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38章 赶考

    因为这次府试需要到府城考试,而宣平府又太远,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需要将近二十日。

    所以这次府城之行,柳明珏并未让自家爹柳长青陪同一起去,而是选择有经验的三哥柳明耀陪同他去。

    柳明东也是父亲柳明泊陪同一起去。

    王彦、赵猛没让人跟着,是自个去参加府试。

    因为周子铭周秀才是禀生,需要去府试进行唱保。

    所以周清有父亲陪同,也没让其他人跟着,一行人选择乘船前往宣平府。

    出发去府城的那一日,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柳林县官道两边的树木绿了大片大片,两旁的杂草丛里冒出不少五颜六色的小花骨朵。

    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色,个好兆头。

    柳长青虽然没有跟着来,但是秉持着穷家富路的原则,不仅劝说柳明珏带了五十两银子。

    并且还在临行前,嘱咐了柳明耀近一个时辰,生怕他照顾不好小儿子。

    船走的是内陆河,一路上也算是平稳,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

    即便这样,除了周秀才和柳明耀之外,大家或多或有不同程度的晕船。

    柳明珏则有些头晕,等船停稳,察觉自己重新踏上平稳的地面,走路也不再那么晃了,这才从船舱里出来。

    柳明东和赵猛早已上了岸,蔫蔫的靠在一起,面色苍白,狼狈不堪,看起来很是虚弱。

    相对来说,他们还是庆幸的,因为坐牛车来宣平府,不仅路上要多花上三日的时间,而且牛车跑在路上颠簸更甚。

    柳明耀下船后,先去马车行租车,其他人只能原地等待。

    按理四月天应该不冷不热的,不过宣平府位置偏北,气温则有些凉。

    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街上店铺林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愈是接近考试地点,人便愈多也愈热闹,不断来往的行人,交谈着关于府试的各种信息。

    进出客栈的书生背着书箱、拎着行囊,三五结伴谈论着今年府试是哪位大人出题,偏好如何的小道消息。

    柳明珏一行人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被感染,心里有些紧张。

    此时,马车停在了一家客栈门口。

    柳明耀在选客栈时,并没有选择离考场近的客栈,因为离得近,价格相应的就高,他得考虑王彦和赵猛的家境。

    而他选的这家客栈,是他自个来府城考试时,入住的客栈,位置还是可以的,距考场只隔了三条街,需要一刻钟的路程。

    柳明耀先一步下车进入客栈,安排住宿。

    实在不凑巧的是,这家客栈的房间不多了,人字号还有两间,天字号还有五间,至于地字号已经没有了。

    商量过后,王彦和赵猛各住一间人字号,房费是一日一百五十文。

    柳明珏和柳明耀合住一间天字号;柳明东和父亲柳明泊也合住一间天字号。

    周秀才和周清则选择各住一间天字号。

    天字号的宽敞度住两人完全没问题,而且客栈会提供免费的早饭和晚饭,虽然只是白粥和几样小菜,但也足够了。

    柳明珏算了一下四日后开考,府试要考三场四日,考完后,休息一日,才会归家。

    那就需要住九日,天字号一日四百文,九日的房费就是三两六钱。

    晚上,客栈大堂里有应考的学子聚在一起品酒论诗,切磋学问,有时还会分享各种不知道从哪听来的小道消息。

    柳明东听见动静后也想下去凑凑热闹,撺掇着几人一起去。

    结果被周秀才拦下,“这些消息都是不准的,大多是空穴来风,与其听信其,从而让自己心绪不稳,不如踏实读几日书,平复自身情绪。”

    几人听过后,低垂着头,好像犯了什么大错一般。

    周秀才并没有怪责几人。

    要知道宣平府一共三州五县,县试录取了四百多人,往年的府试录取不会超过五十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他理解几人紧张的心情,但是偏信小道消息是万万不可的。

    若是一昧的为了投考官所好,从而改变自己的风格,往往会得不偿失。

    吃过晚饭后,柳明珏也没歇着,他回到房里开始整理自己这段时间写的诗和赋。

    详细检查一下有没有用词不准确的地方,再琢磨琢磨有没有比这更恰当的词。

    此次府试柳明珏同样准备了好几首诗备着,有四季的、风云的、山河的等等。

    要是在考试中遇到相同命题的诗,自己就可以直接把准备好的诗抄写上去。

    这样能节省下不少时间,他也可以专心写策论了。

    想到这里,柳明珏又拿出一张纸来,他觉得应该再写几首以花为题的诗备着。

    他翻看过前几年宣平府的杂文考卷,发现近三年,几乎没有以花为题的诗赋。

    保险起见,柳明珏又写了几首关于花的诗。

    一直忙碌到三更的竹板声敲起才睡下。

    ……

    第二日,吃过早饭,柳明珏回到房间正打算继续写诗时,此时,屋外想起了敲门声。

    柳明珏边开门边问道:“谁?”

    “明珏堂弟,要不要去三青观啊,他们都说那里的文昌帝君挺灵验的,我和周兄想去拜上一拜。”柳明东见门打开了,立马询问道。

    柳明珏摇头,“你们去吧。”

    离府试开考只有二日了,他还想再巩固一下文章,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他现在恨不得把剩下的时间都乘于十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哪还有空闲去忙其他的事。

    “明珏堂弟,你为何写这么多花名啊?”柳明东进屋,看到柳明珏写的字后,有些诧异:“还有藩篱草到底是啥草啊?怎么我从未听过啊?”

    闻言,周清也走了过来,见柳明珏放在桌案上的纸张上面写着腊梅,芙蓉,海棠,藩篱草。

    他也有些奇怪,这藩篱草是什么草啊?他也没听说过呢?

    柳明珏笑道:“这藩篱草虽称之为草,其实却是花来着,待我写出它的名来,你们就知晓了。”

    说罢,柳明珏提笔快速地在纸上写下“木槿”两字。

    两人恍然,原来藩篱草就是木槿花啊。

    柳明珏点头,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藩篱草,是木三与木槿的别称。

    而木槿也是他最喜欢的植物,前世孤儿院里就种满了这样的花。

    每到木槿开花的季节,院里阿姨就会把花摘下来洗净,然后用小麦粉搅拌,再打入一个鸡蛋,往锅里下油,接着舀一勺和着鲜花的面糊到油锅里,待煎成两面焦黄,就可以起锅开吃了。

    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花香味美,柳明珏一顿能吃下好几个。

    最后,柳明东和周清两人也没去成三青观。

    主要是想到人家依旧伏案苦读,真是自惭形秽啊。

    他俩决定学学柳明珏多看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