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繁体版

第四章 刘策论罪 赐名刘迹

    建章宫

    刘彻一脚跨入宫门

    看到一个虽白发苍苍,但余威尤在的老人

    那想必便是汉武帝刘彻

    虽然在宫外刚见过,但由于距离太远,没能看清楚

    刘彻此时正紧闭双眼,倚在榻上

    刘策拱了拱手:

    “臣刘策拜见皇爷爷”

    刘彻睁开眼,看了看殿下那个一表人才的少年:

    “过来,让朕看看”

    刘策踏着官步在阶梯下停了下来,再次低下了头

    刘彻皱了皱眉,笑道:

    “怎么,朕又不是老虎,不会吃你

    再过来些,到朕身边来

    你在宫外时不是还很嚣张吗?

    怎么到了朕这儿,就说不出话了?”

    刘策咬咬牙,跨上台阶,跪坐在刘彻身边

    倒不是刘策在养精蓄锐,在二十一世纪世纪长大的少年第一次面对这么强的压迫感,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彻坚定地看着刘彻,一言不发,还没到时机

    刘彻仔细端详这刘策:

    “好,像朕,像极了

    这才像是我刘家的子孙,以后莫要再做那副女儿态了”

    “诺”

    刘彻看着沉默的刘策,知道该谈正事了:

    “刘策,你说你今日是来请罪的

    那我倒要先问问,太子为何不亲自前来?反而派你孤身前来搪塞朕”

    刘策终于开口:

    “皇爷爷,请罪一事乃臣自作主张,与太子无关

    其次,臣斩杀江充,乃此次行动的先行者

    父王乃迫不得已,臣的罪责自然不下于父王”

    刘彻沉默下来

    倒不是因为看不懂这句话

    很明显,就算刘策不动手,刘据也绝对会杀了江充,甚至更过分

    刘彻疑惑的是为什么刘策要把罪责往自己身上揽

    并且,刘彻觉得他这么做肯定是有深意的

    因为凭刘策的智谋,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能轻而易举拆穿他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刘策是故意让他知道的,以此来强调自己的功劳?

    但是刘策看起来并不像好大喜功之人

    砰

    等等

    回到问题

    一开始,刘策为什么要抢先杀死江充?

    因为避嫌,和自己划清界限

    为什么要避嫌?

    忽然,刘彻想到一个名字

    ——刘进

    想到这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但这是刘策在暗示自己什么呢?

    见刘彻还在沉默,刘策接着说:

    “臣要请之罪不是无故杀了水衡都尉,而是先斩后奏”

    “此话怎讲?”

    “江充该斩,其罪有三

    皇爷爷梦见巫蛊缠身,江充趁机向皇爷爷进献谗言

    欺君罔上,此其一也

    皇爷爷只是命江充彻查巫蛊之事,江充却公报私仇,剑指东宫

    离间天家,此其二也

    江充假借皇命诬陷太子,将巫蛊木偶藏在东宫,对太子出言不逊

    以下犯上,此其三也

    有此三条,皇爷爷以为,江充该不该斩?”

    刘彻想了想:

    “若真如你所言,即便他九族尽灭也不足以谢罪

    然,你方才说江充藏巫蛊木偶于东宫,可有证据?

    若无证据,皆是空谈”

    刘策丝毫不慌,他早有准备:

    “皇爷爷,证人就在殿外候着,还是让他亲自来说吧”

    刘彻挥了挥手,示意将士把他带进来

    一个仆从装扮的男子惶恐地看着四周,跪倒在刘彻面前:

    “小人拜见陛下”

    刘彻满脸严肃地说道:

    “将巫蛊之事详细道来”

    “诺”

    “陛下,小人原本乃水衡都尉手下的门客

    前几天,水衡都尉抓走小人的家人,命小人以仆从的身份潜伏在东南各宫埋下巫蛊木偶,否则就要杀掉小人全家

    小人实在无可奈何,才…

    小人不求陛下放过小人,但求陛下不要为难小人的家人

    如此,小人在九泉之下,也要拜谢陛下的大恩大德”

    刘彻考虑了一会:

    “念在你诚实孝顺的份上,朕就放过你的家人

    来人,将此人拖下去,斩了”

    “谢陛下隆恩”

    待仆从被压下去后,殿中的宫女宦官纷纷退下

    刘彻隐秘地补上一句:

    “至于你擅自调兵之事,朕自有安排,暂且先压着

    出了事,有朕担着

    待到时机成熟,你自会知道,这几日你就好好待在东宫

    切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随后,他挥了挥手

    “霍光”

    “臣在”

    “拟诏,水衡都尉江充陷害太子,欺君误国,行离间之计,其罪按律当诛灭九族,立即处置

    江充不义在先,太子乃正当防卫,不予论罪

    北军统帅任安擅自调兵,按律当斩

    然,念在其是从犯,又帮助长安稳定局势,功过相抵,不予论罪

    公子策先斩后奏,罪本当诛

    然,念在其态度诚恳,为国除奸,罚其在东宫反思,月夕宴前,不得出宫

    公孙贺、公孙敬、卫伉等亦为江充迫害,予以释放,剥夺一切官职,贬为庶民

    再命三辅军队持符节与南北军换防,不得有误”

    刘彻也知道,自己敲打太子过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平衡,那就必须要稳住太子,所以才下令释放诸人

    但是,如果不惩罚刘策,人心难服

    “诺”

    刘策见状也松了一口气,本来他过来也是想为这些人求情的,现在刘彻主动让步,他也就不用浪费口舌了

    至于反思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随后,大殿里又只剩下刘彻和刘策

    刘策刚想告退,刘彻先问道:

    “策儿,今年年龄几何?”

    “回皇爷爷,臣今年刚满十八”

    “十八,正是男儿年少气盛之时

    朕听闻,萧氏月初产下一子,可曾取名?”

    如果不是刘彻提醒,刘策还真忘了这个只比自己的侄子刘病已小两个月的长子:

    “取名乃皇爷爷之权,臣不敢妄为

    臣请皇爷爷为孩儿赐名”

    刘彻站起身来,徘徊不定,思索了一会儿:

    “‘迹’者,意指卓越,有口皆碑杰出之义

    就叫刘迹吧,乳名阿驹,策儿以为如何?”

    我以为如何?

    您老人家都已经决定好了还问我以为如何

    名字没什么问题,但这乳名…

    驹,就是小马或少壮的马的意思

    他倒也知道古代取乳名比较随便,常用‘阿‘‘奴’’儿’还有动物的名称

    比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乳名“阿菟”

    宋朝礼部尚书陶谷乳名“铁牛”

    东晋王导乳名“阿龙”

    元朝大将刘嶷乳名“黑马”

    宋孝宗赵昚乳名“小羊”

    …

    这么一看,刘策瞬间心里平衡多了:

    “臣代迹儿拜谢皇爷爷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