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繁体版

第五章 萧家才子 月夕诗会

    从建章宫出来后,刘策便立刻向刘据汇报情况

    虽然刘彻已经赦免东宫,但刘据还是决定向他告罪,护送刘彻回到未央宫

    于是刘策先行回到东宫

    东宫

    刘策躺在床榻上,这几天一直在忙着处理东宫的事,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现在也是穿越以来,第一次可以放下一切,好好休息的时候

    “夫君”

    一个正值二九年华,亭亭玉立的少女抱着一个婴儿走来

    这就是为刘策诞下长子的萧氏萧芸,汉初丞相萧何的后人

    目前还没什么名份,不过作为刘策唯一的夫人,不久前还诞下刘策的长子,母凭子贵,成为刘策的正妻只是时间问题

    而刘策作为太子嫡子,又受到当今天子的喜爱,说不定就是大汉明日之君

    而她的儿子,刘策未来的嫡长子,也将成为大汉最尊贵的人,届时,自己便是皇太后

    刘策站起身来,抱过少女手中的婴儿:

    “夫人,这几日我忙于东宫政务而冷落于你,你可曾生我的气?”

    “夫君说笑了,夫君乃陛下嫡孙,太子嫡子,本就应该以国家大事为主

    夫君,陛下可曾给孩儿赐名?”

    刘策逗弄着小刘迹:

    “刘迹,乳名阿驹”

    萧芸更加兴奋,因为刘病已刚出生时,刘彻只为他取了乳名,几个月后才赐名刘洵

    而自己的儿子,刚出生便子凭父贵,受到当今天子的重视

    刘策并没有注意到萧芸的表情,将刘迹交给奶妈,看向萧芸:

    “夫人,你家中是否有一位兄长”

    萧芸虽然感觉十分突然,但还是如实答道:

    “是啊,夫君,家兄名望之,子长倩

    夫君若是想见他,妾身修书一封,唤他来拜访东宫可好”

    没错,就是那个汉宣帝时期有名的社稷之臣

    ——萧望之

    一生孤傲不群,最后被小人逼死

    也就是太孙妃史氏的侄子,自己的表哥,但这但是后话了

    刘策想了想:

    “好,你转告他,让他月夕夜来东宫一聚,我亲自为他接风洗尘”

    “诺”

    萧芸喜出望外,如果自己的兄长能受到刘策的重视,那么自己离皇孙妃算是更进一步

    两个月稍瞬即逝

    刘策奉诏反思,东宫在这两个月都没什么大动静

    今天刚好是八月十五月夕,刘彻在未央宫召集各诸侯王、皇子皇孙、妃子夫人等宗室之人

    刘策的反思也到此结束

    东宫

    萧芸抱着刘迹,坐在刘策的身边,同乘一辆马车前往未央宫

    小刘迹现在已经三个月大了,被宫女伺候着换上了一套稍大的礼服,在萧芸怀里不停地闹腾

    两人共同踏入未央宫,刘策在前,萧芸在后

    根据礼节,刘策和萧芸要先向刘彻和卫子夫请安,然后才能入座

    “臣刘策给皇爷爷请安”

    “妾身萧芸给皇上请安”

    刘彻把刘迹抱了过来,仔细端详着,刘迹好奇地抓住了他的胡子:

    “好,像朕,一表人才,这小子长大后定然不凡

    喔…劲儿还挺大

    好了好了,阿驹,去和病已一起玩吧”

    随后拜见了卫子夫,刘策就在刘据后面坐了下来

    六个月大的刘洵看到了比自己稍微小一点的刘迹,想要迈开腿跑过去,直接和刘迹撞到一起

    专门负责照顾年幼的宗室成员的宦官们看到赶紧上前,把这两个小主子抱起来带到一边照顾

    正当大家玩的尽兴的时候

    钩弋夫人开口:

    “陛下,月夕佳宴,如何能没有诗赋助兴

    臣妾以为,不如让在坐的诸位皇子皇孙都赋诗一首,也好检验他们的才华几何?”

    昌邑王刘髆起身拱了拱手:

    “父皇,儿臣以为如此甚好,儿臣愿意赋诗,给父皇助兴”

    太子刘据作为诸兄之长自然是不能推辞的:

    “儿臣也愿意赋诗”

    “臣也愿意赋诗”

    “臣也愿意”

    “儿臣也要加入”

    …

    刘进、刘策、刘弗陵等其他皇子皇孙也纷纷加入

    刘彻见诸子热情高涨,挥了挥手,令宦官们分发竹简:

    “好,既如此,那诸位便以‘月夕’为主题,将诗写在竹简上,令朕满意者,赏”

    “诺”

    赏赐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得到了刘彻的欢心

    绝大部分人早就提前请人作好诗赋,只要默写出来就是了

    刘策撑着个脑袋,无数后世诗人词人作的中秋诗词在他脑中闪现,却没有一首既震撼又符合这个时期的诗

    这一幕被刘彻看在眼里,皱了皱眉:

    “奇怪,这小子,反应有点异常啊”

    过了许久,刘策才开始动笔

    此时,太子刘据和昌邑王刘髆的诗同时呈贡在刘彻面前

    刘彻看了看两首诗赋,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并不奇怪,历年来在诗会上都只有他们两个在争夺第一,其他人根本挤不进去

    不知道这次的第一是太子还是昌邑王

    大部分人呈贡完毕后,刘彻翻来翻去,找到了一卷竹简,欣喜万分,嘴里不停念叨着:

    “好诗,好诗啊”

    钩弋夫人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

    那卷竹简正是刘弗陵写的诗,她花重金找人作的诗赋

    刘策一笔勾绝,将竹简递给宦官

    刘彻也是好奇,刘策写了这么久到底能写出什么

    看他那表情,好像稳操胜算

    第一眼看到竹简上的诗,刘彻先愣了一下

    毕竟汉朝流行赋,而不是诗

    这种新颖的格式在唐朝才广泛使用

    但这并不妨碍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刘彻一字一句地读出声来: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叠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苏轼)

    砰

    话音刚落,全场肃静

    只见刘彻大喝一声:

    “彩”

    底下诸人也跟着喝彩:

    “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