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风云
繁体版

第572章 孔子再次赴卫国

    这一次,孔子仍旧先去了卫国。

    因为在卫国,孔子有着强大的弟子基础和朋友基础,甚至国君卫灵公也一直对孔子有着好感。

    既然在鲁国无立锥之地,那还是去卫国碰碰运气吧。

    孔子想着。

    59岁了,到后世这个年龄已经是退居二线两年了。

    唉,快60岁了,居然还是一事无成。孔子闷闷不乐。

    连仲由都已经50岁了,知天命的年龄,仲由的天命在哪里?

    仲由的天命,也许在卫国。

    只是,令孔子没想到的是,这次去卫国,孔子及一众弟子,居然又陷入了一起卫国内乱!

    相比其他列国诸侯,卫国的情况,我们在这段时期相对介绍较多。这是因为孔子的关系,孔子的晚年,与卫国有着诸多纠缠。

    公元前493年的卫国,国君卫灵公的日子过得很不好。

    先是自己的儿子蒯聩暗害君夫人南子,事败后逃到晋国投靠了晋国中军佐赵鞅,完全成了卫国的死敌!

    再是卫国忠心追随齐国反晋的形势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到了失败之际。

    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反晋联盟,趁着晋国内乱之机向晋国发起了全面进攻。反晋联盟支持的是被晋国宣布为叛军的范氏、中行氏和邯郸赵氏,还联合了战斗力非凡的北狄武装中的鲜虞国。

    一开始,反晋联盟步步进逼,晋军苦苦支撑,许多地方被攻占。

    但仅仅三年,形势便急转直下。晋军在强悍的赵鞅统领下,不但逐步收复失地,先后击败鲜虞军以及范氏、中行氏等军。

    到公元前493年初,对赵鞅来说,平叛形势一片大好。范氏、中行氏被包围于晋国重镇朝歌,邯郸氏更是被压制在邯郸,根本不能动弹。

    晋国内乱,看起来很快就要结束。

    这对卫灵公来说是摧残式的打击!

    要知道,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反晋联盟,冲在第一线的,正是卫国。

    卫国更是与晋国相邻,一旦反晋大业失败,卫国将遭到晋国无情报复。

    历史上,卫国就曾因无礼晋文公而遭到过报复,国家差点被灭,国君被捕并差点被暗害。

    卫灵公很担忧,儿子蒯聩的事又令他心烦。

    卫灵公已经当了将近三十多年国君了,年近五十,在这个乱世能够将卫国发展成为春秋后期一个令人瞩目的诸侯国,卫灵公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

    如今,连卫灵公自己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了。国君这份工作,实在不好干。

    除非,就当一个昏君,什么也不干,每天吃喝玩乐,再养养生。

    也许,全世界最轻松快活的诸侯国君,是鲁国的国君和晋国的国君了。因为他们不需要将精力用于治理国政上,一切都由卿大夫们说了算。

    看看吴、越、楚、齐、秦等国,但凡是能够在春秋江湖掀起浪花来的,哪个不是倾注了代代国君之全部心血?

    卫国的未来,怎么办?

    尽管有贤明的夫子南子辅助自己治理国政,还有如孔子所说的蘧伯玉等人参政,但卫国主要的大事要事,都是卫灵公在一手操持着的。

    这样的国君,真的很辛苦。辛苦倒不怕,怕的是没有将前途给明朗化了。

    卫灵公很担忧,经常担忧,在担忧中,卫灵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听说孔子带着孔门弟子又来了卫国,卫灵公非常高兴。这一次,他决定要重用孔子了。

    重用孔子以治理国政,那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全身心扑在反晋大业上了。

    说起来,孔子已经算是第三次到达卫国了,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才,也是与卫国有缘了。

    孔子一到卫国,就得到卫侯召见,也非常兴奋。

    也差不多同时,齐国派人来见卫灵公,要求卫国想方设法援救被围困在朝歌已整整三年的晋国叛军,即中行氏和范氏军队。

    根据齐国国君齐景公的号令,齐国更是筹集了千车粮草,由号称打不死的小强之称的郑军护送。

    此时的朝歌,由于三年被围困,已经断粮了。

    这是反晋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齐景公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救。

    郑国已经出大兵六百乘,那卫国呢?

    卫国的主力此时基本在晋国前线,前几年追随齐军讨伐晋国,攻占了不少晋国城邑,该些城邑均需分兵驻守,卫国兵力严重不足。

    此外,世子蒯聩叛逃晋国,此时追随着晋军统帅赵鞅,时刻准备着向卫国发起进攻。

    来自齐国的命令,真的很难执行了,但齐国的命令也非常重要且符合实际。这些天,卫灵公真的很头大。

    对了,孔夫子来了,这位全世界最有智慧、知识最为广博的大才,说不定会有办法!

    所以,卫灵公一见到孔子,就直接问道:“关于行军打仗,夫子有何高见?”

    孔子满腔热情,准备了一大堆如何以礼治国的道理前来见卫灵公,哪曾想卫灵公突然问起军事来?

    不要以为孔子对军事一窍不通,至少在理论上,孔子读了那么多书,至少也读过几本兵书吧。

    但孔子打心里讨厌打仗,他甚至认为,正是因为大家都不讲礼了,才会有战争。要避免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礼教通行天下大同。

    孔子在心里长叹一声,卫国,实在不是自己值得呆的地方。

    孔子向卫灵公深施一礼,以感谢国君拨冗召见,然后郑重道:“丘所知者,无非是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排兵布阵这咱刀兵之事,丘实在外行。这就告辞国君。”

    说罢,孔子再次施礼,转身而去。

    卫灵公怔怔看着孔子离去的背影,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他真的真的很尊重孔子,也很想重用孔子,孔子也与卫国有缘,但最终却未能在卫国出仕。

    一开始,是以蒯聩为首的卫国卿大夫势力反对。后来,是来自齐国、鲁国的压力。如今,是现实的问题。

    对卫灵公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挽救这几近失败的反晋事业,是如何应对万一到来的晋国报复。

    夫子呐夫子,寡人何尝不知礼教的重要,但礼教需缓缓图之。礼崩乐坏,已历经几代,恢复礼制岂可能一蹴而就?

    寡人,没有时间了。

    是的,卫灵公确实没有时间了。就在这一年,也即孔子离开卫国后不久,一代明君卫灵公在内忧外患中郁郁而终。

    孔子就这样离开卫国了?

    是的,据说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后的第二天,孔子便失望而离卫。

    而且,这一次,孔子离开卫国要去哪里几乎没有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