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笑长歌
繁体版

第三百八十章 会试开始

    李安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是有了大概猜测,不然也不能免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谁又能免俗呢?

    前世的时候,有一种说法,高考乃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

    这句话不一定对,但是事实证明,从高考结束开始,大部分人的命运从此得到了改变

    而古代科举比后世考任何大学还要来的重要

    后世再厉害的名校,毕业后也有混的不如意的

    但是科举跨越的乃是阶层,一旦金榜题名,哪怕不得重用,也是官

    谁又能免俗呢?

    其实认真算起来,李安也算是押题了,只是他押的是大概方向罢了

    几人快到门口的时候,小桃提着一个包裹走了过来,行礼道:“李公子稍等”

    “子谦,我们就先走了!”

    顾廷烨和文炎敬有些羡慕,齐衡则是神色有些黯然

    三人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

    “李公子,这是我家姑娘给你做的新衣服,还有一副护膝我家姑娘说,如今天气虽然不冷,但是晚上有些冷,让李公子注意保暖姑娘祝李公子蟾宫折桂,独占鳌头”小桃说道

    “替我转告你家姑娘,就说她的心意我收到了,让她不要担心”李安说道

    “是,公子可还有别的话?”小桃问道

    “等会试结束,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登门提亲的”李安说道

    “奴婢记下了,公子若是没有别的话,奴婢就回去了”小桃说道

    “去吧”李安点了点头

    小桃把包裹交给德生,行了一礼便走了

    ……

    马车上,李安打开包裹,之间里面装着一套迭的整齐的衣服,和一副护膝

    衣服布料是加了厚的

    今年会试是在九月中旬,古代用的都是阴历,差不多等于后世十月底的样子

    而且古代的天气比后世冷的早一些,冬天也更冷一些

    如今白天已经有些凉意了,明兰特意给李安做了加厚的衣服,还准备了护膝,就是担心李安夜里冷

    李安感觉心里一阵温暖

    ……

    暮苍斋,是明兰搬离寿安堂后,为自己的小院起的名字

    这个名字乍一听,好像给人一种苍暮之意,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诗中的“日暮苍山远”

    象征她和祖母之间的祖孙情谊

    同时还有生活艰辛,却依旧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此时明兰坐在书房的桌前,手托着下巴,怔怔出神

    其实她很想自己把东西送去,祝贺李安几句

    可是如今她已经及笄,已经不方便和李安见面了,只能让小桃送去了

    “姑娘,姑娘!”

    小桃一边喊着一边小跑着进了书房

    明兰回过神来蹭的一下站了起来,问道:“东西送过去了?”

    “已经送到了”小桃点了点头

    “话呢,没忘吧?”明兰问道

    “没忘,都说了”小桃说道

    “那…”明兰脸色微红道:“子谦哥哥又什么话让你带给我么?”

    “李公子说,等会试结束,无论成绩如何,都会来家里提亲”小桃说道

    “子谦哥哥说这些做什么”明兰既羞又喜

    “可能是李公子知道姑娘等急了吧”小桃打趣道

    “臭小桃,谁等急了?”明兰羞恼道

    “姑娘这段时间一直魂不守舍的,还说没等急”小桃一脸无辜道

    “臭小桃,你还敢胡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明兰羞恼的挽了挽袖子

    她哪里是等急了,只是有些彷徨罢了

    既担心李安考不中,又想着出嫁后,就要有另一番光景,心里乱糟糟的

    倒不是说明兰在乎功名,只是她出身在盛家这样的人家,更明白科举对于学子的意义

    “姑娘,奴婢知道错了”小桃连忙求饶

    ……

    三日时间转眼而过,到了会试之日

    会试的场地还是在当初乡试的贡院

    贡院本身就是为会试准备的

    一大早,李家一大家子全员出动,就连怀胎七个月的大嫂嫂都坚持要送考

    李安知道今日送考的人定然非常多,不想让大嫂嫂去,但是张清非常坚持

    最后还是李平说,到时候不让张清下车就行了

    一家人乘坐两辆马车,往贡院而去

    路上,刘氏抱着孙儿,跟他说让他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跟他叔叔一样,参加科举金榜题名

    李瑞哪里懂这些,不过这些天经常听祖父祖母和父母说,也知道状元是最厉害的,叫嚷着以后要考状元

    把李南和刘氏逗的直笑

    马车距离贡院还有两条街,就被堵的走不了了

    李安他们只能下车步行,留下大哥陪大嫂在马车里等着,刘氏和李南送李安去考场

    抽签提前一个月就已经完成了,李安和顾廷烨他们都不在一个区域

    路上李安听到一个消息,齐家已经把樊楼包了下来,一直包到会试结果出来,为齐衡庆祝

    好似齐衡必定能够考中一样

    李安听到这个消息微微摇头,他可是知道齐衡这次根本没考中,等到新君继位,加开恩科才考中的

    虽然因为他的存在改变很多事情,不过李安觉得,科举的题目应该不会出现改变

    齐衡大概率还是考不中的,平宁郡主这么干,等齐衡落榜后,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李安甚至怀疑,原剧中齐衡参加恩科的时候,要不是憋着一口气,考中让平宁郡主去盛家提亲,那次也未必能考中

    来到贡院门口的时候,官差已经在搜身了

    会试搜查比县试和乡试还要严格几分

    等父母叮嘱完,李安便带着东西去排队了

    过了大约一柱香,轮到了李安,核查完身份,被放入了贡院

    一番搜身后,李安根据号牌,找到了自己的号舍,收拾了起来

    李安收拾好,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外面传来了封院的喊声

    也预示着会试正式开始了

    前面考的是经义,虽说要看自己的理解,但是这玩意对于李安这种过目不忘的人来说,其实非常简单

    和县试乡试不同,会试只考经义、诗赋和策论

    分别考三天,一共持续九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