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29章 作诗

    这日下午散学后,柳明珏没有直接回去,而是独自一人去了书斋。

    ★集书斋

    书斋没多远远,柳明珏不到一刻钟就到了书斋。

    虽然已是下午,但是书斋里的读书人依旧不少,不过还并不到拥挤的地步。

    柳明珏一头扎进书斋就直接找柳大伯要的书单。

    《本事诗》和《诗品》他很快就找到了,只不过另一本《沧浪诗话》一直没找到。

    柳明珏只好先拿着已经找到的两册书去找掌柜。

    来到柜台前,柳明珏先把之前抄写的书递给掌柜的,秦掌柜接过手抄本,慢慢地翻看,翻完之后才说道:“嗯,字迹和以前一样工整,我照旧是算你一百文,下次书抄好了,你还是送到我这来。”

    “多谢秦掌柜。”柳明珏感激道。

    “小郎君可是有什么书没找到?我可以拿给你。”掌柜对这个小郎君有点印象,也就自然出声问他需不需要帮忙。

    柳明珏听完,觉得掌柜的不错,虽有商人的精明利益,但也有热心的性子。

    所以他就直接对掌柜说道:“我今儿是来买几本夫子昨日给我列举的书籍,其他的都找到了,现在还差一本《沧浪诗话》没有找到。”

    “那你跟我过来,我帮你找。”秦掌柜说完,就前面带路。

    掌柜的领着柳明珏很快就在一个角落里的一堆书下面找到了这本书,递给了后面跟着的柳明珏。

    “就剩一本了,还好你来得早,不然下次来,估计就被别人买走了。这本书比较偏,等下次再去进这本书不知要等到何时。”掌柜说道。

    柳明珏拿到书,赶忙躬身一礼,说:“多谢掌柜帮忙了。”

    秦掌柜接着又说道:“不用不用,你要是有什么书基本都可以到这里买,这里的书种类最为齐全,市面上的书,我家都有。

    有些书你要是找不到就可以和我说一声,若是依旧没有,以后进书的时候也会给你留意的。

    其实若是你不太在意书的质量,你也可以选择手抄本,这种书虽然没法跟印刷本比,但胜在便宜。”

    “手抄本?里面不会有疏漏吗?”柳明珏问道。

    “这倒不会,每次抄完书,交给书斋,我都会仔细检查,确保字迹工整没有错字,所以这些是可以放心的。”

    “我知道了,多谢告知。”

    “没事没事,以后有需要多来几次就行。”

    “好的。”

    “《本事诗》八钱,《诗品》一两二钱,《沧浪诗话》二两,总共四两银子。”秦掌柜看了眼柳明珏的另二本书,直接报道。

    秦掌柜接着又道:“你要抄书,还是买印刷版?”

    这些银子倒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不过他也不想浪费银钱,以后买书花钱的日子在后面呢!他现在能手抄就手抄。

    “掌柜的,我还是手抄,有那种纸张好的纸吗?”

    “肯定有啊!麻纸、宣纸,就行,麻纸一两一刀,宣纸三两一刀(一刀=100张)。”

    “秦掌柜,那要一刀麻纸,我补一两六百文给您。”

    柳明珏说完,爽快的从荷包里拿出碎银子付账。

    “对头,小郎君以后若是想买书,尽管到我家来买,不敢说别的,至少我可以保证,咱们书斋里书的种类,是咱这县城里最齐全的。”秦掌柜一脸骄傲地说道。

    “嗯,行。以后若有需要,就到你这看看。”柳明珏手里拿着书回道。

    买完书,柳明珏就直接回去了。

    柳家族塾散学的时间还算早,虽说他去了一趟书斋,但回到家的时候,天色也还早,没有暗起来。

    ★柳家族塾

    这日,柳大伯给柳明珏讲完经义,问道:“这几个月,想必你也看了不少关于如何作诗的,现在可有疑惑?”

    柳明珏这几个月自然着重看了不少作诗的书,也自己尝试着作诗,只是他总觉得自己作的诗太过死板,柳明珏如实对夫子大伯说道。

    “把你最近作的诗默下来,我看看?”

    柳明珏听言,自是低头默了起来。他默了这段时间以来,自认为作的诗中最好的五首,墨完交给了柳大伯。

    柳大伯仔细看了看,说道:“你作的诗大体架构出来了,这般年纪也难得了,只是你的诗太过在于拘泥结构了。”

    柳大伯说完这句话后,柳明珏若有所思。

    的确,在作诗的时候,他习惯了按照平仄对偶,诗也做得极其工整,上下也讲究对仗。

    柳大伯看着柳明珏继续说道:“这个作诗,本来就是为了一舒心中之意的,你若是为了词句工整对仗,而放弃心意表达,那是本末倒置了。

    当然,作诗最讲究一个起承转合,你做得这几首诗也过于平铺直叙了。

    作诗有时也像做文章,开头就可以看做破题,你可以或对景兴起;或引事起;或直接就题起,开篇要突兀高远,当然这也视你当时的心意而定,不可勉强,下一联要接破题,抱而不脱……”

    为了让柳明珏明白,柳大伯将作诗的各种技巧和注意点详细说明,整整说了一个时辰。

    见柳明珏适时明白了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

    “听我说了这么多,你肯定也记下了不少,但是作诗这件事,不是靠你听多少就能真正学会的。

    这样吧,以后每隔两日,你作一首诗拿来我看看,也不拘你作什么,按自己心意来就行。”

    “学生明白了,多谢夫子。”

    “行了,你下去温习吧。不过作诗这是一回事,平日我布置的功课是还要做的。”柳大伯说道。

    “是,夫子。”

    柳大伯对柳明珏还是寄予厚望的。不仅资质不错,一点就通,关键勤奋好学。

    况且他想的是能否持续沿袭爷爷在时的荣光。按照这个情况,自己的这个侄儿大概过五年左右就可以尝试着下场,有很大可能能中童生,到时候再找人突击指导下,有望秀才了。

    目前是让柳明珏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戒骄戒躁,不能少年得意,以至荒废自己的天分。

    不过柳明珏不知道柳大伯的想法,他听完夫子讲了这么多干货,只想着把它们都记下来,然后抓紧时间再作一首诗试试。

    柳大伯给柳明珏讲完,就接着叫其他人上去讲经义了。

    此日,柳明珏除了把夫子布置下来的功课做完了,余下的时间都拿来作诗,一日下来,也不过得了两首。

    他拿着这两首诗和以前作的那些诗对比了一下,发现果真是不太一样了,他已经有意识的摆脱以前作诗时,太过讲究平仄的习惯。

    不知不觉到了散学的时间。

    因着明日是端午,所以柳大伯散学也散的早,而且还给学童放了两日假。

    而学童们自然也高兴,虽说大家平日里对待读书这事是尽了十二分的心,都知道读书科举对大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但是夫子给放了两日的假,也是非常高兴的。

    毕竟族塾里最大的学生也不过十七岁,其他的年纪还更小,哪能一日日紧绷着弦,不想着松快一两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