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2015
繁体版

20151023 沈阳 晴

    要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不是好处都没有,就因为昨天去了一家公司面试,还考了几条SQL,反正我觉得自己写的内容绝对没有问题,只是他们还用视图的方式去处理,这个还真难到我了。但是因为写得快,而且内容在我看来也挺简单的,估计这个应该没问题了,不过这只是一个单方面的没有问题。这次不是它不选我,而是我不选它!我只说这是一家做药品存储系统的公司,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一个人找工作都一个多月,一天到晚还这么挑剔,有意思吗?实话说,我刚从那家上市公司在沈阳的分公司出来后,我也一度觉得。这个工作有前景,应该是个可以让妻儿丰衣足食,说不定还能让我实现点儿人生价值的活计。可是,一想到一个月的底薪只有两千出头,我的心里真是绞绞的痛,且说不出来的难受。不过说了是底薪,所以提层就显得特别重要。9%的提成,想想超过11万就能提1万块呀!我这心里的算盘是一通的噼里啪啦,一度都觉得自己好像看到豪车和豪宅。当然还有一些前期约束上的细节,反正负责招聘的人说你前半年的收入会非常非常的少,当然几年后,会有极大的改善。我相信当时我对面的那个人没有骗我,但是我还是会选择放弃,因为除了给基础少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性格和公司模式的认同。

    先说我的性格,我说自己不贪那是假话。我很贪,但不是一个很好钱的人,只知道收钱,不知道怎么用。我的贪是希望我能用最快的速度赚够一笔可以即支撑我的梦想又让家人无忧的钱。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梦想有点虚,而家人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不能做以虚换实的假事儿。而这想法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抑制的我的这种贪。我也知道我求稳有时几乎让我失去决大多数挑战的勇气,可以讲在很多方面我就是一个懦夫,对于承认这个事实也没有什么好羞怯的。这不是换取某种可怜,我只是在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东西时,我才会贴合它做出最容易让自己做出选择。至于那么点儿底薪真的对我没有多么大影响,找这么多天的工作了,什么人没遇到过。而且我还觉得这家公司可能短期内,还会有一定的成长。可是预判归预判,但是还是不能选择这样一家软件公司,因为我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被金钱驱使的人,就为了9%的提成,有的人可能会为钱,有的人可能会为面子,反正以我的性格很难保证在入职后,不与别人发生冲突。我昨天还问了一嘴,他们说现在已经20多个实施的了,我的妈呀!多可怕,东三省加河北,四个省内,要想保证这个些人都有活干,一年至少要有200单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想的销售能力,一个企业爆发似的猛增不是从来不会有人查觉危险,但是膨胀后的塌陷,是很少有人有能力来处理好这个问题的。上市公司又如何,有人相信我的眼泪吗?当然还有经常出差,这让少看了多少眼儿子,要是这样,我留在BJ好不好?

    当然相比个人性格的问题来说,这可能与我对他们公司模式的不认同来说这是天平上的一个小法码。你说我觉得这家公司会有问题,我不去,那如果苹果、google要我去当高管,而且告诉他们公司已经出现很多问题了,我会不会去?当然会,我还觉得我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呢。当然这只是一小段意淫,我太了解自己能干点儿什么了。设计这个公司这种模式的人,上层利益考虑得太多了。我觉得他们开始设计时会这么想问题,如何保住自己固定的利润,他们之所以会给起一个很高提成就是因为软件是一个可以复制的东西。在发行量越来越大时,软件的成品会渐渐接近于零。于是,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可是每个月高薪养一个些人肯定是有风险的,而且人很容易怠惰。我要是领导我也会有这样一种担心,可是我不能就此就把问题和风险推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推给低层的员工。这样就会导致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底层的员工会出很强的竞争的意识,要知道这种意识用来打天下,绝对是无往而不胜。可是这种意识要是只在企业内部发挥,怎么办?这个事就是不可避免的吗。

    我随便说一个假设。因为你面对对方是一个企业里面有一群人,人家的老板,即精明又苛刻,这里无意讽刺中国企业主,但多数人给我印象真是这个样子。老妖那样的老板绝对是极品。你的产品要垄断这个行业趋势去买,谁都知道就会遇到这个行业每一个,这点就与概率没有什么关系了,是每一个企业。但对于实施的人来说,他可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企业愿意花个大价钱,只买点玩意,而另外一些企业会总想花小钱办大事儿。有经验的实施人员就会渐渐甄别出一些企业的特质。我不想把人性说得太恶心,那样会显得我心里太脏,反正我心里不干净是肯定的。我只想说,有经验的人会不利用种手段去争取肥差?可是没有经验的人怎么办。也许优胜劣汰是天则,可是我一直觉得天则只适用于物种之间,同种之间要是强调这个原则就太残忍了。

    有人会说,你又没去这家公司,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你怎么敢断言人家没有一套平衡机制来处理这些问题呢?可是就算他有又如何呢?人是很复杂的东西,公司是有制度,可是制度的也是靠人的行为体现的。你说有人没事就请分活的领导去吃个饭,和我这种从来愿意和领导同桌吃饭的人比,领导会更愿意把那些“肥差”给谁。我不认同那家公司,不是说那家公司就一定没有发展,只是我发现他晚了,如果我是其中的元老,我还会为这种制度摇旗呐喊呢。因为公司可是保住我们元老利益呀!可是就如朝代更迭一样,这不就是体制僵化吗?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句我妈常说的话:“人呀!能挣会花是本事。”这话放在公司层面怎么解读,公司有公司应该承担的风险,就是没活的时候我也养着大家,员工也应该承担员工的风险,就是我努力了也可能上升通道很窄。

    当然也许人家老板比我高明,人家这个制度就是创业之初,用两年后,人家转型了。换一套制度,也许就是加两个人,调查一下,找个由头。但是我永远不会愿意去相信最开始敢想敢用这种方案的人会在转型出一个多么好的点子。还是那句话,他们管理层的底层代码已经定了,大局就基本已经定了。希望这家公司好运气吧。

    一定会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声音。多年日记没话找话的本事我是练出来了。我说说我那份贪是为了什么。现在的人都要快,要赶紧见效益,结果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后期风险。然后很多老板就会怒吼一声:“赶紧给我解决!”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常情归常情,随着时代的推移,我们未来面对的客户也都会是有见识一代,人家什么没见过。所以那种抄袭,对付就是在自寻死路。我就要先有一笔预算好的资源,然后觉得自己在那个领域有点儿心得,再看资源够不够就扎下去。一点儿一点儿的磨,给员工很好很好待遇留住他们。我不怕他们干点儿私活什么的,因为前期我会在工作时间内充分的“榨干”他们,但同时也会榨干我自己,如果他够强,跟得上我的思维节奏,那好呀!他私下里干什么我才懒得管呢。一定要磨出一个让我满意精品,这事儿才能出手。有人说,你傻呀!你不会找风投,等你攒够了钱,黄瓜菜都凉了。其实我也知道,我心中好点子都错过了无其数了。你可以当我是在逃避什么,可是我只说一点,我有耐心,风投会有耐心吗?我是不关心市场的,风投会不关心市场吗?何况我又没什么风投的人脉,不过就算有那我也不会找,有找人的时间,还不如让自己离兴趣和梦想更近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