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繁体版

第十四章 众生之苦

    当伊奥斯·卡夫索听到『巴比伦』这个词的时候,打了个寒颤,仿佛听到了命运之神对他刚才在河边的誓言轻蔑嘲笑的声音。他知道,如果他要跟随队伍被迫前往巴比伦的话,那么就会远远偏离原来的路线,回到木尕拉的日子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然而事情恰恰就如他所不希望的那样发展着,原来的小队合并到了战象的队伍,向着印度河入海口的方向前进。而伊奥斯依旧被以逃兵的身份对待,几次三番,他都尝试逃跑,却未果。被追回后,每一次都被加上了更繁多的枷锁和脚镣。

    一个月后,他们到达了帕塔利斯[1]的港口,队伍在这里被分成三队,一队经卡曼尼亚[2]返回波斯,另一队沿着格德罗西亚沙漠[3]、莫克兰[4]的路径返回波斯,还有一队登上了巨型桨帆船,运载着三分之一的战象,沿着波斯湾海岸走海路前往巴比伦。而伊奥斯恰巧被分到了这个队伍上,与先前诬陷他的那群士兵们分开了,他的手脚镣被摘掉,临时成为桨手中的一员。

    数日后,当船队停靠锡拉夫港[5]临时歇息和补给物资时,已经被大多数人忘掉的伊奥斯,便趁机从船上纵深一跃,跳入海中。

    不久,在距离那里五十帕拉桑远的帕萨尔加德[6],在离被阿里斯托布鲁斯[7]修复的居鲁士大帝的陵墓不远处一座祆教神庙里,在一座阿胡拉的神像前,一位身穿黑袍的祭祀挝西史达[8]点燃了神火祭台中的火。祭祀在火光的恍惚中没有注意到一把弯刀架在了自己茂密的胡须旁。

    『嘘,不要说话。』另一个身穿长袍的男子挽住了老祭司的胳膊,拉着他退到旁边的房间里,『我找了你好久,打听到你在这里呢。』

    『你是谁啊?我不认识你……不要胡来!』祭祀紧张的说。

    『你不认识我,但我想你认识我的母亲。』

    『你母亲?莫非……莫非你是伊南娜的孩子?』

    『哼,你是我母亲生前最好的朋友,为什么还要背叛她?』

    『不是我,是那些埃克巴坦那的大祭司团,是他们要害你妈妈,他们说要把那些异教多神教斩草除根,我甚至曾到首都去劝说阻止他们,如果不是因为我能背诵那些没被烧毁的《阿维斯陀》[9]章卷,我也一定会被当作是异教徒杀害。』

    伊奥斯把刀收回来,别在腰间,问道:『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母亲多次提到您,您是我母亲的老师,因为精通阿契美尼德神话,被聘为宫中的御用老师。后来因为祆教的崛起,母亲逃离了首都,而您继续为当朝服务,即使如此,母亲每次提到您的时候,仍然带着那种怀念的语气,看来她十分信任您。所以我今天顺道来这里,是因为我有很多问题不解,希望博学多识的您能给予解答。』

    挝西史达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着说:『你和你母亲长得可真像。有什么问题,您请尽量问吧,也算我为伊南娜的事做出的一点弥补了。』

    伊奥斯点点头,问道:『我母亲已经远离了政治,与那无名樵夫搬到帝国的边境,定居到那人烟稀少的村落,为什么那些人还要对她穷追不舍。』

    『在查拉图斯特拉[10]出现以前,这片大地上的人们相信,在未来一位叫做密特拉[11]的圣人[12]将会拯救所有受苦难的生命,自诩为得到神谕的贵族查拉图斯特拉也曾预言他的第三个孩子——一个男童就是救世主密特拉,然而当他的第三个孩子出世时,他惊讶地被告知她竟是一个女孩,这与他预言中的情况不符,他便认定自己受了诅咒,便将她遗弃在荒漠里,而她就是你的母亲。

    那时,查拉图斯特拉被判为异端,直到他结识了真正的王族,并与他们成为好友。

    然而多年以后,在祆教得势以后,查拉图斯特拉在宫中散步时,他惊奇的发现宫廷中收养的女孩竟然就是王室在野外狩猎时候偶然遇到的弃婴,正是她的女儿,而今她已被认定为是异教大祭司的转世。虽然查拉图斯特拉再无子嗣,但他还是认定了你母亲,是被恶魔阿里曼[13]诅咒过的,认为她本应是男孩但因诅咒成为女孩,并带有与救世主对立的毁灭一切的力量。他在临死前下令,无论这女孩逃到天涯海角,都要把她杀死。于是即便你的母亲已经隐姓埋名,而她的身份依旧被某个人出买给了埃克巴坦那的大祭司团。』

    『我大概知道是谁出卖她的了。』伊奥斯小声地咕哝着。

    『什么?』

    『哦,没什么……对了,我还想问:那在我母亲生前,她有没有提到过什么解开谜题的钥匙和让人永生的方法,以及一个关于滔天巨浪的故事?』

    挝西史达又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歪着头思索着:『这我倒是头回听说,你母亲从来没谈论过这些,哎,不对……』老祭祀突然间好像想起了什么,瞪大了眼睛看着伊奥斯,继续说道:『虽然你母亲没有说过这些内容,但我好像听什么人谈起过:永生、大洪水和拯救生灵的故事。』

    『谁说过?』

    他又想了想,举起食指说道:『很多年前,一些来自西方的学者曾到这边和我探讨过一些其他民族的神话和历史,他们曾提到过一部叫《妥拉》[14]的书,记载了上古时期发生在大地各处的一场洪水,他们提到过一个叫诺亚的人,他建造方舟拯救动物,从洪水中搭船避难,后来成为一个农夫,还种植了一个葡萄园。

    『可惜我这里没有收藏这些来自西方的书籍,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恐怕只能自己向更西面的地方前进,那里的人可能会知道。』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请说。

    『你觉得我的母亲,她可能被那些杀害她的人埋在了哪里?』

    『那就不得而知了。』挝西史达摇摇头。

    于是伊奥斯·卡夫索,伊南娜的儿子,告别了她母亲的老朋友,继续向北前进。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向西将会更接近母亲神秘诗作的答案,也许第二把钥匙的线索就藏在《妥拉》或是那个神秘的隐居者那里。向东则是回到木尕拉去的路,去拯救那个可怜的灵魂。

    毫无疑问,伊奥斯·卡夫索选择了后者,即使他心底里的某处十分的清楚,阿弥蒂斯未来的记忆,不管怎样都终会发生。然而在此时此刻,他依旧选择了这条路,因为破解母亲的遗愿在现在已不再是当务之急。于是,他在月光下跪了下来,心底里默默地向父亲与母亲道歉,然后便踏上了前往东方卡曼尼亚城的道路。

    『你想要拯救一个人,还是所有生命?』突然,一个声音回响在他脑海里,这是老师那嘎呵朱讷在生前曾问过他的话,不知为何,他突然回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一些言语,一些他从未理解过的话:『伊奥斯,如我所说的,你来到这里学习阅览阿卡西,一开始是为了拯救你的母亲。然而当你在阅览了无数众生苦难的生命以后,我相信那时你会意识到毘湿奴为什么渴求无限的知识:因为他想拯救一切生命。而那时,我相信你也会把这当作为你最重要的愿望,而为此不断地前行着。』

    伊奥斯心中回想着老师地教诲,此刻他才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直到在他阅读到阿弥蒂斯那悲惨地未来之前,他都无法理解的道理。

    『如果我回去,拯救了她一个人,又有什么用呢。』他默默的低下头,眼泪再一次从眼眶溢出,『众生仍在苦中,而拯救所有一切的方法,也许就在那西方,就藏在那剩下的伊斯特里亚之中。』他自言自语道,『终有一天我会去拯救你,因为那时我找到了拯救所有人的办法。』

    在冥冥中,他感觉到母亲所希望他走的路就是老师那嘎呵朱讷尊者所说的那条路,二者殊途同归:就是拯救一切的道路。

    于是他再一次折返,向着西北的方向坚定的走着。

    ——————————————————————————————————

    注解:

    [1]雷吉奥·帕塔利斯(RegioPatalis)是拉丁语,意为『帕塔拉地区』,即帕塔拉古城周围,位于印度河下游

    [2]Carmania,即今天的伊朗克尔曼省

    [3]格德罗西亚(Gedrosia)是印度洋西北沿岸的干旱、多山地区

    [4]莫克兰(Makran),也称弥兰或木克郎是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频阿拉伯海俾路支省南面的半沙漠地带

    [5]也译尸罗夫,旧称撒那威(波斯语罗马化:Shilav),古波斯港口城市,今位于伊朗布什尔省

    [6]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古希腊语:Πασαργάδαι,古波斯语Pāθra-gadā),位于今日伊朗城市设拉子西北约90千米(56英里)的地方,为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居鲁士大帝在位时的首都

    [7]Aristobulus,阿里斯托布鲁斯(前375年-前301年)是希腊的历史家,继业者时代时定居于卡山德里亚(Cassandreia),他可能是福基斯人,他早年跟着亚历山大大帝参与东征行动,担任建筑师和军事工程师的职位,当亚历山大从印度归来途中路过帕萨尔加德,发现波斯居鲁士大帝的陵墓遭到破坏,亚历山大命阿里斯托布鲁斯把陵墓恢复原状

    [8]与阿胡拉·马兹达的从神之一,阿莎·挝西史达(Ashavahishta,即『真理』)同名,代表了阿胡拉·马兹达的至诚和圣洁,与代表谎言的恶魔德鲁杰(Drūj)相对立,在《伽萨》中阿沙·瓦希什塔与圣火关系密切,后被奉为火神

    [9]Avesta,意思是『知识』,也叫『波斯古经』,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认为信仰琐罗亚斯德的波斯人太勇于作战,故烧毁琐罗亚斯德教所有经典,所幸存下来的《阿维斯陀》仅有一卷

    [10]Zarathustra(阿维斯陀语:Zaraθuštra,意为『拥有骆驼者』),古波斯先知,祆教创始人,即琐罗亚斯德

    [11]密特拉(原始印度-伊朗语主格形式为*mitras,现代波斯语为میثره)是一个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这一神祇原是雅利安人万神殿里共有的崇拜对象,在伊朗-雅利安人和印度-雅利安人分化之后,开始向着不同特征发展

    [12]Aryan,也称雅利安人,阿唎耶一词源于天城体梵文:आर्य(ārya),意为『光荣的,可敬的、高尚的』

    [13]阿里曼(安格拉·麦纽)(Ahriman、AngraMainyu):琐罗亚斯德教的恶神,与阿胡拉·马兹达互相对抗,是一切邪魔的成就者

    [14]《妥拉》(Torah/希伯来文:תורה):意思是『教导、训诲』,基督徒常常称其为律法书,一套共5卷,通称摩西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