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鹤冲天之穿越到武林世家
繁体版

虽千万人我亦独往

    前面不远就是边墙,年久失修,那儿有个小小的豁口,周围也没有敌台,正是潜越边境的好地方。

    徐鹤他们昨天本来就是从这个豁口进入草原的,见到瓦喇人往那边去,自然知道了他们的意图,不禁有点着急起来了,因为边墙的里边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落。

    就在前方最后一个瓦喇人消失在边墙的豁口上之后,徐鹤他们迅速策马跑了过去,在确认瓦喇人真的走过去了之后,杨进一挥胳膊,一行人沿着倒塌的豁口登上了边墙。

    站在边墙上很容易看见瓦喇人行进的队伍,走得松松垮垮的。

    杨进毕竟是年纪大些,有见识,而且虽然他不担任正经军职,但他也是军户世家出身,军中事务该懂的他都懂,当即招呼年轻的夜不收们说:“快,就在这边墙上点起烽火。”

    士兵们齐声应诺,立即四处散开收集柴火。这儿不是正经的烽火台,如果是烽火台,会常年储备着足够的干草、狼粪,随时可以燃起烽火,但是现在就麻烦了。

    好在这段边墙只是夯土筑成,上面早已长满荒草,高的都有一人多高,天干地旱的,大部都已枯萎了,只是狼粪不好找。

    徐鹤也学着大伙的样儿,抽出腰刀去割柴草,可是他虽然武功练得高超,却几乎没干过什么农活,上手不一会儿,手就被割得鲜血淋漓。

    夜不收士兵们都是干活和野外生存的好手,不一会儿就收集回来一大堆的干草,有几个士兵还从边墙上的草丛里找到了一堆堆的干狼粪。这下好了,大家把燃料堆到一起,很快就点上了火。

    火焰冉冉生起,越烧越旺,一道淡灰色的烽烟升上天空。

    杨进看了看天空,不太满意,烟不够大,风却够大,烟色也不够浓,升上天空后没有多久就被吹散了。

    夜不收小队的队长叫做韩老六,比徐鹤大上几岁,笑嘻嘻地拽着徐鹤来到火堆前,嬉皮笑脸地说:“鹤哥儿,咱们来比比,谁撒尿撒得远,嘻嘻嘻……”

    “别闹……”

    徐鹤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就见那个家伙已在解裤子掏家伙了,顿时满头黑线,刚要躲开,却只见边上的几个夜不收也嘻嘻哈哈地围上来,围着火堆一起开始掏家伙。

    徐鹤求助地回头望望杨进,只见这老小子却一副有好戏要看的样子,冲徐鹤直挤眼睛,还笑着说:“别害羞,你也掏出来。”

    没等徐鹤反应过来,只听“哗…哗…”,一叠连声的放水之声响起,只见西北城头风云聚,四海龙王齐布雨,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片银河落九天,大伙儿放出一支支水柱,轰轰烈烈地浇向地上的火堆。

    “这不把火浇灭了?”

    徐鹤还在疑惑,却只见火堆被浇得渐渐熄灭下来,不一会,忽然一股浓重的黑烟从火堆下翻滚着奔涌而起,熏得他们眼泪直流,转瞬间,黑烟汹涌着冲上了天空。

    这样的烟柱,相信几十里外都可以看到。

    首先看到的当然是离他们最近的那帮瓦喇人。

    自从十几年前,汉地的那位年轻的皇帝任命自己为镇国大将军,亲自带领部队上阵厮杀,打得瓦喇一方尸横遍野,从此之后,瓦喇人再也没有动过南下的心思。只是最近以来,听说那位皇帝已经驾崩,瓦喇人才开始又动起了心思。

    动心归动心,一时间,还没有人敢当这个出头鸟。他们集结起来,反复商议,推来搡去,犹豫不决,却反倒被汉人的探子获知了风声。

    现在这一支进入边墙的瓦喇人,正是他们部族中最为偏僻的一支人马,名叫图瓦部,正是因为他们势单力薄,才被排挤出来,第一拨进入汉地,试探汉人的防备。

    这帮图瓦人的首领叫粘罕,是个三十多岁的粗壮大汉,十几年前,他曾跟随瓦喇大军进入过汉地。瓦喇人生存艰苦,寿命都短,十几年前他还是个孩子,随着大人进入过汉地,而现在还能上马弯弓的男人,已经少之又少,新生代的青年瓦喇几乎已经不知道汉人的长相了,这个粘罕就成了识途的老马。

    身后的天空中忽然升起浓重的黑烟,让大部份瓦喇人都莫名其妙,他们就没听说过汉人是怎么防范他们的。带队的粘罕倒是知道,但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呢?也许这个黑烟根本就没有人看到呢?

    另一拨看到黑烟的人,就是离开边墙十里左右的那个小村落。这里说是个村子,其实也很难算得上是个村子,因为这里只有五六户人家,二三十人口,也没有种多少地,平时还是以放羊为主,生活习惯其实也和瓦喇差不了多少。

    这个村子里第一个看到远处边墙上的烽火的人,正是徐大有。昨晚上他就借宿在这个村子里,这会儿刚刚走出睡觉的小土房,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正好看见天边那席卷了半边天空的滚滚黑烟。

    徐大有睁大了眼睛,仔细辨别着黑烟的形状,不一会儿,他就从烟束的多少解读出了其中的信息:“来敌五十人,半个时辰到……”

    总有一些文人墨客,以为熟读了几部兵书,就可以羽扇纶巾,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他们哪里知道,军队中具体的组织和运作的方法!像这种烽火传讯的信息,就好像后世的电报密码,没有专门的系统传授,外人何由得知?兵书上会写这些?兵书上恐怕连军人用什么刀用什么枪都不会详解。这些都是军事机密,都只在军队内部和军户家族中进行传承,怎么会写到文人的书本之上?

    也只有像徐大有和杨进这样的军户家族,无由进身于官场,却一代一代默默无闻地传承着古代军队的军事技能,悄无声无息地履行着守卫边疆的职责,哪怕他们被文人视如无物,被文官视同猪狗。

    徐大有立即翻身上马,围着这个小村子跑起了圈子,一边跑一边大声嘶吼:“乡亲们,鞑子就要来了,人不多,大家听我的,老弱妇孺赶上羊群往南走,青壮拿上兵器,骑上马,随我御敌。”

    一时间,平常吊儿郎当的徐大有,竟然像换了个人一般,显现出一番古之侠客慷慨激昂的风采,晨风吹动他的须发,他独自立马风中,昂首北望,萧萧然一片肃穆,仿佛虽千万人我亦独往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