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泽风大过(中)

    皇帝也是人,熟知《易》,不等于参透其中的奥秘,始终不能释怀,大水与自己何干?真的像那些书生所说,德行有亏,老天以大水作为惩罚与警示?其实,是与不是有关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都这么认为。老子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想做皇帝,必须承受这些责难;想坐稳皇帝位,必须解决天灾给民带来的损失。

    看着宫室外的大雨,皇帝对高力士说道:

    “你换上便装,去北市看看,有没有一个蓍卜的老和上,长得肥头大耳、慈眉善目。找到的话,带他进宫!”

    雨过天晴,高力士带着几位宦者侍卫,换上普通庶民服饰,假扮成购物的游客。蓍卜先生倒是找到几个,不是仙风道骨相,就是猥琐骗子样,没人见过慈眉善目的老和上。回去告诉皇帝,暂时没找到,要不要继续找?皇帝想了想,摇摇头:

    “不用再找!都是凡俗之人,怎么可能活这么久?可能早就去往西天,跟随弥勒享福去了吧!”

    秋八月己亥,敕: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

    整个雨季,很多老头都憋在家里,不敢出门;天气转晴,凉风习习,老头们都急不可耐地跑出家门,到大槐树下聚会。在家里闭关这么久,也没什么外来的消息,整天思考天上、人间的大道理;很多老头颇有心得,急切地想要分享给同伴。

    这一天,没人关注外来的消息,每个人都自说自话,也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听,是否在听;通常情况下,都是几人一起讲,像开道场一样,高声抢夺受众。

    到了第二天,大槐树下才想起大水,阴晦地表述,皇帝可能与水有缘。这种话题不能多讲,即使憋得难受,也要用事实来表述:

    开元三年,河南、河北水;

    开元四年七月丁酉,洛水溢;

    开元五年六月甲申,瀍水溢;

    开元八年夏,夜半,山水暴至渑池缺门,将士溺死者万余人。六月庚寅夜,谷、洛溢,入上阳宫,宫人死者十七八,掌闲卫兵溺死千余人。长安兴道坊一夕陷为池,居民五百家皆没不见。

    开元八年十二月丁未,滑州大雨雹。

    再加上今年的水患,还不能说明皇帝与水有缘?谈完水,话题转到皇帝禁止百官与卜者交往,纷纷打趣老仙:

    “老仙啊,你的生意要倒霉了;百官不能卜算,你赚谁的钱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众老头陆续听到远方传来的消息,才知道八月发生了那么多事:

    安南人梅叔鸾反,伏诛。

    京兆人权梁山反,伏诛。

    吐蕃攻小勃律,北庭节度使张孝嵩败之。

    张説败康愿子于木盘山,执之。

    难怪皇帝要限制百官交结卜者,原来怕算命的乱说话,或者怕百官借卜者之口乱说话。大槐树下的消息还算灵通,也仅仅听到安南梅叔鸾的具体消息,以及权梁山的传闻。

    相传,己卯夜,京兆人权梁山伪称襄王男,自号光帝,与其党权楚壁、李齐损等,以屯营兵数百人,自景风、长乐等门斩关入宫城构逆,至晓兵败。斩梁山,传首东都。这又是一起自封“光帝”下世,救苦救难的案子,与白铁余案近似。老头们叹息,如今天下天平,日子还过得去,怎么那么多找死之人?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康元石躲在房间里,对着墙叹息,怎么时间过的那么快?酒楼里的穷书生,不仅有青年人,中年人更多,比康元石年纪大的也不在少数。假如在他们面前叹息时光如梭,一定会挨骂;不仅如此,那些年纪大的读书人,一定会哀叹自己的命运多舛,忍不住咏念《滕王阁序》,以王勃的命运来勉励自己。

    开元十一年(七二三),春正月己巳,车架自东都北巡。

    皇帝刚离开不久,一位未来的大人物孟浩然,入住石城酒楼。这时候的孟浩然,三十有六,与二十七岁的王维一样,小有名气。与王维不同的是,孟浩然没有参加科举。穷书生将两人并列,以为当世不可多得的文学之士。

    孟浩然与韩思复关系好,希望通过这个渠道,引荐给皇帝,求个一官半职。谁知,皇帝出巡不打招呼,韩思复也随架去往河东,孟浩然只好常住石城酒楼,耐心等待。穷书生请孟浩然饮酒、吃饭,希望得到一首新诗;孟浩然心不在焉,写下几首旧作,挂在康元石为新人特意准备的一所宅院。前辈的作品可以时时揣摩,不能老是沉浸其中,毕竟那个时代已成过去。

    那些赝品大师评价,孟浩然与王维一定会出名;以其作品的风格来看,两人绝对不能去做大官。两人的风格接近,有陶渊明与谢灵运、谢眺之风,已具备自己独特的恬淡之风。一旦做了大官,被世俗红尘所污染,一定会失去那种味道。

    大槐树下依旧追踪皇帝的消息。去年年底,皇帝听从张説的建议,宿卫不再使用府兵,改用募兵。据说:旬日既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从此,兵、农始分。

    皇帝到了并州,置北都,以并州为太原府;罢天兵、大武军,以大同军为太原以北节度使。

    大槐树下对大唐兵极度不满,其中一方面是府兵。很早以前,刘仁轨征百济时,府兵的战力已大不如太宗时期,彻底失去敢战之心;后来,薛仁贵兵败吐蕃,再次证实,府兵不堪一击。不知道为什么,从高宗朝一直到现在,朝廷都没有尝试改变。当今皇帝终于跨出这一步,招募愿意打仗的穷家子弟。可以想象,唐兵的战力一定会直线上升。

    另一个耿耿于怀的问题,就是河东防线的大·漏洞。突厥曾两次袭偷袭蔚州,通过飞狐道,穿过群山,进攻定州。大槐树下认定,有人勾连突厥,放任突厥蹂躏河北百姓。当时,朝廷杀了几个替罪羊,用以平息世人的怨气;实际上,朝廷一直没有找到,或者没去找主谋。皇帝罢天兵、大武军,不会与那些陈年旧事有关吧!

    洛阳人对中宗离开洛阳,常驻长安,心里总是不服气。究其源头,突厥破飞狐道,算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皇帝没再回洛阳,而是直接回长安。孟浩然无奈,只能一直等下去。穷书生很奇怪,为什么不去长安?孟浩然没有正面回答,整天游历洛阳各处风景优美之地,借以消弭心中的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