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繁体版

第一百四十七章 高邮王

    苏州和应天的距离并不算远,这些年道路的整修也从未停止过,现在的火车速度上还没有800里加急迅速,太孙的教令现在的效力肯定是等同于皇帝圣旨的,传信人日夜兼程赶回应天。

    第二天,苏州哭庙一事的前因后果就呈送到了皇帝的御案前。

    老朱看后勃然大怒,当然老朱的愤怒点显然不是哭庙一事,而是这件事情很有可能让孙儿背上残暴弑杀的骂名。

    朱标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知子莫如父,小朱的性格朱标还是十分清楚的,甚至在朱标的心中,若是将来小朱君临天下,那应该就是天下儒生的末日了。

    老朱现在思索的是如何帮助孙儿背了这个骂名,至于说该不该做,那也是孙儿回来以后一家人关起门来商量的事情了。

    当天,皇帝的圣旨就传了出来。整顿哭庙一事自然而然是皇帝的意志,为了帮助孙儿,老朱甚至下达了更加苛刻的处理方式,从者不仅仅是被革除功名,而且还会被流放边疆。

    苏州的哭庙案也成了皇帝授意之下的有计划的行动。

    小朱不会去管应天的反应如何,大概的处理过程他也能猜得到,现在需要处理哭庙案的后续影响。

    苏州府是张士诚的旧地,小朱也不得不慎重起来。

    不过得益于前面已经改革了殿兴有福论,现在的张士诚至少不是反贼身份,小朱之后也好操作了很多,收拢吴地的人心本就是小朱此行的重要目的。

    这会小朱正在接见一个“特殊”的人。

    此人现在是一脸倨傲,毕竟是被“请”过来的,有点脾气小朱也可以理解。

    这会大厅内除了李进忠、郭英之外并无他人。

    小朱停下翻书的手,合上书本说道:“先生写的《隋唐两朝志传》远不如《三国志通俗演义》。”

    此人正是罗贯中,听到小朱的点评,也是不怎么买账,回道:“草民所著之书竟然能得太孙称赞,真是三生有幸。不过太孙禁止草民出版隋唐传是何道理。”

    “先生早年也随过张士诚,也该知道将士们的辛苦吧。隋唐传倒也算生动,但是李道宗、张士贵者都是初唐名将,在先生的书中此二人竟然如此不堪。更别提名将苏定方,先生不够尊重这些人吧,毕竟这些人都算的上民族英雄。”

    “殿下言重了,只不过是草民的一本小说而已,何须如此上纲上线。”

    小朱此时脸色一冷,严厉地说道:“若是孤真的要追究,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禁书了。汝贬低东吴,用东吴暗讽我朝莫非以为孤看不明白?”

    罗贯中闻言大惊,直言绝无此意。

    小朱缓了缓,又说道:“孤不会计较这种事情,但是苏定方、李道宗等人绝不容汝等污蔑。你问问武定侯,若是后世有人把他写成奸佞之辈会如何?”

    郭英此时怒目而视,作为武将的他听到小朱这么说早就是义愤填膺,以前就没有少听苏定方的故事,此时也厉声道:“苏定方将军是我等崇拜的军神,汝竟然如此污蔑,着实可恨,这厮当斩。末将的功绩远不及苏将军万一,若是污蔑末将也就算了,污蔑苏将军就是污蔑吾等武人,吾等当同仇敌忾。”

    郭英毕竟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说话的时候自带一股肃杀之气,罗贯中不由自主的退了一步。

    见此罗贯中也不得不服软:“草民愿意修改隋唐传。”

    小朱见罗贯中服软,也说道:“孤并不会过分的干预汝等的小说创作,毕竟是小说。但是黑白必须分明,就像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孤并未计较汝贬低曹真等事。不过孤也有一个底线,民族英雄就该是民族英雄,绝不可写成罪人,汝要明白,汝的书籍可能传阅千年,汝写书要对为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先辈们负责,如若还有下次,孤绝不轻饶。”

    听到小朱说法,罗贯中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连连应喏。

    过了一会,小朱继续开口道:“今天请汝过来,倒也不完全为了此事,另有一事需要汝去做。”

    罗贯中此时假装惶恐道:“草民谢殿下垂青,只是草民行将就木之人,本就才疏学浅,恐怕要耽误殿下大事,还请殿下另请高明。”

    对于罗贯中的反应倒是在小朱的意料之中。

    小朱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先生何不听孤把话说完再做决断。”

    话已至此,罗贯中不得不装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小朱继续说道:“张士诚对于驱逐蒙元,恢复汉家河山是有大功的,昔日张士诚在高邮大破蒙元丞相脱脱的百万大军,至此扭转乾坤,此乃天大的功劳。因此,朝廷决定追封张士诚为高邮王。”

    一直以张士诚忠臣自居的罗贯中闻此也是热泪盈眶,正要谢恩,却见小朱继续说道:“还有一事需要一可靠之人来做,朝廷也知道张士诚还有后人藏于民间,昔日之事就让他随风而去吧,根据朝廷的功大论,张士诚有大功于朝廷,后人理当享受供养,孤想请汝寻访其后人,朝廷准备封其后人为顺义伯,世袭之。”

    见到罗贯中还在犹豫,小朱也明白他在想什么。继续说道:“汝也不必疑虑,昨天的哭庙案当夜锦衣卫就把前因后果查的清清楚楚,若是真想要斩草除根,何必这么麻烦,让锦衣卫暗中去做就是了,朝廷既然封赏张士诚后人,必定信守诺言。高邮王也当建庙享受香火,汝找几人负责此事吧。”

    罗贯中表示已经看不明白这个太孙了。看着昨天对于哭庙案的血腥处理,让他在心中早就给小朱下了一个残暴的评语,刚刚强行干预他的文学作品更让他坚定了这个信念,但是此刻对于张士诚的处理却是惊掉了他的下巴,让他又一次见识到了太孙的胸怀。

    作为张士诚的谋士之一,对于老朱的性格他还是知之甚详的,给张士诚封王立庙绝对不可能是皇帝的意思,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此事正是眼前的太孙主导的。

    虽说因为哭庙案,他对于这位太孙的印象极差,但是给张士诚立庙却是他拒绝不了的事情,对于太孙的阳谋,他也只能接受。

    罗贯中躬身谢恩,表示自己会全力去办此事。

    小朱也不再多留罗贯中,待罗贯中退下以后,郭英还是愤愤不平,进言道:“太孙对这种臭儒生太客气了,连苏定方这种名将都敢瞎编排,臣实在不敢想象我等百年之后又当如何?”

    小朱看了看这个忠心亲卫,又是老朱钦定的亲戚家,再想想他的晚年不详,笑了笑说道:“现在不是正在朝着好的方向改变吗?”

    郭英和小朱没有太多的隔阂,毕竟太孙亲近郭宁妃也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郭英还是气愤道:“俺想到给张士诚封王就一百个不痛快,那些年多少兄弟死在他手上,甚至还有些兄弟受了他的蛊惑……哎……”

    小朱对于郭英也是十分尊重的,也耐心解释了起来:“此一时彼一时,张士诚对抗蒙元的功劳我们也不该抹杀。再者,张士诚在吴地颇有威望,如今既然天下已定,也该要收拢人心了,我等虽说得了天下,但是想要坐稳江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追封一个王爵就能收拢吴地部分的人心,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俺就是个粗人,不过俺知道殿下有雄才大略,俺听殿下的。”

    “孤准备让郭镇和郭景仪去埃及历练,不知武定侯可否愿意?”

    郭英闻言也激动道:“老臣代表全族多谢殿下提携。后辈们不成器让殿下费心了。”

    “苏州出了这样一个大案,接下去的行程也要改一改了,孤打算在苏州多呆几日,武定侯去安排一下吧。”

    郭英闻言也识趣的退下。

    小朱转身对李进忠说道:“把你选的那几个人传进来吧。”

    “喏”

    李进忠并没有多说什么,躬身回应后走了出去,一会进来几个太监。

    这些太监肯定是十分激动的,都是第一次被太孙召见,众人看到了向上爬的契机,这会都是干劲十足。

    小朱也不和他们过多的客套,直接说道:“汝等是忠贤精心挑选之人,必定是可靠干练之人,现在有几件事情需要你们去做。苏州的织造,两淮的盐税,江南的茶税都是朝廷重中之重,孤也知道这里面有些猫腻,汝等今后要借助织造局、制造局等身份为掩护,小心探查。另外,最重要的事情,汝等需要替孤盯紧了江南的世族,若是做得好孤自有重赏。”

    “奴才等谨遵太孙教令。”这几个太监齐声回道。

    虽说小朱通过张士诚做文章拉拢江南的人心,但是小朱也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史上终明一朝江南都是大问题,特别是Judy迁都以后,就愈发失去了对江南的控制,进而让明朝活活穷死。

    现在开始小朱就要未雨绸缪,通过各个渠道监视江南的一举一动,并且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江南的人心,并且防范可能出现的“东林党”。

    小太监们的身份李进忠早就安排妥当,这件事情虽说对于小朱来说是一步闲棋而已,但是李进忠肯定会一百二十分的重视,这也是他立功表现的机会,这些年“八虎”取得的各种成绩已经让他这位太孙的贴身太监有了极大的压力。

    待这些人退下以后,小朱又对着李进忠吩咐道:“传蒋瓛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