朗这两个在,这提亲的门槛又被他两个抬高了不知多少。

    尤其向朗,嘴上说怕耽误人家,实际上择亲标准一点也不低,不知道多少乱点鸳鸯谱的媒婆被他臭骂一顿,赶出房门。

    其他家境差的也入不了他的眼。

    他自己总念叨:“小琪是读书识礼的姑娘,跟那些个乡野村夫能般配吗?怎么着也得找个秀才举人啥的才行。”

    最后连穆白青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强行拉走向朗,“这些事还是让人家自己抉择就好,咱两个老是凑什么热闹。”

    向朗反而振振有词:“哦,老夫拿她当半个女儿,你也拿她当个小妹,就咱俩这条件,那门槛能低咯?让自己家女儿去人家吃苦受罪,这我可忍不了。”

    穆白青道:“那说来说去,咱两个半斤对八两,以后谁也别说谁,也别再瞎掺和。其实只要人品过得去,又对小琪好,家境一般点也没什么。”

    向朗走到门口,嚷嚷得半条街都听见了。

    “那不行,我跟你可不一样,你那是男女之防,我这是老父亲的爱女之情。总之,别的我都应你,就是这择亲门槛,决不能降低。”

    说着他又骂起穆白青来:“要怪也怪你!谁让你闲得没事教人家读书的,这里面也有你责任最大!”

    穆白青彻底无语。

    最后要不是小琪自己出来瞪了向朗两眼,怕不是整个村都得出来看笑话。

    除了给小琪物色亲家之外,自柳子文来过之后,穆白青每天还要与向朗去山里练习《青云暝》。

    这套功法令穆白青大开眼界,单论轻功确实如向朗所说,可“身登青云”,其步法更是“千岩万转,花石忽暝”。

    难怪向朗说他当年凭此功法纵横江南。

    向朗也说,修习者功力越深厚,这套功法的效用就越好,即便面对武功远高于自己的对手,也可以凭此功法觅得一线生机。

    另外,村子里最近对刘元宝和柳奴儿似乎有些风言风语,想来是二人还是有些过火,以至于有风声传了出来。

    于是乎,穆白青的喝酒小分队又多了一人——赵晟。

    再加上前些日子刚加入的南一封,这个小队现在有赵晟、杨原进、南一封、向朗和穆白青五个人了。

    其实这五个人在一起话很少,基本不说什么,只是喝酒。

    南一封最近十分郁闷。

    自从上次马贼事件,他在村里就一直很尴尬。

    虽然他今年还是出了不少钱帮村里人度过年关,但总架不住有人背后说闲话,猜测他从前是做什么的之类的。

    他看杨原进总是找穆白青喝酒,便也加入进来,向朗有几次想问他从前的事,都被穆白青以眼神劝止。

    而杨原进自向小琪道歉至今,跟小琪说的话一共不超过十句。

    眼见小琪已经开始择亲,自己连请媒婆的勇气都没有,他心情郁闷,喝酒时话不太多。

    反倒是向朗话最多,整个酒桌数他最能说,每次不是调侃调侃杨原进,就是嘲讽南一封,或者拿穆白青开玩笑。

    但是他却不敢对赵晟说什么。

    赵晟精神状态极差,一看就知道心里有事,穆白青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他现在很敏感,跟他说什么都会让他多想。

    于是这五个人除了向朗,其他人倒也没什么话说,只是聚在一起喝酒后,就各自散去。

    很快就到了年节,从除夕前三天,村里每天就在举行盛大的傩戏,以驱除年兽,消灾去疫,祈福来年。

    小琪还买了一个傩戏面具,加入县里的驱傩队伍,一起游玩。

    守岁这天,张家和向朗齐聚穆白青家里吃年饭。

    尤其是春盘,由各种蔬菜组成的拼盘,配上大张的春饼,卷起来吃,听说可以发散脏腑郁结、陈腐旧气。

    然后每个人都要喝屠苏酒,可以驱邪解毒。

    小琪年龄最小要先喝,穆白青紧随其后,在张氏夫妇喝过之后,才轮到早已馋的不行的向朗。

    吃完饭,三家五个人一边聊天,一边继续喝椒柏酒。

    但聊来聊去最终还是绕回小琪的亲事上面,向朗和张氏夫妇七嘴八舌讨论个不停,最终小琪实在听不下去,跑回自己家里。

    之后,张氏夫妇都不胜酒力回家去了,这边只剩下穆白青和向朗二人,一直喝到酉末,向朗困意上来返回家中。

    算起来这也是穆白青在东桂里过的第二个年。

    夜晚,听着外面来来往往的孩童们,以及噼啪响个不停的爆竹,穆白青不自觉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那时候穆大从年前就要上锦屏山打猎,他也跟他阿爷一起上山打过兔子捕过鸟,就为了过年时一家人能吃好点。

    自己的棉衣,阿娘每年是拆了做,做了拆,秋装改冬装,冬装改秋装。

    好不容易有一年冬天做了件新的,结果他去外面玩刮破了,回来被阿娘罚站了一天。

    自己的两个兄长,也最是照顾自己,把吃的穿的都留给自己,却没想到他们自己也正是长力气的时候,还要帮家里干活。

    后来两个人饿得不行,天不亮去偷隔壁家鸡窝掏鸡蛋吃,被穆大发现,一顿毒打。

    后来,为了穆大的一句要供三郎读书,全家人拼了命攒钱,希望在穆白青十岁之前,攒出请先生教书的钱。

    有了基础,将来便能再去县里的学馆念书,将来参加科举,光耀门楣。

    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自己能不能对得起家人的付出呢?又会不会成为元、白那样的人物呢?

    也许至多可能是在某个地方做个小文书吧?

    只是这样,很多人就一生也不会遇到了。

    自己当初不过是个小乞儿,究竟何德何能,能得到他们的垂青呢?

    也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师父现在怎么样了?

    还有薛涛,自从上次狠心给小光写了诀别信,可能是伤了她的心,这几个月也没再回过信。

    也不知道阿姊这个年过得怎么样,是不是还在为情所伤。

    穆白青努力控制自己不再去想这些。

    归隐这条路是自己选的,绝情信也是自己写的,至今的乡野生活也并没有什么不满意,总去想过去的事情也只是徒增烦恼。

    与其想那些,不如想想新的一年要种些什么作物来得实用。

    大唐元和六年,就这样在一片热闹的贺岁声中悄然到来。

    -------------------------------------

    附:

    回三郎书

    三郎,妾不知君为何绝情至此。

    娘子近来情况极不乐观,相思成疾。

    过年后,她已年近三十,大好年华,都蹉跎度过,怎能不伤心呢?

    君亦读过娘子《春望词》,当知娘子心思,她的痛苦,只有君亲自来解。

    妾。。。

    小光最终没能寄出这封信,而是哭着将信纸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