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禄
繁体版

第11章 何仙姑

    何琼此时刚刚恢复意识,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只能在年富力强的仆妇搀扶下,来到船舱里的一处房间。

    别问为啥女仆里面都是中年妇女,别问!

    这个房间以何琼的眼光来看,颇为简陋。

    这不奇怪,隗烨一家是传统的士人家族,习武读书,经营土地这些有,但做买卖,尤其是做水路买卖,确实是全无根基。甚至住在靠着济水的历城县,但家里目前只有隗烨因为前世的积累算是天生会游泳。如此,自然也就没有船使用。为了方便,他们是租了一条船,签了傅要。(一种写在木板或其他载体上的契约,类似虎符,双方各执一半。)

    但既然不是自己家的船,那自然就没法大改。而这条船,原先可不是游船画舫,而是跑运输的货船,条件也就差了点,甚至此时在舱底还压着一些货呢!而且,水手都是货船主人的手下,有这些人看着,就更添加了一些忌讳。隗烨一干人,都不是娇生惯养的,更是懒得去动它们,只要能对付过去就是了。

    对他们最大的难题,其实是晕船,不过一个多月的旅程,倒是都逐渐适应了。

    何琼此时也换上了女仆的粗麻衣,虽然她穿不太惯,觉得太粗糙。但隗烨自然不可能随身带些女性贵族服饰,他可没这种特殊爱好。这套衣服是一个仆妇的,自然材质就一般。

    麻,是古代常见的平民服装材质来源。不过后世嫌他污染大,就不怎么使用,也不怎么种植了,主要靠进口,譬如隔壁的阿三国。但在古代,麻却是非常重要的服装原材料,基本各地都有种植。虽然贵族在特定场合,比如葬礼才会穿,但老百姓可不挑。

    这自然是因为麻衣质感差,远不及棉衣和丝绸衣服。当然北方贵族主要穿丝绸衣服,很少看到麻布。

    这是因为棉花起源于天竺,国内主要有两个品种。一种是天竺通过海陆传到南方部分地区(交州、益州南中地区)的天竺棉,另一种是先传到天竺西边非洲地区,再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的非洲棉。这两种麻由于长时间演变,品种并不不同,但都有着成本高的特质。可是贵族更喜欢丝绸,平民则倾向于便宜的麻布,这无疑导致棉布在汉朝北方长时间找不到消费人群,打不开市场,所以没人种植。

    这时,舱门外传来敲门声,在获得许可后,马三宝进来,奉上一块玉佩,正是何琼匆忙中遗失在甲板上的那块。办完事,三宝就弓腰退出去了,他可是一个机灵鬼,知道眼前可能会成为女主人,当然不敢怠慢。

    何琼却看着手里这块玉佩,陷入了回忆中。

    她本是南阳何家的一支,家族在殷州(殷州在司隶东部,豫州北部,兖州西部、冀州西南部)谭国、宋国、戴国一线利用济水做生意,把东边的卖到西边,把西边的卖到东边,做个转手的辛苦钱。

    说是南阳何家,但何家又不是啥高门大户,本也没有什么。她一个商贾之女,老爹也不指望她能嫁给士族高门,一开始就给了她这个时代难得的自主择婿,还允许她读书识字。

    读书不是为了研读经书,女孩子读书只需要往杂了读,会吟诗作对,抚琴作画,便算是才女了。古代对男女要求是不同的,看红楼梦里那些千金小姐就知道了。这样一是贵族女子要持家,不识字岂不是容易被欺瞒,二是要与受过教育的丈夫有共同语言,否则老是对牛弹琴,时间久了,女子再美,夫妻感情都不会持久。

    当然对于何家,第一点会持家更重要。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商贾一般也是嫁给商贾,最起码算数做账是要会的。

    而当时何琼也想过这附近哪家商贾的公子会成为自己的如意郎君,每次想起来还会面红耳赤。

    但自己那个久未逢面的姑母入了宫,还极为得宠,甚至诞下了一个皇子。自此之后,一切就变了。

    父母对自己的管教约束越发严厉,原先只要识些字,会算账,现在还要学礼仪,学诗书,也不再提让自己自主择夫婿了。

    她偷偷让人给自己之前看好的卫家公子送了信,对方却直接了无音信,真是一个没种的男人。

    现在要自己嫁给一个孩子都能打酱油的男人,一个想要傍上外戚的大腿飞黄腾达的家伙,自己嫁给这样的家族,真的可以幸福吗?

    当他知道自己这一支与那位何贵人关系早已疏远,会作何想?到时候自己岂不是处处受人白眼,生不如死!

    爸妈疯了,姑母只是当了贵人,他们就飘了,觉得自己是皇亲国戚,行事越发无忌,还去攀附没落的公卿士族。再说,汉帝还年轻着呢,谁知道这个庶长子未来会如何,甚至能不能成人都是个问题。

    所有人都做着美梦,就是没人在关心我的未来会如何?

    私奔是不成了,这是犯了大忌讳的。私奔男的要被家族除名,财产充公,甚至相关方可以对你动私刑,官府对此是死活不论,女的被捉回去一般也是难逃一死。红楼梦里的偷情的司棋和潘又安,为何最后纷纷自杀,多少也是因为难逃一死,求个痛快。那个卫家公子不就吓得连信都不敢回了。

    逃也是不成的,这种丢人的事,那戴国戴家能放过他们何家。她只是取了乳名仙姑,又不是真成仙了。而且真出事,那个姑母不见得会帮她们,恐怕说不得还会觉得她们给她找了麻烦。

    虽说自从光武帝时期的大司徒戴涉因所举荐的人贪污而受牵连被罢免之后,出自戴国诸侯之后的戴家就日渐衰落。尤其在戴涉的门生故太尉鲍昱去世之后,戴家子孙不济又缺了大佬照拂,别说三公九卿,到如今,连两千石士族都快维系不住了。眼见家主年纪太大快撑不下去了,家族却迟迟没有上得了台面的继承人,下面最高的也不过是个县令。不是如此,这种传承久远的大族如何看得起他们何家一个商贾。现在你到反而逃了,是觉得戴家配不上你何家,那可就不成亲反成仇了。

    何仙姑本就是极聪慧又颇为执拗的个性,想的越多也就越苦恼。最终竟然想不开,一跃投了井。

    谁知府中的井其实连着地下暗河,直通济水,最后她竟然奇迹般的,又从济水水面浮了上来。可见她父母替她取名仙姑,为她造势,说她福缘深厚,也不能说是胡诌。这样都死不了,不是福大命大,老天都不收,还能是什么。

    只是如今何琼吃了一肚子水后,不想死了。只是如今又该如何收场呢?可愁怀这个如今刚满十八岁的少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