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44章 回家

    ★北柳巷柳家

    回到北柳巷的时候,已经是戌时了。

    兄弟俩还未进院子,家里的大黄狗就摇着尾巴叫了起来。

    听到响动,一家人从堂屋跑出来,就见柳明珏兄弟两人身上挂满了行李站在院坝里。

    “四娃,快。”

    陶氏最先反应过来,忙喊上柳明祖一起从兄弟俩手里接东西。

    “爹,娘,五娃中了,是全府第二,咱们家又出了个童生了。”

    即便身上挂满了东西,柳明耀也不觉着累,只笑呵呵地站在那里说道。

    听了这话,大家都是满面笑容。

    一家人兴奋地睡不着觉,索性在堂屋里围坐了一圈,让柳明耀好好讲一讲。

    见家里人都问,柳明耀也只得越过五娃伤寒的事情,只把府试前前后后的事情说了一遍。

    “考那么几天啊,难怪我看五娃瘦了好些。”

    一听说府试连考三场,陶氏很是心疼小儿子。

    闻言,柳明珏不由哭笑不得。

    只不过这次府试他生病了,才觉得瘦,不过有一种瘦叫你娘觉得你瘦。

    “娘,没事的,府试并不累。”

    显然他的解释很苍白,陶氏仍是摇头表示不信:“听说读书人考试的时候最费心神了,那些身子不好的,从考场出来都得人抬回去呢。”

    闻言,柳明珏不由一愣。

    他娘说的乃是实话,确实有些考生是精神抖擞的进考场,一脸菜色步履踉跄的出来。

    但这些情况也大多是院试以后,乡试、会试时出现的多些。

    张了张嘴,柳明珏还是没有告诉陶氏这些,因着他是决定要一步一步考举人、进士的,实在没必要说这些让他娘担心。

    “娘,那是别人哄你呢,哪有那么严重,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么。”

    “相公,小叔,快先吃碗面吧。”

    这时,徐艳已经做好了两碗面条,端了进来。

    从他三嫂手中接过碗来,柳明珏一边吃着面条,一边听着家里人聊天说笑,心里皆是阵阵暖意。

    回家的感觉,真好……

    次日,因着心里欢喜,大家皆是起了个大早。

    早饭之后,柳明珏便提出准备去拜望一下柳长盛。

    “应当的,五娃在族学里念书,多亏了琮大哥照顾,现在考过了府试,是该先去一趟才是。”

    柳明珏点了点头,又道:“昨儿我们在府城里买了些布匹,可以拿一些给大伯家,爹,你说呢?”

    “那等会我就跟你一起去一趟。”闻言,柳长青亦非常赞同。

    小儿子越来越有出息,柳长青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自县试过后,他们家在柳林县更是出尽了风头。

    大家也没什么娱乐,因而现在众人茶余饭后闲聊之时,说的都是他们家的两个读书郎。

    虽然说及柳明珏成材有出息这类的话要多些,但村里人都认为柳明耀也很有希望考过院试成为秀才的。

    毕竟人家是两兄弟,都是一根藤上结的瓜,没道理差距太大吧。

    “也不晓得柳家给孩子吃了什么哟,一个个都那么会念书……”

    “柳家老大跟老二当年念书时跟我一起的,也没见他们读书多能耐啊。”

    “就是,那时候他们还是经常被族长罚呢,我都比他们强些,结果人家弟弟都这么争气,而我家那俩小子……”

    “莫不是有什么关窍?”

    ……

    看着他们家两个儿子都前程好似不错,柳林县人羡慕之余,就开始探究原因。

    甚至于还有人,将柳明光和柳明宗两兄弟念书时候的黑历史挖了一通。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家有培养孩子成才的秘诀。

    为着这事,大家见着柳长青,闲聊奉承之余,都会习惯性的问一问教导孩子成才的法子。

    每当这个时候,柳长青是得意满足。

    “这孩子啊,从小就得严管着……”

    在众人的奉承之下,柳长青俨然已经转教育大家,也会在众人的追问之下说几句。

    即便说的都是些耳熟能详的话,但大家都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耐不住人家儿子有出息,家里孩子成材率高啊。

    至于儿子念书不成这件事……

    自然是被下意识的忽略过去了。

    在这种环境之下,柳长青是越来越看重两个儿子。

    因而,一听闻柳明珏要去拜望柳长盛,柳长青自然当仁不让的要跟着一起前去。

    爷俩提着鱼肉礼物,一路到了柳长盛家里。

    柳长盛的小孙子柳明帆今年已经六岁了,此刻正立在院子里背书。

    “二爷爷来了,快坐,明珏哥坐。”

    见着二人前来,柳明帆眼前一亮,立即放下手中的书,让二人坐下,又向着里屋喊:“爷爷,二爷爷跟明珏哥来了。”

    话音刚落不久,便见柳长盛走了出来,先是一愣,看着柳长青满脸的笑意,随即立马反应了过来。

    “这是…五娃府试考中了?”

    “还算运气不错,取中了第二,昨儿大晚上赶回来的,所以今早才过来。”柳长青笑着解释道。

    听了这话,柳长盛登时满面笑容。

    这可算是全族人的喜事,虽然族学一直开着,但从他之后的这几十年里,族中也就柳明耀上次考中了童生,就没其他人考中了。

    这么些年以来,柳长盛心里多少是有些失落的,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学识不够,当不得族塾的夫子。

    现在总算又出了个柳明珏,更重要的是,还这样小的年纪,那以后考中秀才、举人,都是很有希望的。

    想到这里,柳长盛更是觉得满是欣慰。

    总算是有脸下去见柳家的老祖宗们了……

    “之前你县试中了第三,我虽是知道你府试没甚大的问题,但一日成绩不出,一日都心里不踏实,这下总算是稳了。”

    柳长盛一手摸了摸自己的长须,满目欣赏地看着柳明珏道。

    “多谢先生当年关怀教导,学生永不敢忘。”

    柳明珏立起身来,对着柳长盛行了一个学子礼,拜谢道。

    摆了摆手,柳长盛笑道:“这也得要你自己用功才行,你如今已经过了府试,也是童生了,今后唤我大伯吧。”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不论何时,您都是我的先生,又何出此言?”

    柳明珏摇了摇头,坚持道。

    见他如此说,柳长盛也是心里一润,眼中尽是赞赏之色。

    果然没有看错,这孩子虽然言语不多,但却是一个重情义之人……

    他原本还以为柳明珏考过了府试,与他同为童生,会生出骄傲之心,现在看来,倒是他多虑多思了。

    “你才考过府试,今年又适逢院试开考,可有准备下场之心?”

    想了想,柳长盛还是问道。

    院试三年两考,今年正好赶上了。

    柳明珏年纪不大,又刚连续取中县试、府试,柳长盛还是担心他因此生傲,对院试生出轻视之心。

    “院试之时,多得是天资非凡的青年才俊,你可不能小瞧哦。”

    “学生明白。”

    闻言,柳明珏亦是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并不想止步于一个秀才的功名,自然是准备院试之后,继续参加乡试的,因而更是不敢小瞧旁的士子。

    再则,即便他在府试还算考得不错,但院试又是如何呢?

    乡试之时,放到整个省来看,只怕便算不得什么了。

    “你心里有成算便好,看你这样,是要准备试一试吧?”

    “先生所言不错。”

    见柳长盛问,柳明珏也不掩饰,直言说道:“机会难得,错过这一科,就得两年后了。”

    他虽然才十四岁,年岁还不大,他还是想尽力一试。

    “心中可有些把握?”

    听见他要准备下场参加院试,柳长盛想了想,又问。

    “并无。”

    柳明珏老老实实地回道:“不过为了不留遗憾,学生自当且尽全力,即便自己学识不够,未能得中,便努力两年只待再试了。”

    “你能这样想。便是最好了。”

    闻言,柳长盛更是满意地颔首笑道:“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你县试府试名位都不错,自有是过人之处,只管以平常心应对,安心备考就是。”

    “是,学生亦如是所想。”

    柳明珏又是一礼,应了下来。

    说完了正事,柳长盛与柳长青又闲聊了起来。

    乃至已正时分,柳明珏父子两人方才告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