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蓉哥儿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七章 领取年物

    在祭祖之前,贾蓉还做了一件事。

    发放年物!

    每到年关的时候,宁国府作为长房嫡脉,承担着管束和照顾京城八房族人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庄头们进京缴纳租子,京城族人也能分润一些好处。

    当然,肯定不会太多。

    往年,贾珍当族长的时候,是一匹棉布、一袋下用常米、一斤猪肉。只有这些,说是年物,实际上就是救济金。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发放。是挑选那些困难户。但凡家境稍好一些,就失去了资格。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

    而如今,贾蓉成为代族长,立刻宣布让全京城的八房族人,按户头到宁国府来领取年物。

    听到这个消息,千家万户全都兴奋了。

    嗯?今年他们也能领?来到宁国府院里,看见堆放在月台上的年物种类,族人们更是眼睛一亮。

    “今年的年物这么多吗?”

    有人兴奋说。

    只见月台上堆放了大量的物资,有棉布、米谷、杂粮、还专门摆了几台肉案,杀鸡宰鱼、猪羊肉分开半扇子,吊挂起来给族人们宰分。

    在厅柱下摆了桌案,一把雕花纹椅上铺着大狼皮褥子,贾蓉披着猞猁狲大裘,正手执朱笔,亲自给族人们签押对牌,去领取年物。

    来到宁国府正院的京城八房族人,全都在宁府小厮的吩咐中,整整齐齐排好队,到贾蓉面前领取对牌。

    “贾玫是吧?”

    贾蓉端坐桌案后,瞧着弯着腰身,满脸拘谨笑容的中年人,“你儿子茂哥儿我知道,在族学里考上了进士班,是个有天赋的。好好培养一下,说不定将来能考个举人老爷呢。”

    “多谢老爷夸赞。”

    提及儿子贾茂,贾玫露出几分骄傲,大着胆子道谢。

    贾茂,就是后街的茂哥儿,贾蓉刚穿越过来被孙嬷嬷取笑的那个,虽然在义学里勤奋苦读,但相貌丑陋,自来就不被人喜欢,被人说嘴。

    举人,便是他在科举仕途上的极限了。——当官也是要看颜值的。相貌太丑了,考官即使录取了也是会罢黜的。基本上进士无望。

    不过,贾蓉仍然很看重。

    科举无望,就当不了官了?他贾族可是世袭勋贵。可以让贾茂进入京营里走武职路线。——谁说兵营里就不需要读书人了?需要!非常需要!

    “来,这是你的对牌,去领取年物罢。”贾蓉亲自签押对牌,交到贾玫的手中。贾玫扫了一眼,忍不住面色潮红,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多谢老爷,多谢老爷!”贾玫拱手作揖行大礼。

    尽管他比贾蓉辈分高了一辈,但却恭恭敬敬的喊着老爷。

    “喊什么老爷,叫族长。”

    贾蓉微笑,纠正贾玫的错误。

    “是,多谢族长。”

    贾玫知错就改,连忙改了口,对着贾蓉恭敬行礼。

    “好,去罢。”

    听到满意的称呼,贾蓉含笑点头,摆摆手让贾玫离开。

    贾玫拿着对牌,来到领取物资的地点,有宁国府都总管赖升接收对牌,故意环视众人,大声喊道,“贾玫实领棉布两匹、常用上等米二袋、大鲤鱼两尾、杂货一份、猪羊肉各五斤,当堂领讫,确认无误。”

    听到赖升的喊声,院里的一众京城族人,全都兴奋议论,每个人都心潮起伏,身体里燃起火焰。

    腊月冰冷的空气,都熄灭不了他们此刻心底的热情。

    仿佛这个冬天都温暖了许多。

    许多人都在议论,但宁国府族人都没阻止,反而任由他们议论,大声夸赞贾蓉的仁善之名。

    在众人兴奋的目光下,贾玫领取了年物。

    两匹棉布就不说了。

    那两袋白米,虽然在庄头的账单上被称为“下用常米”,是给府里奴仆小厮吃的。但放在市面上,却是一等一的“上等精米”,寻常家庭根本吃不到。

    大鲤鱼虽然价钱低,但也是肉类,孩子们能尝鲜,不必花钱买。

    杂货一份,是个小口袋,里面装着榛、松、桃、杏囊为主的杂粮,还掺杂着蛏干和干虾,让人暗暗兴奋。

    至于猪羊肉,那也是每样五斤,他来的最早,选取的都是最肥美的,让一众排队的族人暗暗羡慕。

    然后问题来了!

    这么多年物,他一个人怎么拿呢?

    其实,在贾蓉准备年物的时候,就有小道消息传播出去,一众京城族人都知道今年发放的年物很多,所以一家子都来了,正在门外人山人海等候着呢。

    此刻,有宁府小厮帮忙,帮着贾玫拎着年物走出门外。

    霎时间,等候在门外的族人们,忍不住哗然议论。

    尤其是贾玫的妻子孩儿们,更是忍不住兴奋的围上来,激动的说,“孩子他爹,这都是今年领的?”

    “没错,都是咱家的。”贾玫高兴道,大声夸赞贾蓉的慈善,说:“族长亲自签押对牌,赖总管发放物资,每一样都只多不少。你瞧瞧,我来的最早,排在头一个,选的都是肥膘肉……”

    此言一出,贾玫媳妇满脸喜悦,忍不住大声赞叹贾蓉,说族长真好,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了。

    然后便抢过白米、猪羊肉帮丈夫分担压力。

    而孩子们,也抱住棉布、接过大鲤鱼和杂货,兴奋的欢呼。

    霎时间,因为年关到来而紧巴巴的家庭,突然富裕起来,有了对生活的盼头,被腊月寒风吹拂的身体都有了热乎劲儿,整个人精神奕奕,绽放灿烂笑脸。

    然后一大家子人,在无数双羡慕的眼神中,充满欢笑的走远了。

    贾玫一家走后,第二个人也出来了,同样拎着大量物资,满脸喜悦激动的笑容,瞧见家人就兴奋大喊,“快过来帮忙——”

    霎时间,围在宁国府门外的族人们,再次哗然议论。

    然后,充满期待的望向宁国府,希望看见自家男人的身影。

    而也有不少妇女,此刻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