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之路
繁体版

第十九章 太极传承之武学境界划分与内功

    “原来这就是太极传承吗?只是空有拳术,却无心法,这么练下去,只怕会走火入魔啊!”

    “或许我可以参照一下武学境界划分与内功心法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了解一下它们。虽然前世这些东西都被大众所误会,可它们却是真实存在的!”

    “所谓武学境界,即一、融会贯通;二、炉火纯青;三、入神坐照;四、登峰造极;五、返璞归真;六、炼虚合道;七、成仙成圣

    而武功按境界大致可分为:1.后天阶段——武术。2.武艺,武学。3.先天阶段——武道(极少存在,对“武”有一定的感悟,开始进入对生命与自然)。

    内功,又被称为气功、道功、吐纳、导引、玄功、静功、定功、性功、修道、禅功、内丹功、内养功、养身功等多种叫法。其原理是人通过呼吸吐纳的方式,从万物星辰中吸入清气,滋养及混合体内的先、后天之气,从而使体内真气渐至充实。习武者修练内功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内功来源于中华武术,尚有许多的深奥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真气为道教和中医的术语。古人认为人体内的真气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是人从娘胎之始便带着的原始能量,后天之气则要后天通过呼吸和饮食来摄取。内功是通过呼吸吐纳的方式,呼出体内浊气,吸入清气(天地精华),通过经脉行气,丹田存气的方式,使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最终达到气力渐增、充养全身经络及脏腑的效果。(注:此气(炁)是古人认为的一种人体内的神秘气体能量,并非现代科学所讲的空气。)练气讲究呼吸吐纳,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渐进。

    武术中练气可以使气充盈全身,从而大大提高劲力、耐力、防护力等作用。武术中运气成劲,由内而外发出的劲力,俗称内劲。

    内功来源于中华武术,尚有许多的深奥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考证。西方人大多不相信这些,解剖学尚未研究透彻,部分内容无法解释。印度的瑜珈中也有类似穴位的理论。瑜珈有三脉七轮的说法,认为人身的中线上有7个生命能源点(七轮),瑜珈的修炼正是刺激这7个能源点,从而达到强身的功效。中国的穴位理论更加详细,穴位不仅存在于人体中线,更存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经络起到一种类似于纲领的作用,20部脉络把人身的穴位贯穿起来。人身有20条经脉,分为正经12脉和奇经8脉。会内功的人可以引导气在这20条经脉走一遍,称之为大周天。

    气功(炁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通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丹田说法各异,有称人体肚脐下三寸的地方为丹田。另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称丹田。内功中意守的重要部位,其位置范围大概在小腹中。武术中提到的丹田多指下丹田。各家的内功理论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各家的内功心法不同。华夏武术门派众多。内家功:太极、八极、形意、八卦等。不论哪一门,都有一种所谓的“气拳”,每一个招势都要静止很长时间,这就是内功的修炼。用行话来说叫“桩功”。桩功只是为了体验气,比如某一个姿势,你要感觉到有热气从脚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间。有这种感觉说明练对了,没有就说明练得不对。当你对于内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练习更加高深的桩功,这时,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如何引导、控制你的功力,并使之在身体里如何运行。

    古代很早就有关于内功理论的记载,但是早期却不称为“内功”,而“导引”、“炼气”、“服气”等这些名称较为多见。东汉华佗编著的《五禽戏》,南宋时期的《八段锦》其实都可以归属于内功的范畴。最早在书籍上出现“内功”二字应该是在清朝时期,例如清末形意拳大师宋世荣(1849-1927)先生所推崇的《内功四经》;清人王祖源(1822—1886)于光绪7年(1881)刊印的《内功图说》,这些书籍上都可以见到“内功”一词。

    《内功图说》内容主要来自乾隆年间徐鸣峰的《寿世传真》和道光年间来章氏辑本《易筋经》。清末《易筋经》刊本里包括12动功易筋经、12段锦坐功、采精华法、行功法、筋骨锻炼法等等内容。

    气功和内功的概念界限可以说是极其模糊,甚至可以说没有界限,若说内功就是气功,这话是没有错的。有人说内功是专用在武术上的名词,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妥当。诸如清末武术家推崇的《内功图说》之类的书籍,里面也记载了12段锦的坐功。但是12段锦也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养生气功,并非一定要用在武术上!有些人又故意窄化“气功”的概念范围,把“气功”说成是那种不系统运气的硬气功,或者是卖艺表演者所用的一些粗浅的功夫,但在很多气功教材上也包括了系统的练气方法,一些名人也将《易筋经》等书看做是气功,所以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内功”一词,确是武术行业中较多称之;“气功”一词确是养生行业中较多用之。

    不管是“气功”或“内功”,都是近代才流行起来的叫法。古代基本都称为吐纳、导引等名。它们的本质就是宗教的吐纳服气之法,此法也可用在医学、养生、武术等等行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