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九十七章 没完没了(上)

    送走贵客,石暮雨带着康元石返回小院,将刚才的诗作重新取出,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看,怎么都不愿意放手。读诗的同时,不忘训斥康元石:

    “元石啊,你看这些白衣公卿,满肚子学问,又能怎么样呢?读书都读傻了,不通人情世故,怎么能作好官呢?话说回来,要不是朝廷打压他们,将他们关进牢狱,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诗作现世?还有那个短命的王勃,要是官场得意,怎么可能写出《滕王阁序》那么好的文章?老天是公平的,有失才会有得。咱们小户人家,没啥可失,所以啊,也不会得到老天爷的赏赐。好好做你的小掌柜,知足吧!别像他们一样,还没窜到岭南,就想着怎么回来,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康元石最怕母亲唠叨,心里烦,还不敢犟嘴;不然的话,唠叨的话更多,时间更久,直到心平气和、恭恭敬敬、百听而不厌为止。康元石想破头都想不明白,这群人怎么这么命苦?以前觉得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四杰的人生与官路不得意;现在觉得,四人被官场摒弃,以至于英年早逝,仅仅是悲剧而已。而陈子昂、杜审言等,才是真正的命苦,则天大圣皇后给他们机会,可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想不明白。

    石城酒楼的生意还是不好,康元石有很多事要做,没工夫伤春悲秋,替白衣公卿担忧。

    过了新年,正月底,康元石偶然得知,宋之问偷偷跑回洛阳。那么懦弱的人,怎么突然胆大包天?算行程、时间,宋家人走到岭南,不过停留数日,即启程返回洛阳。宋之问及其弟宋之逊等家人,隐藏在驸马都尉王同皎家,有市井朋友偶然看到,转告康元石。自己都能知道,是不是天下人都知道?

    神龙二年(七零六)春三月乙巳,黄雾四塞。天变的黄蒙蒙,太阳都不刺眼,隐约可见。到了中午,餐桌、床铺上铺了薄薄一层灰尘。这样的天气,没有客人愿意出来吃饭,康元石哀嚎,运气怎么这么不好?没过两天,听到大消息,宋家彻底翻身,宋之问、宋之逊等两代五人,并除京官,加朝散大夫。

    庚戌,王同皎等坐斩,籍没其家。

    市井传言,宋之逊密遣其子宋昙、甥李悛,告王同皎与洛阳人张仲之、祖延庆等潜结壮士,谋杀武三思,因勒兵诣阙,废皇后。

    宋之问的清名一落千丈。传言中,宋之逊幕后谋划,宋昙等小辈人前奔走。世人不会这样看,认定宋之问为主谋。故事在市井中继续演绎,有人认为,宋家逃离岭南,本身就是宋之问作局,算计王同皎。石暮雨听说后,告诫康元石:

    “看到没有,千万不能做烂好人;出卖你的,都是熟悉你的人。人生艰难,生活不易,千万谨慎。咱们家做点小买卖不容易,经不起官司!再说了,宋之问花这么大代价,只为回到洛阳做官,值得吗?”

    夏四月辛丑,洛水溢,坏天津桥,溺死数百人。

    作了近一年的清风丝帛店掌柜,李始彻底沉默,想尽无数办法,不见生意好转。两位王老掌柜,总是劝慰,能维持店铺收益,很不容易,不要过分难为自己。

    神龙元年冬,一队关中商贾来到北市;商队有数十人,年龄二十多岁到五十来岁不等。北市兴隆,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商队,从中外各地来到北市。这支商队特别,多是关陇大姓,韦、杜、王、杨、李等。武周时期,关陇大姓倒霉的多,风光的少;昭洗清雪后,很多没落家族,又重新兴旺。仔细探寻,商队与兴旺没有任何关系;包括晓月店在内的几家大店铺率先接洽,生意均未谈成。

    李始打听到,商队对货物好恶、精滥要求高,价格压得低,数量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大店铺自有规矩,不可能因为一个小商队,改变自己的规矩;改了规矩,怎么给老客商交代?降低店铺收益,新老客商同时改?没有哪个掌柜这样作。

    大店不愿意作,清风店视为不是机会的机会;李始亲自帅伙计,接洽贵客。时间稍晚,又带客入住石城酒楼,顺便一起吃饭。几杯酒下肚,彼此熟悉,李始隐约得知,数家破落大户合伙,建商队走商,补贴家用。以前的经历,李始不会问,商队忌讳讲,仅仅提及,前些年家族遭难,日子不太好过。这种时候,这种家境,大体都是流窜他乡,昭洗清雪后,刚刚回到家乡。从穿衣、花销、谈吐看,缺少新一代商贾的书卷气,更像老一代商贾。商队实力不足,暂时走商洛阳至陇右,赚点快钱。

    商队对货物要求不低,接近南市最低水平,价格仅仅是北市的中下水准,比清风店稍高。李始不管那么多,好不容易抓到几根称之为希望的稻草,没有放弃的道理。回到孙圪垱织染坊,巧手匠能力不足,做不出需要的样品。

    朝廷收税,地方官府与民间合伙钻空子,赚尽便宜。为此,朝廷敕曰:顷者以庸调无凭,好恶须准,故遣作样以颁州县,令其好不得过精,恶不得至滥,任土作贡,防源斯在。……,阔一尺八寸,长四丈,同文共轨,其事久行,立样之时,亦载此数。

    商贾之间做生意,沿用朝廷的方法,立样为标,防止纠纷。

    孙圪垱织染坊由王思礼大掌柜亲自掌管,新客商的要求无法达到,需要王思礼决定,做还是不做;做,该怎么做。王老掌柜与李始看法相同,即便是根稻草,也要抓住,没理由放弃。王掌柜亲自出面,花钱找内府监巧匠帮忙,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改手艺、改工具,作出新样。商队很满意,谈好数量、价格,完成第一次交易。李始打听到,商队同时从数家小店铺购货。

    这支商队运转效率高,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时间,再次来到北市。商队人数变少,有几家不满意,嫌收益太低,退出另做打算。购货量比上次更少,李始没有嫌弃,抱着极大的期望,认真对待这笔可有可无的生意。织染坊叫苦连天,量不大、瞎要求,不愿意制作。王老掌柜给出些许特殊薪水补贴,哄着、逼着巧手匠去做。

    时间到了神龙二年正月,李始收到意外惊喜。又来一支类似的关陇商队,量不大、瞎要求、价格低。李始费尽口舌,才让他们接受上支商队的样,答应他们,以后量大以后,再改不迟。

    想了很久,李始才想明白,这些破落子弟也是无奈。没本钱又要养家糊口,怎么办?如果自己被迫作这样的生意,也会如此操作。货物精细一些,价格低一些,从大客商哪里抢来一些残羹冷炙;以此为起点,慢慢作大,这是必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