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轻舟已然过了万重山
繁体版

第九章 推开迷雾见明月

    (一)

    是张照片。

    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差点和书一起卖掉的东西。照片上是一个人的背影,是我的初中班主任。是毕业离校的最后一天,她走下那段长长的阶梯,我们在后面喊她,她没有回头的一张照片。

    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样的心境按下的快门,留下的这段回忆。

    只知道,这段回忆影响久远。

    (二)

    那段超长的阶梯在她走下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很长,甚至希望它再长一些,好留住青春的印记。

    看到她走出大门,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我知道,这段时光是彻底回不去了。

    那天,我们在校门口逗留到很晚,就在校门口的奶茶店,坐到了晚上九点半,聊着过去,谈着将来,像个小大人一样的分析着现在。

    殊不知,未来又岂能像我们这样安排的如愿。

    后来才明白,那晚的月亮就早已告知了我们答案。

    只是当时的我们只顾向前奔跑,并未抬头看看那晚皎洁的明月。

    (三)

    最近有个词常说,“教育的闭环”。

    说是以前所学,在毕业很多年后“正中靶心”,至此,教育正式完成闭环。

    其实,是我们的经历,唤醒了以前那个还在沉睡的自己。

    由这个词延伸出来了一个话题,“如果能回到那段时光,你想对当时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看到下面大家几近千言不同的回复,有说一定要怎样怎样,或是如果能回到过去,一定会逼自己一把,好好学习,但在这众多“后悔”的言论中,其中有一条特别的扎眼,“回去有什么用呢,当时的那头犟驴能听进去什么呢?”

    这条回复也是这个话题最高赞的一条回复,或许是戳中了许多人都回不去的青春吧。

    是啊,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

    正因为这样,每一个人的青春才是那样的迷人且值得回忆,又不可复制。

    就像我们以前所学的课文,当时只是很讨厌“背诵全文”四个字,可曾想,那是在为我们以后的成长路提前预习感悟,只是那时的我们还没明白这其中的联系。

    是啊,就算回到过去,当时的自己又能听进去些什么呢?

    或许那时只有“今天没有作业”,值得我们高声欢呼吧!

    (四)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抬头看看天空了?我的意思是有多久没有静静的等云散去,再去走脚下的路。

    讲个故事吧。

    那是平平无奇的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

    破天荒的老师没有占掉我们的体育课,而是允许我们在操场上自由活动。男生三三两两打篮球去了,女生则三五一群的躲在树下乘凉,然后聊着最近的八卦。而正听得起劲的时候,我被老师叫去了办公室。但不是体育老师,是数学老师。

    我跟着他一头雾水的进了办公室,但看到他拿出上周测验的试卷后,我心里大概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分数应该不会太高,而且估计基础题错的也不少,才会如此让他“特殊照顾”。

    “看看卷子吧。”

    接过试卷,看着上面两位数的分数,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虽说我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但好在都是在及格线上,这次,不知怎的,离及格线相差了十几分,真的是破天荒的最低分数。

    “这题很难吗?”

    我没有说话。

    “百分之七十都是基础题,只要上课认真听讲,都会举一反三,不至于错这么多。”

    我还是没有说话。

    “你上课到底在干嘛?”

    我依旧保持着沉默,信奉“沉默是金”。

    到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说话!”拿着“戒尺”往他办公桌上狠狠一敲,吓得我一激灵。

    “还想不想学?”

    “想。”

    终于,沉默许久后,憋出了这一个字。

    这个字后,我们都没有开口说下一句话,一起默契的沉默了几分钟。

    “那既然想学,上课为什么不听?”

    “听了,听不懂。”

    “那不懂为什么不来问?”

    之后,又是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

    直到门外下一节课的上课铃打破了这令人恐慌的寂静。

    “下课再来找我。”

    不知道当时是怎样的心境回到了班上,经过四十五分钟的“空间”,再一次进入那段时空。

    只知道,从那之后,我眼前的迷雾越来越多。

    (五)

    要问见到明月,那是另一个百无聊赖的晚上。

    准确的说是初三晚自习下课后,回家的路上。

    走在路上好好的,突然一下倾盆大雨。不过好在我习惯随时背着雨伞,快速跑到临近的报停暂时躲避一下,拿出书包右侧小袋里的雨伞,撑开。正在我准备离开报刊亭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身旁“闪”过,“嗯?怎么那么像数学老师?”,他的背影顺着我的视线停在了路口的红绿灯。

    我撑着伞靠近他,他望了望头顶的伞,转头看向我,我还是一句话也没说,直至走过斑马线。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嗯?”

    “不懂的题为什么不来问我?”

    “老师,那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

    “我们现在学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你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呀!”见我一头雾水,老师继续说道,“等你们大学毕了业,出来工作,就会知道,现在所做的这些题,是最简单的事情。”

    “可是我学不会数学。”

    “你这还没尝试,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这可不行。”

    “可我就是听不懂你讲的那些变来变去的公式。”

    “这样,你要是信我,每次上课前你不要觉得又是数学课而怨声载道,把你上语文课那精神拿一半出来完全集中就够了,然后不懂的,做好标记,下课之后来问我,之后再去巩固复习,我保证,你下次的数学成绩肯定会比现在高出二三十分,甚至更高。”

    “你没骗我吧,老师。”

    “其实提高数学成绩可比语文容易多了,你语文都能考那么高的分数,说明你理解能力还是不错的,那你只要转换成数学的逻辑分析,题不就解出来了吗?”

    “好。”

    那天看着老师走进小区的背影,感觉,他也没有我想象中的“凶神恶煞”,反而轻言细语的倾听着我的困惑和不解。

    从那天起,我开始不再惧怕去问问题,哪怕是再简单的基础题,我都敢去问,只是会被唠叨两句,“以前上课的时候‘开’飞机去了吧!”,然后他会一直讲解到我完全懂了为止。

    那段时间,感觉回家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就算是数学课的晚自习,也不会像之前觉得连那晚的月色都是沉重的。

    这下,感觉迷雾又散去了不少。

    明月,也在一点点的出现。

    你看,只要迈出第一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周围的风景,都已截然不同。

    (六)

    真正的勇士都是直面内心最害怕的事物。

    从年少时的习题到现在的无措。

    现在也时不时回想起年少时读书的时光。那时,再不会的题,也有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再不明白的事,也有老师耐心的答疑解惑。

    那如今,又有谁能替我拨开此刻眼前的迷雾,去见到今晚的明月。

    或许,可以是任何人,但,也可以是自己。

    多年后,这一刻,此事“正中靶心”,完成了属于它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