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传说之野史
繁体版

第01章 中国野史集成·路史47卷 一

    【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众人疑之,圣人之所以稽也。】

    事情不可能全部考查清楚,事物不可能凭主观臆断妄言。众人对某件事有疑惑,这正是圣人应该仔细考察的地方。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氏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而荡者,遂有天地权兴之说。(注:仪,匹也。不曰二仪者:二,有先后;两,无彼此。有相匹配之意矣。

    《易经》说:“宇宙间有一个太极,由此生出天地万物。”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生成。”因此,一些放荡不羁的人,就提出了天地生成于阴阳之气的说法。(注:仪,匹也,意思是匹配。这里不说二仪而说两仪,是因为二是有先后的意思,而两则没有彼此之分,有相匹配的意思。

    天一、地二者,此先后之言尔,地亦惟一,而云二者,言下已落第二也。李明之《衡山记》云:朱符谓火筋如两仪成变化,不可缺一。当有识者辨之。有太极说见发挥。

    天一、地二,这只是指先和后而言,地也只有—个,却云地有二者,这是因为将天一、地二相对举而言时,地就被排列为第二位了。李明之的《衡山记》上说:朱符说火筋如同天地一样可以成变化,不可缺少任何一方。这话应当有识之士来加以辨别。太极之说可参见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夫太极者,太一也,是为太易(注:太初之始。)。列圉寇曰:“有形生于无形。”天地之初,有太易,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气与形、质具而未离,曰浑沦。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

    所谓太极,就是太一,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列圉寇说:“有形的产生于无形的。”天地的最初,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是指元气还没有出现;太初,是指元气开始出现;太始,是指天地形状开始出现;太素,是指物质开始出现。元气、形状、物质三者都具备了,但还没有分离,这就叫做浑沦。看它,却看不见;听它,却听不到;循它,却寻不着。所以叫做易,易是没有形象的。易变而产生太极,太极一变而产生天地,天地有七件事,七变而产生九州。

    九者,究也。九变复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而骞者为天,浊重而坠者为地,冲粹而生者为人。天地壹缊,万物化醇,男女会精。万物化生,而庶汇繁矣。

    以上九种情况,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终极。事物经过九次反复变化,又回复到它的本然状态。事物回复到它的本然状态,就是事物形态变化的开始。清新轻扬而上升的就成为天,浑浊重浊而下坠的就成为地,阴阳二气相互交冲而形成适中之气,就产生了人。天地之气交合,万物变化纯正,男女交合,万物就化育而生,从此各种物类就繁衍生息了。

    虽然治故,荒忽井鱼听,近非所详言,而往昔载谍又类不融。正闰五德,终始之传,乃谓天地之初,有浑敦氏者出为之治,继之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在洞神部,又有所谓初三皇居,而以此为中三皇。盖难得而稽据。然既揄之矣,此予之所以旁搜旅摭,纪三灵而复着夫三皇也。

    虽然这些传说都流传了很久,听起来就像井底之蛙听天,这些近世的事情也不是我所要详细说的,而过去的记载又似乎没有融合贯通。关于正朔和五行德运终始的传说,便说在天地初创的时候,有个浑敦氏出现治理天下,接着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在道教的洞神部中,又有所谓初三皇居住的地方,并且把这些神作为中三皇。这些说法很难查考证实。然而,既然已经写出来了,这就是我广泛搜集资料,记述神灵,并且再次写三皇的原因。

    闻罕漫而不昭晰,有不得而云矣。王充曰:“古之水火,今之水火也;今之声色,后之声色也。”鸟兽、草木、人民、好恶,以今而见古,由此而知来千世之前、万岁之后,无以异也。事可知者,圣贤所共知也;不可知者,虽圣人不能知也。非学者之急今一切隔之。

    听说有许多事情,虽然流传下来但不很明白清楚,有的即使想说也说不出来了。王充说:“古代的水火,就是今天的水火;今天的声色,就是未来的声色。”鸟兽、草木、人民、好恶,用今天的情况来考察古代,由此来推知未来,千年以前,万年以后,没有什么不同。事情中能够知道的,是圣贤共同知道的;不能知道的,即使圣人也不能知道。对于这些事情,如果不是从事研究的人,应当一切放下不去管它。

    卷二天皇氏

    天地成位,君臣道生,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颀嬴三舌,骧首鳞身,碧卢秃楬,首出庶物。

    天地定了位置,君臣之道随之产生,于是有了天皇,他就是天灵。天皇身材高大,有三条舌头,昂首鳞身,头顶碧绿,秃顶无发,是万物之首。

    君有五期,实司元化,岁纪摄提。斟元陈枢,以立易威。秉箓司契,无文不怀。干曜迨元,像符合气。亭毒万有,风行焱逝。灵书八会,自然洞神。玉券十华,人风真淳,体真得极,提名旋复。无门无旁,神运四奥,被迹无外,无热之后。三辅九翌,为世亿龄。

    君王有五个阶段,实际上是主持万物的生长化育。每年由摄提星来记载。斟酌元气,陈述天地的枢纽,以建立四时的威严。秉持符箓,掌管符契,无论什么文字都能理解。天干与地支相配,图象与五德之气相合。养育万物,像风一样迅速流行,像火焰一样迅速消逝。八会之书的神文,自然能洞察神妙的道理。十华之玉策,人风淳朴,体察真道达到极点,万物之名一提便知。既没有门也没有旁道,神妙之运通于四方八极,其踪迹遍布天下,没有炎热的地方。三辅九隅,为世人造福亿万年。

    地皇氏

    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于雄耳,龙门之岳,铿名岳姓。马踶妆首,十一君龙迭辟继道。

    天皇氏隐去后,地皇氏兴起。他生于雄耳山,龙门山一带,以铿为姓。他乘着四匹马拉的车,头戴羽毛装饰的头饰,共传了十一代君主,都是龙身,依次继位,治理天下。

    主治荒极,云章载持。逮天协德,与地侔赀。太始之元,上成正一,不生不化,覆却万物,得道之秉,立乎中央,神与化游。惟庸有光,鬼出电入,龙兴鵉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爰定三辰,是分宵昼。魄死魂生,式殷月候。诸治径易,火纪周正。草荣木替,亦号万龄。

    主管荒原的极地,云章记载着它。待到上天协调阴阳,与大地配合生成万物。太始的元气,上成阳,下成阴,不靠生育,不靠化育,覆盖着、庇护着万物,得到了道的精神,便立足于中央,心神与化育万物之道同游。只有平凡之人才能看到光亮,鬼魅出没,神龙兴起,鵉鸟集来,天象运转,周而复始。于是确定三辰,分出昼夜。月魄死去,月魂新生,便制定了殷历,用来推算月份。众多的治法都很平易,以火纪时,周而复正。草木茂盛凋零,也号称万物经历了万年。

    【伯阳父曰:太古二皇,得道之秉,立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墆,而轮转无废;水流不止,而与万物相终始。然不曰三皇者,岂非泰皇之世,人道大备,非复二皇之代,故退首乎十纪,而不遂与二灵参邪?予故从之,别纪二灵,而返泰皇氏于九头纪。】

    伯阳父说:远古的太古二皇,得道掌握了宇宙的本原,立身在宇宙中央,精神与自然界的变化一起遨游,从而安抚四方的民众。因此能够使天体运行、大地静止,像车轮一样旋转而不停止;水流不止,与万物一起始终不停。然而不说三皇,难道不是因为在泰皇的时代,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已经齐备,不再像二皇的时代那样质朴,所以退居第十纪,而不与二皇并提吗?我因此遵从这一说法,另外记述二皇,而把泰皇氏放到九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