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石志云与LU-10
长久以来,人类都渴望能够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为此人类已经苦苦寻找了上百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子弹被造出来以后,人们才首次意识到,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能量,并不仅仅只能用来制造威力巨大的核武器,还可以作为一种非常好的稳定能源,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类开始充分重视核能的利用,经过几十年的研发,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核电站先后建造成功,人类距离利用清洁能源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如今,源源不断的电力从核电站中被输送出来,进入到各个城镇、工厂、家庭,成为现代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能源。但是,如何实现可控核聚变,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是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CFDE。
要想实现SDS的建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飞船的动力问题。人类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核反应堆的小型化,但是想要建造超级宇宙飞船,超能离子攻击武器系统等,则必须使用聚变核反应堆,只有它可以输出几乎无限的能量,从而维持这些系统长期稳定的工作。
为此,CFDE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希望利用10到20年的时间,彻底攻破这道难关。这项任务,同样也是NIFT的头等大事。
潘壬炜目前也正在为这个事情头疼着,此刻,他就站在NIFT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前(简称“CNF”)。
早在20年前,NIFT已经启动了第一代CNF的建造工作,后来随着技术进步,NIFT又建造了第二代CNF,也就是潘壬炜眼前的这座。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CNF已经实现了小型化和实用化,但是稳定性一直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材料不过关。
如何寻找到合适的材料,实现稳定的可控核聚变,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潘壬炜望着不断闪烁着预警信号的CNF,陷入了沉思中。
刚回到办公室,电话突然响了,潘壬炜拿起电话:“喂,哪位?”
“老潘,我是老姚,有好消息了。”
老姚,全名姚践首,国家新材料研究院(简称‘’NMR”)院长、勘探委员会主任,也是潘壬炜的老朋友老战友。
“什么好消息,老姚?”
“我们找到LU-10了。”
“啊,真的吗?是真的吗?”潘壬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这次是真的,已经确定了。”
“天呀,终于等来好消息了,都愁死我了。”
“不用愁了,老潘。如果这次真的能开发出来,那么CNF的问题,就可以彻底地解决了。”
“好好,太好了,你抓紧时间搞,越快越好。”
“我会的,老潘,耐住性子,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挂断电话,潘壬炜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下来。LU元素是地球上含量极低的一种稀有金属,它具有非常好的理化特性,最重要的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同位素LU-10具有极佳的常温超导性。如果能够实现工业化运用,那么困扰人类的能源问题,可能就此彻底解决了。
目前,人类研制CNF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磁约束型核聚变堆,优点是反应持续性能好,不需要反复点火,适合作为核电厂、大型船舶的供电系统。但其缺点在于开关火性能不佳,灵活度不够,而且维持强磁场所需的电能成本也不低。还有一种是惯性约束型核聚变堆,惯性约束的好处在于设备可以做小,而且开、关火控制性能也比较好,适合在未来用于飞行器等领域。但其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激光用来点火,而且燃料靶丸制造成本也很高。
鉴于以上两种方案都存在巨大的弊端,第三种方案便应运而生:常温核聚变堆。简单说,就是利用常温超导材料,使得要在1亿度以上才能够发生的聚变反应,可以在室温下就能完成。这里就涉及一种特殊材料:超导体。
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唯一可以实现常温超导的材料就是LU-10,而且它具有非常好的理化特性,是建造常温核聚变堆的不二选择。
但是,除了在实验室里极其苛刻的条件下,才能够被造出来外,LU-10在自然界中一直没被发现,人们一度怀疑它根本不存在。但是,谁也没想到,经过几十年的苦苦寻找,今天竟然真的找到它了,而且含量还不低。
“太好了,太好了,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呀——”潘壬炜坐在那儿,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在西北荒漠深处,靠近楼兰古城遗址的地方,此刻,一队工人正在忙碌着。不远处,一架直升机正在降落,强劲的风力卷起漫天黄沙,让人无法睁开眼。直升机还没停稳,一个矫健的身影便跳了下来,他捂着嘴巴,快步地朝着不远处的工地跑去。
刚冲过去,一个人便立马迎了上去:“石教授,你可终于回来了,我们都等得急死了。”
从飞机上下来的人,正是石志云,他昨天刚刚从家里赶过来,一到单位,便坐上直升机来到了这里。
“现在什么情况?”石志云顾不上满身的灰尘,张口便问道。
“从探测回波看,这是一处富矿区,但是距离地面太深了,超过50千米。”
“哦——”石志云没吭声,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面各种图案和数据清晰可见。
“马上开钻,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打穿下去。”石志云干脆利落地下达命令。
“明白,1号井2号井已经开工了,目前已经钻到了10千米的深度。”
“很好,加快进度,咱们两班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穿它。”
“好的,石教授。”
其实对于这个深度,石志云心里也是没底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钻的最深的井,也不过25千米,而且是在地质条件很优良的地方。当年石志云带领着他的队伍,完成这一壮举时,轰动了全球。但是,从那以后,他们便再也没有突破这个记录了。
临走的时候,姚践首给他下达了死命令,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开采出LU-10,国家无条件地予以支持,需要什么说一声就行。
帐篷外面,一片繁忙的景象。各种工程车来回穿梭着,各种钻井设备被卸下,又快速地被拉走。虽然风沙不断,铺天盖地,但是机器的轰鸣声从未停止过。深度记录不断地被刷新,“18千米、25千米、29千米……”钻头倔强地朝着地底下前进着,坏了马上就会被一个新的取代,钻深记录还在不断地被刷新。
石志云坐在帐篷里,多少年了,他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张、这么兴奋。这些年,他带领着队伍,陆陆续续地发现和开采了很多种国家急需的新元素、新物质,为国家各项基础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唯独在寻找LU-10这件事上,十多年来没有任何进展。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可能他这辈子都跟LU-10无缘了。
LU-10有个非常奇妙的特性,它的金属特征会随着附着物发生变化,这也被叫做伴生特性。有一些金属也会有这种现象,但是顶多也就是一两种变化。但LU-10却有几十种变化,稍不留神就可能与它失之交臂。又因为不确定它是否存在于自然界中,所以即便它是一种理想的常温聚变材料,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放弃了对它的勘测,只有几个大国还在实验室里进行着研究。不过要想实现工业化生产,希望可谓微乎其微。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几乎无法被寻找到的元素,最终还是被石志云发现了。
外面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石志云仿佛跟没听见似的,他知道今天这个发现对于CNF、NIFT、对于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意味着什么。
也许,人类真正的星际航行时代就要来临了。
一想到这儿,石志云整个人都要跳起来了。
忽然,一阵异样的声音传过来,那明显不是钻井设备发出的声音,而且脚下的地面也开始颤抖起来,所有的设施也跟着晃动起来。
“不好,地震了——”多年的经验让石志云一下子反应过来。
他立刻冲着所有人喊道:“地震了,地震了,大家赶紧出去——”
直到这时候,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大家也顾不得收拾东西,立马开始往外跑。石志云一边跑,一边拿起对讲机,冲着里面大声嚷着:
“所有人都停下来,关掉机器,关掉机器,地震了,地震了——”
消息很快传到各个施工现场,工人立马关停机器,切断电源,1号井顺利地停止工作,但是2号井就没那么幸运了。工人还没来得及关停机器,强大的地震波便瞬间袭来,刹那间地动山摇,所有东西都剧烈摇晃起来。
高耸的钻井平台坚持了几秒钟后,便再也无法支撑,轰隆一声倒了下来,井口的压力急剧上升,大量污水伴着泥沙喷涌而出,高度超过了500米。
本来以为1号井已经关停,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没想到1号井的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关停,导致大量气体和污水无法排出,巨大的压力在地底下30千米处汇聚,能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终于整个地面再也无法承受了,
“轰——”
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1号钻井平台发生了剧烈爆炸,冲击波以每秒10-20千米的速度横扫一切,整个钻井平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爆炸结束后,在原来的钻井位置上出现了一个直径超过1千米,深度超过500米的巨大深坑。由于距离施工现场比较远,石志云和他的技术团队有幸躲过一劫,但是整个施工团队遭受了巨大损失,这也是NMR自成立至今,遭遇的最严重事故。
石志云抑郁了。
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没能走出这场事故的阴影。很多跟随他多年的同事就这么突然离开了人世,望着他们父母妻儿撕心裂肺地哭喊,石志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因为这次的选址,是他确定的。
如果不是他发现这个区域存在LU-10,那么所有人就不会跟着他,来到这个地方。如果不是他坚持选址在此,灾难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不是他下令加班加点赶进度,爆炸的威力可能也就没这么大……太多的巧合碰到一起,酿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石志云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那儿,脑海中不停地自责着。
消息很快传到了NMR,姚践首在得知整个勘探团队遭受如此大的伤亡时,也是震惊不已。按理说在那个区域,即便发生地震,也不至于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影响,而且地震发生的时间也很凑巧。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他,这里面肯定没那么简单。
姚践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潘壬炜,立刻把自己的疑虑告诉了他。潘壬炜没有丝毫犹豫,马上答应下来。很快,一支以尚无极为首的调查小组便组建完成,他们乘坐军方专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现场。
当看到事故现场时,连尚无极也被震惊到了。能够造成如此大规模的破坏,除了核武器以外,他实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东西的威力能有这么大。但是很快尚无极就从震惊中缓过来,他吩咐队员马上携带各种专业设备,抵达事故现场最核心位置,开始进行缜密调查。
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各种先进装备很快进入现场,经过测量,现场并没有任何放射性物质存在,空气也是安全的。而且奇怪的是,专门探测LU-10的仪器,在现场并没有探测到LU-10的任何信号。也就是说,那个地方似乎根本就不存在LU-10。不过,调查人员还是有了新的发现,现场的沙土中,出现了一种合成物质,调查人员无法弄清它的成分,理化属性,暂时就给起了个名字,叫“流金”。
调查当天的地震数据得知,当时地震的强度并不是很大,只有里氏4.9级。这种级别的地震,又是发生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基本上都会被忽视掉。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组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最后都统统地指向了一个结论:此次地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自然发生的。
看到这些现象,尚无极一下子震惊了。
他马上拿起电话,打给了潘壬炜。潘壬炜听完以后,并没有发表建议,而是让尚无极尽快整理好材料,返回NIFT。尚无极大概明白了潘壬炜的意思,所以立马挂断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把收集到的素材整理打包,搭乘军机直接返回了NIFT。
NIFT会议室,所有首席科学家齐聚一堂。尚无极详细地向大家展示了在现场收集的材料,以及各种不同寻常的现象。
“这跟我们上次的分析很相近,那股神秘力量可能就隐藏在当地的沙漠中。”一位科学家说道。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想我们有必要对当地整个区域进行一次深入调查了。”另一个科学家说道。
“从这次地震来看,应该是某种我们还未知的能量引起的,能够掌握这种级别的能量,对方的技术看起来要领先我们很多。”又一个科学家说道。
“那大家觉得该怎么办?”潘壬炜问道。
大家都开始交头接耳起来,讨论了半天,并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样吧,我们先等军方的消息吧,看看他们准备怎么处理。”潘壬炜说道。
于是,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正在大家陆陆续续离去的时候,忽然整个NIFT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警告,警告,地震波3分钟后到达……”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警报声又变了:“警告,警告,地震波1分钟后到达……”
潘壬炜立刻对所有人喊道:“马上去安全屋,快点,快点……”
大家争先恐后地朝着安全屋跑去,等到最后一个人进入以后,安全屋的防护门快速关闭,警报声也变成了倒计时:
“1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