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九十三章 日出清雪(上)

    神龙元年(六九五)正月乙巳,圣神皇帝传位于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宫,赦天下,惟张易之党不原。其为周兴等所枉者,咸令清雪,子女配没者皆免之。皇族先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仍量叙官爵。

    民酺五日,免今岁租赋,给复房州三年,放宫女三千人。

    种地的不关心清雪者,与自己有关系吗?只看实实在在的好处;听说、确认,皇帝免一年租赋,立即高呼万岁,曰:李家皇帝是好人,张氏一党是坏人,酷吏不是人。大槐树下略有不同,因为话题需要,对清雪有些兴趣。过去那些年,关进大牢、籍没、发配的人太多,都清雪?不可能。老头们有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朝堂公卿讲的大道理,还是仔细琢磨为好。

    丁未,圣神皇帝徙居上阳宫,李湛留宿卫。

    戊申,皇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圣神皇帝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春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大圣皇帝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甲寅,复国号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醇以前故事。复以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老君为玄元皇帝。

    幽州将士多,刺史的实际权力比腹地州低,调用资源的能力反而高一些。张仁愿不愿意长时间留在州治,外出巡查过程中,不耽误处理政务,也能得到朝廷玺书及各种文书,以及需要自己知道的“内幕”。皇帝对大圣皇帝恭敬有加,即位后所作所为,没有过分贬低武周,代之以重罚酷吏。张仁愿判断,宫变不是皇帝的想法,而是张柬之等人所为。朝廷文书所见,包括张柬之在内,宫变的主力大多为狄仁杰荐举的才能之士;什么意思?他们代表什么势力?

    张仁愿没有官场朋友,没有信息渠道,不可能搞清楚。凡有未知,必然危险,远离为好。花无百日红,朝堂诸公起起落落,真正像刘仁轨、狄仁杰那样,起落不定而又能善终者,不多见。张仁愿突然发现,种地很不错,能保持身心康健。

    太后之迁上阳宫也,太仆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崇独呜咽流涕。桓彦范、张柬之谓曰:

    “今日岂公泣涕时邪!恐公祸由此始。”

    元崇曰:

    “元崇事则天皇帝久,乍此辞违,悲不能忍。且元崇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义也;今日别旧君,亦人臣之义也,虽获罪,实所甘心”

    是日,出为亳州刺史。姚元崇是宫变策划者、参与者,如此做派,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不看好结局,更为后图。那些无根基、无派系的官吏,怎么看待此次宫变?张仁愿充满好奇,宁愿等到结果。

    太阳出来了,阴晦一散而去,大槐树下挤满苍头老者。每个老头都不多话,闭着双眼靠在椅子上,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看得出,个个舒心、惬意。五个多月不见日月星辰,全身受潮,关节肿胀,皮肤发霉。晒一晒,晒去全身的潮气、霉气,气运才会好转。

    正月甲辰,长安东市巨变,一个上午时间,久久难以出手的店铺,均遇豪客,不讲价,先金、银再契约。中午时分,整个长安商贾均得到消息,洛阳巨变,李唐上位,皇帝要回来了!

    下午,长安各县衙接到不少状子,告不良商贾,欺诈庶民,强买店铺。这种官司难打,息事宁人者私了,补些差价,平抑怨气;强势者众多,不肯理睬。

    春晴东市店仍然惨淡,韦二郎不再郁闷,也不再啰嗦,开始吹嘘雍州韦氏的光辉历程,很神秘地断言,韦家发了!安三郎笑呵呵地看着韦二郎吹牛,说道:

    “韦公,最好把铺子卖了,趁机赚点钱才是正道。”

    韦二郎摇头,回答道:

    “安三郎,叔父年纪大,保守、胆小,不敢倾家买店铺。但是,叔父认准你们安家;警告你,别想甩掉我家,做梦都不要想!”

    这年代,诚信为先,契约无用;商贾要是失去信用,很难再混下去。是否违反国法,无关诚信,需要就事论事。韦二郎并不担心安家毁约。

    进军长安是大势所趋,不容否定;安家过于仓促,准备不足,以至于亏损周期过长。吸取教训,南市春晴店生意转好后,给每个客人推介长安东市店,期望客人回到长安,能够光顾。

    香料不是孤立品,需要很多专用器具配合,才能正常使用;这些货品集合在一起,共同组成香料业。为此,安家挑选一批关联器具店,暂时采用代销的模式。希望有朝一日,这些器具店能到长安开分店;店面均已备好,出人、出租金即可开业。

    太阳出来了,清风丝帛店的生意如故;李始的心情没有好转,反而随着太阳,变得更加焦躁。在店铺,不管对伙计还是客人,都不能随意发火。憋了一肚子闷气,回到家中,同样不能对母亲发火。下意识地看来看去,看妻子不顺眼。妻子白天到织染坊,放工回到家里,做饭、洗衣,收拾房屋、照顾母亲,比自己还要劳累。看着忙碌的身影,阵阵心酸,自己没作好,没让妻子享受,反而如此辛老;又是一阵心疼,满腔怨气暂时压下。

    上午,走出家门,进安喜门,经敦厚坊外,快到北市时,一不小心,与人相撞。按照习惯,商贾总是率先点头哈腰,赔不是;无往而不利的道歉,失去作用。对方二十来岁,嚣张跋扈,怎么说都不听。李始气恼,准备用拳头讲道理;两人推搡、谩骂,以至于动手。李始从小习武,没有那些种地的厉害,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欺辱。放开胆子打斗,打得对方摔了几个跟头,落荒而逃;一边跑一边骂,还不忘说些场面话。

    到了店铺,收拾好弄脏、弄乱的衣服,洗漱过后,伙计奇怪地问道:

    “小掌柜,心情这么好?”

    李始神清气爽,自己都没注意,嘴里哼着小曲;奇怪,窝在心里的怒火,消失不见,打架这么有用?生意平淡,客人不多,清风店欢声笑语不断。掌柜心情好,店铺变的亮堂,伙计心情更好,连客人都感受到愉悦。

    李始向两位王老掌柜提出,希望采用安家春晴店的法子,分配薪资;没有任何麻烦,当天答应,第二天实施。伙计看到全新薪资办法,也很高兴,总比你混、我混、大家混好吧!

    不像早年,人人都要干活吃饭;现在的洛阳,人多地狭,年轻一代无所事事,经常到大街上混日子。大约两种人混迹于市井,一种由苦力、乞丐等找饭吃的人组成,其中有巨大利益。另一种是没事干混日子的人,这种人大多来自于孙圪垱一样的村子,或者工匠家族的闲散人员。不管什么原因,大街上、市井里,闲人多、纠纷多,有纠纷就会打架;打了小的,老的一定出来讨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