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25章 零花钱

    得了陶氏的允许,第二天,二妮儿就带着四娃和柳明珏出门,上街采办生活用品。

    目前大哥还在姥爷家猪肉铺里全方位学习开猪肉摊,三娃跟着陶氏去卖米糕,边帮衬边学习,五娃不爱动弹。

    三人最先去的是药铺,无论是驱蚊香也好,还是防中暑的成药,都是要到药铺来买的。

    药铺的伙计倒是很殷勤,并不因为二妮儿带着两个小子过来买东西而轻视。

    柳明珏便问他:“现在有夏日用的驱蚊香和防暑药这些?”

    伙计笑着道:“看小郎君说的什么话!现在都什么节气了,当然是有的。

    就是不知道小郎君是要哪一种的,这里有上等的,也有中等的,还有最普通的。”

    三人商量了一下,他们实在分辨不出这些东西的好坏。

    最终干脆全都选了中等的,反正用这种的人最多,有用是肯定有用的。

    二妮儿把这些药物用竹篮子装好,付完钱,正要走的时候。

    四哥柳明琥突然道:“你们这里有痱子粉吗?”

    小伙计回道:“这是加了冰片的,您要称多少,要个粉盒吗?”

    “先称三两就够了,不要粉盒。”二妮儿之前忘记了,亏得四娃想起来。

    夏日,四娃背上一贯爱长痱子,昨晚用的见底了,这才想起问痱子粉。

    至于说粉盒,这就像是打酱油的酱油瓶。

    一般人家肯定是事先准备有酱油瓶的,但是架不住极少数的人没有。

    粉盒也是一样,要是没有的话,药铺就会卖你一个。

    虽然是小生意,但多赚一文是一文,这些人的生意经是很精明的。

    离了药铺就往凉席铺去,虽然杂货店也有卖凉席,但是专门卖凉席的铺子,种类花样更多,可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广了。

    反正都是一条街上的,并不多费几人的脚力。

    凉席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灯心草的、芦苇的、竹子的等等。

    柳明珏家以前用的是薄竹片做的,这种最便宜。

    不过也只有这种才会破一个洞这样的事,这种凉席是用编织的方法把薄竹片编起来,更像是纺织品。

    更多的是用一整根整整齐齐排下来,最后成为一床凉席。

    这种凉席更费料,但也有好处,更加经久耐用。

    最终柳明珏姐弟三人选了几床厚竹的,这种睡上去最凉快。

    主人家一边笑着给他们结账一边道:“小郎君们以后就知道了,这种凉席最是经用,十几年也不会坏,坏了也能修补,只不过重新用绳子加固而已。

    更重要的是越用越温润,越睡越凉快!”

    二妮儿看这家的东西确实不错,干脆一事不烦二主。

    笑着道:“老丈,您这里的竹床也不错,要是我们再买两张竹床,您给我们再算便宜一点儿怎么样?”

    竹床的生意当然比凉席的要大,店家立刻惊喜道:“那是自然,多买一些本来就该多一点折扣。

    姐儿先来看一看我家的竹床,都是老师傅做的,别的不敢说,用料用工就是实在。

    虽然不比一些老店有名气,但是内里可不比他们差!”

    二妮儿会讲价,这是她熟练的。

    等到最后会账,关于送货上门的事情,掌柜的满口答应:“姐儿家住哪里,待会就让伙计用大车送到家里。”

    这种沉重的东西要负责送货上门,几乎是商家默认的事情,不过一般也不会太远。

    二妮儿说了家里所在,又转道去小戴家油坊。

    柳江镇的菜籽油和小磨香油很有名气,连江对岸义安县的普通老百姓,都爱来柳江镇小戴家油坊买油吃。

    觉得没什么可买的了,柳明珏就要家去。

    这条大安街是柳明珏逛的最熟悉的,并没有想多逛一会儿的想法。

    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一片乌云从北部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

    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

    柳明珏三人根本来不及躲避,就被劈头盖脸的落了一身雨水,全身都湿透了。

    夏天的雨,来的又急又猛。

    耳边又是一个霹雳,响彻云霄。

    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柳明珏三人没回家,转而跑去集市接陶氏去了。

    等几人辗转到家,所有的东西都湿透了。

    陶氏赶紧去灶屋熬姜汤,让大家一人喝一碗姜汤,再去沐浴更衣。

    晚上柳长青回来时,满脸笑意,到了堂屋递给陶氏二两银子。

    又把三钱银子留下了,三钱银子说是三钱,却不是银子,而是满满一兜的铜钱。

    柳长青想了想,如今孩子都大了,给几个孩子一人分了一小把。

    然后又给最小的柳明珏数了十个:“阿爹给你们零花钱,你们自己拿去买零嘴罢!”

    家里六个孩子面面相觑,他们这样人家的孩子,家里往往过的紧巴巴,对于零花钱这种东西,从来只是听说过而已。

    这可是来自爹爹的零花钱!对于上辈子没有享受过一点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幸福的人来说。

    来自父亲的零花钱并不是钱那么简单,那代表着父亲爱他这个儿子。

    于是短短的愣神之后,六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这钱怎么花。

    陶氏倒是想责怪丈夫怎么这样娇惯孩子,太不会过日子了。

    但是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样子,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说到底,论起宠爱孩子,她比柳长青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娃乐呵呵数钱,最终发现明明同样是一小把,二姐比他多了三个,哥哥弟弟也比他多了一个:“爹该不会是量着来的吧?怎么到我这里就偏偏少了。”

    听到儿子的疑惑,柳长青却只是摸了摸他的头:“那是你自个儿运气不好,我都是一样抓的,你也看见了。”

    四娃一听也是,况且有的花就不错了,于是很快又乐呵呵地计划起怎么花这“意外之财”。

    四娃平常很吝啬,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年纪不大的男孩子,喜欢玩,喜欢吃,是人之常情。

    当即就计划道:“之前三堂哥给我看过他的新陀螺,转的真好!外头卖的就是比自家做的强,我也想买一个!

    嗯嗯,还有大安街上的陶家米饺,如果每天吃一个,足够吃......”

    四娃后来也的确说到做到,除了买了一个陀螺,其余的都拿来买大安街上的米饺了。

    足足吃了七日,吃到最后他自己都腻了!

    二妮儿也有计较,她倒是不图吃喝玩。

    只是前些日子桂花油的瓶子空了,又看巷子里差不多年纪的小娘子,有的在用胭脂,她这个年纪的小娘子,哪一个不好打扮。

    只可惜没有姐妹来商量,只好和柳明珏这个才五岁的“孩子”来说。

    柳明珏不是真的孩子,打算留着以后买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