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繁体版

第一百零八章 大婚毕

    二月初七

    此时的皇宫早已张灯结彩,各主要宫殿都备足了鞭炮、红色烫金双喜字儿大蜡烛,御路上都铺了红地毯,这些地毯大部分是从帖木儿重金舶来之物,少部分则是村上氏进贡来的特产。

    迎亲队伍中,小朱骑着红色的骏马在队伍的最中间。宋国公冯胜和颖国公傅友德骑着高头大马分居两侧,虽说不是主持婚礼,但是作为亲迎使者,代表了天家的信任,相较于之前和天家的联姻,这重身份让二人更为开心。

    仪仗队、鼓乐队在迎亲队伍前面开路,太孙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

    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一路敲锣打鼓的赶往魏国公府。

    今天一大早,身披凤服,头戴九树九翚四凤冠的徐妙锦就在闺房等候,内心更是无比激动。

    贾氏在旁一个劲的叮嘱女儿入宫后要孝敬帝后,孝敬太子;要小心谨慎,恪守妇道。

    前几日从封地返回的燕王妃、代王妃则是在旁帮助贾氏。

    徐辉祖的夫人徐李氏在府中张罗着大小事宜,魏国公府上众人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前几日徐达早就赐下了丰厚的赏钱,今天一大早又有一份,下人们肯定无比开心。

    不一会儿,小朱率领的迎亲队伍来到了魏国公府门口,问询后,徐达带着徐辉祖、徐增寿穿着朝服出迎。

    此时,信国公汤和穿着朝服站在西边台阶下,冯胜和傅友德引导小朱出围帐,站在大门东边,面向西。

    徐辉祖穿着朝服出来,站在大门东边,说:“敢请事。”

    冯胜跪着汇报完毕,小朱说:“某奉制亲迎。”

    冯胜接到命令,起身,传达给徐辉祖。

    徐辉祖进门告知,引导汤和出大门西边迎接,向东拜两下。小朱回应拜礼。冯胜引导皇太孙进门,靠左行,傅友德拿着大雁跟从。

    徐辉祖引导汤和进门,靠右行。小朱从东面台阶上,站在阁门户前,面朝北站立。

    汤和从西边台阶上,站在西边,面朝东。冯胜启奏行奠雁礼,傅友德拿雁上前。小朱接过大雁,交给汤和。

    汤和跪下接住,起身后,交给身边的李文忠,退行站在西面。

    接着小朱又拜两下,从东边台阶下,出门到围帐处等候。

    汤和、李文忠仍站在台阶上,并未下台阶相送。

    片刻后

    小朱进入魏国公府大门,魏国公夫人贾氏已经站在阁门外相迎。

    小朱又是行礼,拜完后,宫中的教养嬷嬷引导徐妙锦出来,站在贾氏左侧。

    汤和训导徐妙锦道:“戒之戒之,夙夜恪勤,毋或违命。”

    接着,贾氏训导道:“勉之勉之,尔父有训,往承惟钦。”

    燕王妃徐氏,按照之前安排,扮演了庶母的角色,申之曰:“恭听父母之言。”

    嬷嬷们或牵或扶或引导或跟从,徐妙锦乘舆出门,下舆,乘凤轿。

    小朱揭起帘完毕,随后登上辂,侍从按照来时的礼仪。到慈庆宫宫门外,下辂乘舆。到了阁,下舆进入,在内殿门外东侧等待,面向西。

    前几日被升为宁贵妃的郭氏作为此次的司闺引导妃。

    宁贵妃到门外西侧,面向东。小朱向宁贵妃作揖请进,进行合卺礼。

    小朱更换皮弁到内殿,徐妙锦也更换衣服,跟着到了内殿。二人各自就座,东西相向。

    执事者把食案举到前面,女官取四只金杯,斟酒进献。喝完,进献食馔。再次进酒、进饭完毕,女官用两个卺倒酒,合好进献。喝完酒,又进食馔完毕,起身,更换常服。小朱的侍从吃徐妙锦剩下的饭食,徐妙锦的侍从吃小朱剩下的饭食。

    繁琐的合卺礼总算是完成了,徐妙锦也成为了小朱明媒正娶的太孙妃。

    今天一天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不过小朱知道此时婚礼只能说进行了一大半,远远没有结束。

    不同于后世,肯定没有人会来太孙这里闹洞房。

    待李进忠等人收拾妥当后,小朱和徐妙锦来到了寝殿。

    此时的小姑娘则是面红耳赤,心中更是小鹿乱撞,一双手更是无处安放。小朱也好不到哪去,虽说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这种事情总会紧张。不过当小朱看到徐妙锦的手一会捏拳,一会摊开的时候,则是好了许多。

    小朱掀开了徐妙锦头顶的红盖头,此时满脸通红的徐妙锦则是完全低下了头,小朱则是笑着说道:“又不是第一次见俺,怎么还是这么害羞。”

    闻言徐妙锦只是把头垂的更低了。

    小朱见状也是玩心大起,用手撑起了徐妙锦的下巴,身体略微前倾,笑道:“俺听说太孙妃可是巾帼英雄,没想到如此羞涩。”

    徐妙锦也不做回答,只是白了小朱一眼以示抗议。

    小朱笑了笑,挽起徐妙锦的手说起了话。

    小朱开始讲起了这一次在黄土高原上的所见种种,起初因为矜持小姑娘没有开口,不过乱转的眼睛也表示了自己的兴趣。说着说着,小姑娘也开始和小朱说起了话,对于小朱提到的生态农业更是连连发问。

    小朱肯定展示了一番自己的博学多才,之后两人又聊起了徐妙锦的各种经历,无论是因为徐辉祖的性格,导致她童年孤单,还是说差点因此痴迷佛教,或者是在女子学堂的种种,小姑娘越说越兴奋,小朱则是当起了听众。

    直到李进忠前来提醒就寝,二人才躺下。

    小朱肯定不会过度纵欲,毕竟二人都还年轻。

    第二日

    慈庆宫的宫女伺候小朱和徐妙锦起身,二人刚刚起身,一女官就拿着沾有血迹的白布去坤宁宫报喜,徐妙锦瞬间明白了什么意思,小脸一红。小朱更是一左一右用两只手捏着她那红通通的脸带。

    此时徐妙锦则是娇嗔道:“殿下,这里还有人呢。”

    “她们刚刚都没有看见,爱妃莫怕。”

    闻言诸位宫女眼观鼻、鼻观心,一个个恨不得此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小朱也没有理她们,拉着徐妙锦就去用膳。用完早膳后则是出发前往坤宁宫。

    到达坤宁宫后,老朱、朱标、马皇后以及宁贵妃、吕氏早就在此等候。

    这些人脸上则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刚刚女官来报,他们肯定都已经知道了,此时都盼着徐妙锦早日开枝散叶,为了大明诞下第四代。

    之后小朱和徐妙锦在宁贵妃的引导下,分别向老朱、马皇后,朱标、吕氏行礼。

    后续马皇后则是对孙媳妇训话,例行公事以后就开始了对孙儿和孙媳妇的催生。

    此时的宁贵妃早已退下;吕氏带着复杂的神色,也是早就借口离开。

    其他人也没有管离去的二人,由于对小朱的溺爱,爱屋及乌之下徐妙锦肯定也得到了超规格的赏赐,老朱甚至不惜修改祖训录,将太孙妃家放在了东宫妃家之后,当然魏国公府怎么算,老朱就是和稀泥了。

    二月初九

    命妇们按照礼法纷纷来到坤宁宫拜见皇后,去春和宫拜见太子妃,最后到慈庆宫拜见太孙妃。

    经过几天的折腾小朱的大婚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由大婚引发的一些问题,远远没有结束。

    老朱和马皇后的溺爱,到最后,基本上是按照皇帝大婚的规格,办了小朱的婚礼。虽说大臣们不敢直接对于大婚本身说三道四,但是对于大婚中的一些问题还是旁敲侧击。

    由于大婚导致的服饰问题,以及徐妙锦这个明媒正娶的孙媳妇和吕氏这个扶正的太子妃之间的尊卑问题,这些天也困扰着老朱。文官们肯定是坚决拥护太子妃,武勋们则是站位太孙妃。

    最终老朱继续发扬了和稀泥的方针,定下了太孙妃秩同太子妃的规矩,有人建言不妥的时候,老朱早就拿出了准备好的说辞,太子、亲王服饰也是相同。

    此时文官们不得不转而去面对这个问题,后面小朱也是同老朱一样和稀泥,上疏建言洪武皇帝乃是开国皇帝,因此开国亲王秩同太子就不做更改,后续亲王则是冕七章、郡王五章以此类推。

    对于小朱的提案老朱自然同意,并且规定了太孙秩同太子冕九章,也顺带明确了太孙妃秩同太子妃。

    小朱之前一直不提混乱的亲王问题,肯定是夹带私货的,见到目的达成,小朱也开始了一些改革,比如太祖之后的亲王路过地方,地方官吏不需拜见,亲王三卫改成一卫等等,因为没动老朱的蛋糕,一番讨论过后,也是一一通过。

    几日后老朱正式定下了太子妃、太孙妃的礼服冠饰:九翚四凤冠,翟衣深青为质织翟文九等。皇妃、亲王妃不再使用翟服,以常服大衫配以霞帔代替翟服,不能绣金丝龙纹,只能用云霞风纹。规定只有皇后可用袆翟,太子妃、太孙妃可用揄翟。

    太孙妃授册使用金册,同太子妃例。

    马皇后也是下发懿旨,准许新娘子使用凤冠霞帔,以正正妻之位。、

    对于帝后灵活的标准,臣子们只能默默接受,毕竟他们也反抗过了,只是最终从了心而已。他们觉得将来太子妃要是成为皇后,应该也不会嫉恨他们,毕竟还有一群上蹿下跳的丘八抗在前面。

    武勋们则是无所顾忌,有太孙撑腰,支持太孙妃就对了,况且他们心中的太子妃只有常氏一人而已。他们也不知道,将来吕氏能不能扶正当皇后,反正太孙肯定是太子,太孙妃就是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