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科举考试 利欲熏心

    征和四年二月初,刘策在刘彻的授命下,在三辅地区举行大汉首届科举考试,担当此次考试的督察官、出题官和阅卷管。

    科举考试不限出身,但凡成年男子皆可参加,全国三辅各地的寒门子弟纷纷前往报名,都不想错过这个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

    至于为什么不把考试放在全国范围,主要是因为三辅之地的百姓教化程度较高,又是小贵族的聚集区,也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由于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填补朝廷官员空缺,所以是对地方单方面的招贤,人数也十分有限。

    但刘策已经尽力了,如果现在同时对朝廷官员进行复查考试,估计要有一大批官员被逐出朝廷,而一时间也没办法填补这么多空位,世家大族更不会答应。

    待日后寒门子弟被扶持成为朝廷新晋力量,刘策再一一算账不迟。

    二月底,科举考试宣告结束,一共录取三十余人,贵族和寒门各占一半。

    这其实是刘策指使的,因为原来录取的人中,贵族子弟屈指可数,如此势必会引起贵族的不满。

    为了让科举顺利进行,刘策不得不偏向贵族,想必寒门子弟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与其让贵族垄断官职,让他一让也不妨。

    贵族们对此也只能见好就收。

    于是,大汉首届科举考试顺利落幕。

    自此之后,刘策在天下士子的心中,名气和威望突飞猛进,凡是寒门子弟,无不感激这位处处替他们着想的皇太孙。

    一时间,刘策在民间的呼声异常强烈,甚至被编成一首歌谣,由孩子们在田野间传唱:

    太孙临,大汉兴;

    科举出,寒门幸;

    待到太孙临天日,吹锣鼓,爆竹鞭,彻夜把酒欢”

    东宫

    刘据独坐在主位,眼看刘策一天比一天势大,在朝中和民间的威望即将超过自己。

    刘据很是不痛快,将酒杯狠狠地摔在地上。

    他也不清楚,他到底在懊恼什么?

    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刘策得势,他该高兴才是。

    但就是因为如此。

    现在,自己的父皇刘彻对他是失望透顶,一直注重于培养刘策,甚至直接越过他,册立刘策为皇太孙。

    不仅父皇不在意他,就连朝中大臣和民间百姓都更偏向刘策。

    可为什么?凭什么?

    父亲随意欺压他就算了,现在连儿子都有骑在他头上的本事了。

    也许是出于刘彻打压的阴影,他害怕刘策得势后也会像刘彻一样。

    这就给刘据一种,刘彻是看在刘策的面子上才没有对自己动手的感觉,让他非常不爽。

    现在朝中大臣一个个都偏向刘策,太孙党更是根深蒂固,待到他继位后,是不是还得对刘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

    说真的,他受够了。

    当太子的时候,受到父亲打压。

    当皇帝之后,又要受到儿子牵掣。

    忽然,济南王刘进和刘宁走了进来,看到这个场景,犹豫了一会儿,拜道:

    “儿来给父王请安。”

    怒火攻心的刘据见状,似乎找到了发泄理由,将手中的酒杯扔向陪侍宦官,怒吼道:

    “刘策那逆子今天为何没来给孤请安?

    不过区区太孙,就敢如此猖狂、不敬长辈。

    若他成为皇帝,岂不是要将天都捅个窟窿。”

    宦官被酒杯砸中脑袋,硬拖着身体来到刘据脚下,委屈地解释道:

    “殿下,奴才冤枉啊!半个时辰前,太孙遣人来告诉太子,太孙殿下病了,无法前来请安,请殿下赎罪。

    奴才引使者前来,殿下当时醉酒,尚未清醒,将那使者赶了出去。

    奴才本想等殿下醒酒后,将此事转告殿下,谁知生得如此变故。

    奴才冤枉,殿下明鉴啊!”

    刘进抓住了关键词,问道:

    “你说二弟病了?”

    宦官赶紧答应着:

    “是啊,殿下。

    据说是太孙殿下连夜批改科举的考卷,因此劳累过度,感染了风寒,现已卧床不起。”

    刘进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挥了挥手,示意宦官退下。

    宦官也不敢多言,匆匆忙忙离开大殿。

    三人分上下坐着

    刘宁问了一句:

    “二哥病了,那我等是不是要去探望一下?”

    刘据刚刚醒酒,只是冷哼一声,没有作答。

    刘进冷静分析了一番,说道:

    “父王,二弟此次生病,皇爷爷定会前去探望,父王若不前往,恐会使皇爷爷对父王失望,如此得不偿失。

    依儿之见,还是探望为妥,届时,儿自有办法帮父王博得皇爷爷欢心。”

    刘据听到刘彻亲自探望刘策,妒忌心瞬间被点燃,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经过一番挣扎后,刘据还是同意了前往太孙府探望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