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汉
繁体版

第三章 起刀兵

    “他今天又没去县衙?!”

    从田庄回来,正清洗脸的董平,听到董杨,今天又没有去县衙署办公,气的将手中的巾布,扔在了水盆中。

    “董家迟早败在他手上,只是可怜我,对不起董家列祖列宗!”

    “叫那个逆子过来!”

    董平长叹一声,让一旁的管家赵安,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都不敢多言。

    对于董杨,董平是头疼不已,生怕哪天,董杨就丢了这乐成县尉的职位,董平并不清楚大汉帝国雒阳的动荡,但乐成的动荡,董平却是能感受到的。

    比起那些黔首丁户,董家是有不少顷田,但跟张氏、邢氏、束氏、沐氏那些相比,是颇有不如,如果不是有董杨得知县尉身份,董家在乐成、河间的日子,恐怕是也要难过几分。

    现在乐成还有河间国下面各县的豪门、大族,都在拼命兼并田地,收纳佃农,组建部曲私兵,董平能感觉到,这乐成甚至河间国,恐怕都要免不了一番动荡要到来。

    董杨过去的时候,赵安跟那名妇人,正带着侍女、丫鬟,将菜羹端放案上。

    “阿翁”

    董杨坐下时,向着董平叫了一声,看了那名妇人一眼,董杨亲母多年前病逝,董平并未再娶正妻,但纳了一名妾室李氏,这名妇人便是。

    见到董杨,董平本想训斥,但对于之前的董杨,董平一直都是惯宠,让董杨变成了跳脱的性子,最后董平也是只哼了一声,拿起竹子箸在案上重重顿了一下。

    桌子上的饭菜种类并不多,有粟米、羹、煮的菜,还有一条鱼,能在吃食中见到肉,这在大汉帝国中,对于丁户来说,只有在祭祀先祖时,才能见到肉食,这年头盐铁都被士族豪右把控,盐巴都是丁户们必须的消耗品,更别说肉食了。

    一整天都没有入食,肚子早已经空了的董杨,也顾不得味道如何,大口朵颐起来。

    董平摆手,示意赵安,还有周围的侍女等人离去,只剩下两人,董平吃了几口饭菜,擦拭了一下嘴角胡须,“县尉之职,现在不能丢!”

    “黄巾贼后,乐成县衙、河间国相府,甚至冀州牧府那边,都不断加催赋税,连我们这等家族,都感觉赋税徭役之重,更别提那些丁户。

    张燕等黄巾余孽,不时劫掠,山中盗贼横行,那些大族之间,也为商铺田地争执不断,我看这一场大乱,怕是为时不晚了!”

    董平不似雒阳的朝廷大员,能够看到整个大汉帝国的处境,但现在的处境,也能让董平感受到一些大变之故,怕是要来了。

    “你这乐成县尉,现在可万万不能丢……”董平苦口婆心的对着董杨说道,以往董平说起这些,董杨总是不耐,今天难得听他说,董平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董杨填饱了几分肚皮,看着仍在言语的董平,向着他说道到,“阿翁,董太后,恐怕要被迁回河间国了!”

    “董太后回河间?!”

    刚用竹筷子,挑起一片鱼肉的董平,初听到这话,还没有在意,随后猛然色变,鱼肉未到口中,筷子便惊的掉落在了案桌上。

    “这……怎么可能,董太后随先帝入主雒阳皇宫已多年,怎么又回河间?”

    董平脸色大变,一时间心乱如麻,久在雒阳的董太后,如果突然回河间,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董平虽然也猜到了,但却不敢说出口。

    “新皇继位,按照惯例,潘王后,是不能留住京师的!”

    董杨说出了董平惊惧的事,“新皇是大皇子刘辩,而非是“董侯”刘协!”

    虽然从雒阳的消息还未传过来,但按照日期来算,董杨知道也不过是旬日功夫,这个消息就要传遍天下了。

    董平张大了嘴巴,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天下早有盛传,先帝喜欢二皇子,想要让二皇子刘协继位,这件事天下人皆知。

    但却是刘辩成为大汉帝国的新皇帝,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变故,董平不敢猜,但以董太后为首的董家失势,却是可以想到的。

    董家在乐成,之所以能圈这么多田地,能抢到那么多的商铺,能让董杨成为乐成县尉,乐成县令、本地豪族等都礼让三分,无外乎都因为那个董平从未见过,但却是帝国中,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董太后!

    突然的变故,让董平一时间乱了方寸,口中只能不停说道,“这可如何是好?!”

    “要避免祸端,必须要让董太后活着回到河间国!”

    “董太后有危险?”董平听到这话更是一惊,“何人敢谋害董太后……”

    说到最后,董平已经说不下去了,敢置董太后于死地的,除过支持刘辩成为新皇的,另外一位帝国顶级外戚何家,还能有谁。

    “不论新皇是谁,董太后毕竟地位尊崇,只要她回到河间国,足够庇佑董家亲族,不至于让宵小之徒得逞!”

    董平也冷静下来,看着铜灯之下的董杨,感觉有些许陌生,却又有些欣慰,只感觉董杨,到这加冠之年,终不似以前浪荡了。

    “就依我儿之策,将董太后护送回河间,再从长计议,所需钱财等,只管从库房中取!”

    董平一拍案桌,如果董太后真被何家谋害了,那真就万事皆空,董家在河间这边,也只能坐以待毙,还不如将董太后接回来,那说不定还会有转机,短期内,董家也不需要担忧破门之灾,任凭何进是大将军,把持朝政,也不可能不顾脸面的一次谋害不成,再当着天下人的面杀董太后。

    有董平支持,董杨也松了一口气,要接董太后回河间,可不是那么容易,要横跨数郡,还要从何进的人马手中抢人,没有钱粮跟人马,根本不可行。

    第二天,董杨起床后,就带着李成,直奔县衙署而去。

    乐成县衙面积颇广,是乐成县城中,仅次于河间国相府署衙和河间王府邸的建筑。

    整个乐成县的县衙,外有建鼓、恒表,经过门塾,进入县衙内,有用于防御的罘罳,然后是正堂等,县衙北边则是乐成大狱跟地牢,大汉各州官衙基本上都是南衙北狱的格局。

    乐成的县衙署内,除过办公之外,还有县令跟小吏的住宅,县令独住于一座庭院中,董杨在县衙内也有一座尉舍,其余小吏就没这个待遇了,能几人共住一处栖身的房子就不容易了。

    “邢县丞!”

    来到县令庭院外,董杨碰到一名比董杨年长数岁的人,向来人施礼道。

    邢松看到董杨后,眉头一皱,随后又松开,他也算是出身河间豪族邢家的人,只不过,他这一支,早年就迁居到了中山郡,他能成为乐成县丞,背后也有邢家推波助澜。

    而董杨又已经与邢家河间鄚县一脉的邢家结姻,算起来邢松跟董杨还是姻亲。

    跟乐成董家一样,从鄚县起家的邢家也是豪族,只是邢家比董家在本地人脉要多不少,邢家现在最出名的人物,是已经被举孝廉的邢颙,但邢颙没有选择出世为官,也没有接受三公辟命,而是隐居游学,但也已经名声在外。

    邢家在河间还有周边几郡,已经开枝散叶,在鄚县、乐成、弓高、成平等多县,都有邢家分支,有如邢松这样担任县丞之人,也有在其它郡县担任郡吏、县吏、廷掾、主记室、亭长等职位的人,虽都位不算太高,但让邢家成为河间本地顶级豪族,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像那些士族一样,成为名门望族。

    对于董杨,邢松以前并不喜,认为董杨行事跳脱鲁莽,所谓的游侠义气,邢松更是厌恶,只认为那是泼皮行径,徒扰乐成治安罢了。

    如果是邢松,他肯定是不愿意让邢家跟董杨联姻的,但他不是鄚县邢家主家那边的人,也无法改变邢家得决定。

    “听闻你又醉酒于刘方等商贾之家,莫要扰了邢家清誉,堕了三娘的名声!”

    邢松一挥袖,向着董杨提醒道,乐成县就这么大,有些风吹草动,便闹得人尽皆知。

    “必不负邢三娘!”

    与董杨结姻的邢家人,家中排行第三,称作邢三娘子,等嫁作董杨后,便要称为邢夫人了。

    进入庭院后,通报小吏,等待县令召见时,董杨低声向邢松说道,“邢兄,今日有事求见于县令,还望大兄相助!”

    邢松还未说话,小吏已经出来,让董杨、邢松两人进去,邢松只能跟了进去。

    “贺县令!”

    进去后,董杨和邢松两人,齐向着里面坐在主位上,一名四十多岁正抚须捧着一卷春秋竹简的男人行礼道。

    “两位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贺县令放下手中的竹简,向着董杨两人说道,所谓铁打的豪族,流水的县令,贺县令也是扬州士族,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他想要在乐成立足,完成朝廷跟州牧要求的赋税徭役,可离不开董家、邢家等本地豪族得支持。

    “两位一起来,可不多见,今日是有何事?!”贺县令看着董杨两人说道。

    董杨率先开口,“今天求见县令,确实有事禀报,黄巾之乱以来,黄巾贼虽以溃败,但仍有不少余孽,藏于山林落草为寇,毁我邮驿打家劫舍,让乐成上下不得安宁。

    为除后患,县尉上下,愿意招募乡勇,荡平乐成周围贼寇!”

    正抚着胡须的贺县令手上一紧,揪下来几捋胡须,让他下巴一阵疼痛,惊疑不定的看着董杨,一旁的邢松也是脸色微变。

    董杨说的确实没错,乐成县周围,确实有不少盗贼,也发生过劫掠商队,抢劫大户粮仓的事,可这种事又不止是在乐成,河间乃至冀州各处,哪里不是这样,甚至不少贼寇,就是跟当地大族暗通曲款,得手之后,私下来个三七分成,贼寇拿三成,当地大族拿的是那个七成!

    县衙对此基本上都睁只眼闭只眼,反正豪族们都有自己的部曲私兵,也不怕被抢,何必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