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禄
繁体版

第8章 招安

    三个月,可以发生什么呢?

    很多!

    譬如宋江暗地里与官军交往频繁,但其意欲投诚之心简直“路人”皆知。

    这种掩盖又没有掩盖,可是很有讲究的。既不能操之过急,太明显的话,要是没成,岂不是很尴尬,也会失去转圜的空间。可也不能太隐蔽,没人知道的话,万一官军得了好处直接否认翻脸,那不就“人财两空”,里外不是人了。

    所以这种本应该隐蔽的事情,双方有一定地位的基本都知道这件事了。

    这就有问题出来了,宋江属于二代头领,那些晁盖的旧部真的都愿意招安吗?要知道晁盖可就是被当时还只是军司马的刘方一箭射杀的,而且义军里可有不少人的亲朋好友死于官军的围剿,血仇如此容易洗刷的吗?又不是拍电视剧,敌对的双方突然就想开了,洗白和好了。

    事实上晁盖的死忠在历次战争中确实伤亡惨重,而且以吴用、朱武等人为首的旧首领彻底站队宋江,再加上吴用的撺掇下大量吸收官军将领,导致宋江不仅牢牢掌控住了队伍,招安派的力量更是成长到了尾大不掉的趋势。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宋江所希望的。宋江当初就不想干这种掉脑袋的事,如果不是倒霉,一步错,步步错,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的地步。

    但这不代表,剩下的人就都愿意忍气吞声了。

    诸如王雄、杨雄、石秀、阮进(阮小二)、阮通(阮小五)、阮恩(阮小七)等,晁盖嫡系,誓死不愿投降官军者有之。

    诸如穆弘、李俊、张横、张顺等,虽则对晁盖忠心有限,但面对自己亲兄弟的惨死,谁又能够理智看待。这些原先都已经完全倒向宋江的头领,在此期间,纷纷转变心意,甚至公开撕裂。

    上述两者为了不被宋江作为投名状献给官军,纷纷抱团自保,最终干脆决定,一起叛出北海,连夜东附王伦。

    而且他们还有一大优势,就是这些不愿投降的首领,大部分算是水军头领。宋江麾下的赖以逃命的水军一直掌握在这帮晁盖旧部手里,在沿海地区逃跑转移自然就方便了许多。

    至于宋江,貌似有所顾忌,最终竟装作不知。随后在统一思想之后以北海数县降鱼庆则。这一点不难,剩下的贼军不是以宋江马首是瞻,就是官军出身心里还存着回去的小心思这类人,对于招安就差敲锣打鼓了。

    宋江真的全然不知嘛,恐怕未必。只是谈判已经来到收尾阶段,这时候当然得拿出一点诚意出来,水军都跑了,自己断了后路,官府对他不就更放心了。

    这种海船光是原料就得在海里浸泡个一两年,造成出海没个两三年,还不算水手的培养。未来百年海军之说,虽然有西夷自吹自擂,但也绝不是全无半点根据。即使在古代一只成规模的海军船队,哪怕降低要求,也不是五年之内能搞出来的,更准确的说五年只够搞出一只不错的内陆水军而已。

    宋江这次损失了两代积聚的东莱北海海商船只组成的水军,那就在现有形势下,不可能在拥有了。这本身就是在表忠心,我宋江绝不会在逃到海岛上,愿意为汉庭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更深层的原因是,宋江不想真的内斗,名声有时候真的比命重要。毕竟晁盖对外,大家都觉得是对宋江有恩的,你还要对他的死忠赶尽杀绝,这名声可就臭了。那即使在招安后,也可能会被人事后翻旧账,前途更不好走。

    而相比尚且保留了一番颜面的宋江所部,王伦所部则称得上是好戏连连。同室操戈,反转连连,真是唱了一台好戏!

    对于宋江,王伦其实在过去的几次合作中,多少摸清了其性格。这是一个悲观派、妥协派,其之前没出问题,只是因为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招安也要先展示自己的价值。当然,之前无论房彦谦,还是之后的崔荛,都是态度比较强硬,这也是宋江不敢的重要原因。

    现在,宋江手上筹码多了,高颎的态度又相较前任有软化,宋江的心思活泛起来,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

    要不然,为何会是宋江占了北海郡大部,而不是王伦。要知道,无论李登图起义之前还是之后,王伦手上的力量都比宋江强一筹以上,而北海郡远比东莱郡富庶得多,没道理把自己碗里的肥肉给别人吃。

    这样做,明眼人都能想明白的第一层,是把宋江当抵挡官军的挡箭牌。而未必能想到的是第二层,王伦一直担心宋江会反水,所以始终不愿他在自己后方晃悠,宁愿吃点亏,也要让他一直顶在前面。这样即使宋江真的反水了,他王伦也有反应的时间,不至于方寸大乱。

    这过去近两年时间,他一直在加强长山群岛的开发。不仅将自己最嫡系的兵马家眷都安置过去,修建房屋粮仓武库乃至造船厂,甚至还安排了一批贫民去几个合适的大海岛上小规模种植作物,可谓是麻雀虽小,一应俱全。这些准备已经足够供应岛上两万军民的衣食住行一年以上,甚至考虑到胶东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捕鱼业,还可以生存的更久。这是有前例的,东汉初年的那股流窜青徐的义军不就是靠这个跟官府周旋良久。

    他一直盯着那些官府出身的义军将领,哪怕是表现最突出的李云。

    但他没想到,最先出状况的是扑天雕李应。虽说李应一开始不太情愿,可毕竟加入组织时间早,也立过大功(在牟平县起义中也是主力之一),资历能力都有的情况下,自然地位水涨船高。

    前线在卢乡县一带,依托县城以及背靠的明堂山两处据点,组建的防线。而李应现在就是前线的将军,地位仅次于作为马骨的前线总指挥元帅李云,是实质上的副将。而且他是作为嫡系去监视李云,手握印信,属于李云一有动作,他就可以将其击毙,临时担任主将的存在。

    这样的人,不可谓不信重,却第一个反叛投降了官军。

    李云其实也跟官军接触了,但他太了解官府的行事作风,他之前太出风头,爬得太高反而不能投降,否则恐怕会秋后算账。而暗中一直不满王伦将他拖下水的李应,却反而被官府的说客说动了。

    李应先是借着议事的机会,凭借武力优势,用暗藏的匕首偷袭结果了李云。接着借口说查获李云要投降,把驻守明堂山的摸着天杜迁和云里金刚宋万这两个王伦死忠诱骗过来,痛下杀手。最后依靠印信和地位,轻松接管了两地的兵权。在接近两天的清洗过程中,成功将义军里的死硬分子全部揪出杀死,彻底掌握了两地的军队。

    而跟卢乡县紧挨着的当利县,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官军联合反正的宋江部、李应部突袭拿下。等到距离相对较远的掖县察觉不对,派人通知王伦的时刻,鱼庆则统帅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掖县最终也只是坚持了两天时间,这还是守将是义军里的死忠火万城、强大力死战不降的结果,毕竟作为前线后方的城池,兵力实在有限。

    于此同时,王雅将宋江军中不少原先的官军兵马与自己训练了两个多月的新兵打乱混编。之后就率领匆匆整编出的新的郡兵部队,也来到了另一个前线,北海郡东边的挺县。

    挺县与东莱郡长广县就隔了一个莱山,而长广县还有一个貕(xi)养泽,有山泽之险,也算半个险隘要塞。为啥算半个,这不东莱郡对北海郡是中门大开,以平原为主,你可以绕过去嘛。

    但王雅依旧选择先拔出这个据点,一是王伦在这里跟后面的长广县屯驻了不少兵马。二是,不想跟鱼庆则挤到一块去,如果绕路很容易就跟他撞上了。三呢,是出于战略上的考量,这样一南一北,就可以将王伦所部两面合围。

    挺县之战如何,留待下回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