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卡牌:我打造神话卡组
繁体版

第十二章 【普渡慈航】

    “说起来,斗虫会貌似是由赛方提供素材、选手现场制卡,以我的实力,未必不能在这市级水平的比赛里披荆斩棘,走到最后。那样的话,可就赚大发了。”

    何年闭目思考,继续想道:

    “而两个月后的中元祭,首先是报名门槛更高,一整套场景牌再便宜也抵得上桃源市中心一套房;其次是竞争激烈,要对上全省天骄。可相对应的,比赛提供的素材和获胜后的奖励也会更好。”

    何年略微琢磨,感觉这些比赛的设计还是挺合理的。

    先是设置一个基础门槛,阻止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过来骗素材。

    然后将成功跨过门槛的人投入到一个情景里面,通过不断投入素材,来将平庸者和优越者的差距拉大,然后任由他们“捉对厮杀”。

    直到最后,胜利者诞生,享有一切。

    “这特么不就是养蛊吗?”

    无意中咂摸出比赛真谛的何年忍不住爆了个粗口。

    有道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想他堂堂“蛊道祖师爷”,却也难逃被人养蛊的命运。

    可就算这样,他也想当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蛊王”。

    “唉。”

    想到这里,何年轻轻叹了口气,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再造一张怎样的虫类牌。

    继续走蛊道当然好。

    可作为制卡师,尤其是新手阶段的制卡师,在可操纵卡牌数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打造两张相同性质的卡牌。

    那样的话,战术过于单调,很容易被对手找到克制之法。

    何年还是想将这些和蛊有关的点子留到比赛上坑人用。

    其实在他看来,这次借学校的力制卡,完全可以试着走一下“王道路线”,就【虫】这个类别本身大做文章。

    和精灵世界一样,在这里,虫类也因其极低的危险性,成为了广大新人卡师起步阶段的不二之选。

    就比如,那部由九州卡师联盟出资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捕虫少年》,就剪辑了许多见习捕御师拿着空白卡牌和铁棍砖块跑到野外去捕捉虫类生物的画面。

    在如此大的群体基数下,擅长虫之一道的高手自然不少。

    何年就听说,东瀛行省那边有个叫板木的强化师,历经二十年,将平平无奇的黑纹蜂培养到了足以屠龙的程度。

    虽说高中生比赛中不可能出现这种超规格的高手,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这个虫类发展至臻巅峰的时代里,碰上几个颇通此道的选手那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他的小金蚕现在又处在发育阶段,战法主要还是凭着“奇诡”。

    硬碰硬的话,多少欠缺一些。

    所以新卡的打造方向,就是要弥补这点不足。

    极致!霸道!

    当然,也要抓住知识优势,让人捉摸不透!

    诸多要求叠加在一起,可何年还是在极短的时间里想到了一个志怪角色——【普渡慈航】!

    首先申明一点,这家伙和那位大名鼎鼎的慈航真人可没有什么关联。

    其出自《聊斋》系列故事中,既非佛,也非道,而是一只有着千年道行的蜈蚣。

    只是不同于那些整天就想着吃人的妖怪,它的手段和想法就要高明许多:

    它先是在山河动荡之际,凭着一身神通,成为明朝国师,享受世人供奉。

    等到时机成熟,便直接动手,通过篡夺大明国运,来让自己化作“真龙”。

    只从表面看,它就是个和蔼可亲的僧人。

    战斗时却可化作“假如来”,通过释放【索命梵音】来对敌人进行精神控制。

    亦可显化出本体——千年蜈蚣,以几近化龙的恐怖体魄遁地穿山、搅湖撼海。

    就凭这样的强度和“军火库”,别说新手期,培养得当的话,再高几个级别的战局都足以应付。

    这还只是其本身价值。

    从经验积累的角度来看,制作出这张牌,对他以后佛类卡牌的打造也很有帮助。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还是要谢谢智远和尚啊。”

    何年将念珠握在手中盘了又盘,将手机划到与智远的聊天界面。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早上遇到这个家伙,他其实很难想到【普渡慈航】这个点。

    就是想到了,也很难获取佛类素材。要是自己订做,只怕黄瓜菜都凉了……

    “智远师傅,我有个朋友对老物件也特别感兴趣,他看了我从你那买的念珠,说什么也要让我联系你,看有没有别的佛门物品卖,他也想买几件。”

    编辑好文字后,何年点击发送。

    接下来十几分钟,智远和尚都没有回复。

    也不知道是被城管放狗撵走了,还是生意太忙没时间看。

    何年也没再多管,反正有小金蚕做底,这张卡又不是很急。

    万一催促的太急,让那奸商以为自己很需要这些东西而临时加价,即便不是自己的钱,也会觉得亏得慌。

    “呼。”

    伸了个懒腰,何年放下手机。

    正要玩会儿游戏,一通电话却在这时打了过来。

    用余光扫了眼联系人信息,见是班主任来电,赶忙接通:“老班有啥指示?”

    “今天找时间过来一趟,兰主任要和你说下资源发放的事。”电话里传来班主任的声音。

    “效率这么快?”何年心里一惊,嘴上却是飞快说道:“行,老师,我马上过去。”

    说完,电话挂断。

    简单收拾一下,何年就拎着校服出了门。

    来到楼下,404路公交车准备就绪,他一上车,就直接出发。

    没几分钟,就来到了学校门口。

    在这个时间点,刚刚结束资格考试的高二生还处在放假阶段,高三生也都在家里准备几天后的高考,学校里只剩下课业最为繁重、精力却最旺盛的高一生。

    说来也巧,何年赶到学校的时候,教学楼上的时钟正好“当当当”地敲了三声。

    代表上午九点到了,这正是学生大课间的时候。

    因此,当何年从车上下来,远远地就看到一群人从四四方方的大楼里跑出来,好似一窝蜂。

    其中有些眼神好的,注意到了何年,或者说,注意到了他旁边这辆画风清奇的公交车。

    于是个个呼朋唤友,对着门口方向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