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洛阳工匠(下)

    弘道元年(六八三)唯一的月份,十二月很快过去,新皇改元嗣圣元年,赦天下。新皇登基后,以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景先为侍中;表面上看,这三位宰相最有权势。与此同时,皇帝加授数个皇室李姓王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还没等大槐树下琢磨清楚朝堂上的复杂关系,各宰相的权力分配,二月戊午,武太后废皇帝为庐陵王,仍改赐名哲;立雍州牧豫王旦为皇帝,皇太后仍临朝称制,改元文明。

    这个年号简单,听了一遍,老头们牢牢记住。受庐陵王哲牵连,很多朝臣被贬斥,又出现很多陌生的名字。以老头子的脑袋,真的记不住,也不想再记。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前任皇帝为什么被废。据说,前皇帝欲以皇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裴炎固争,前皇帝怒曰:

    “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

    闻喜裴氏是天下少有的传承久远的大族,大槐树下以为,其传家方式与众不同,很想搞清楚其中的门道,学些本事,却一直不得要领。

    裴炎年轻时补弘文生,举明经及第,积功迁黄门侍郎。裴行俭第一次战胜东突厥的时候,天帝以裴炎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几个月后,裴炎参与罗织废太子贤逆反证据;第二年,与程务挺、张虔勖等大将,诛杀东突厥俘虏,否定裴行俭征战之功。很显然,两个裴代表的利益不同;大槐树下特别好奇,同为裴家人,为什么利益不同?裴家人做事不简单,难以捉摸。

    这次废皇帝,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皇帝下殿。可以看出,裴炎与程务挺、张虔勖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刘祎之是汉光武帝之后,中书侍郎、检校豫王府司马。朝堂风雨太神奇,不到那个层次,真的看不明白,就连大槐树下的致仕官员,同样不明就里。裴炎本是排名第一的辅政大臣,为什么会热衷于废帝?众人疑惑,武太后究竟是被迫废帝,还是?不明白。朝堂的名堂真多,比看百戏都有意思。

    庚申,命刘仁轨专知西京留守事。传说,刘仁轨以衰老不堪居守,极力推辞,武太后特意让武承嗣送玺书慰谕。

    辛酉,太后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到巴州,检校故太子贤宅。神勣至巴州,幽故太子贤于别室,逼令自杀。太后乃归罪于神勣,贬为叠州刺史。神勣找机会,复入为左金吾将军。

    丁丑,以太常卿、检校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检校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

    五月,丙申,高宗灵驾西还。

    闰五月,以礼部尚书武承嗣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

    大槐树下关注朝堂风云,乐此不彼。平头百姓忙于种地、赚钱吃饭,并不在意哪个高官当政;如有大臣被诛,却喜欢去看热闹,更有甚者,扔鸡蛋、烂菜叶,吐口水等,觉得很爽快;尤其那些饿了几年肚子的人,更是欣喜若狂,好像看了大戏一样,酣畅淋漓。孙小豕、王元翼、王思泰等商贾,还是关心生意多一些;三人将陶瓷、香料作坊事宜,交给孙圪垱决定。

    孙圪垱今非昔比,已经不是想当初,几个少年兄弟,脸朝黄土背朝天,拼命挖土刨坑的年代,有了洛阳、泉州两个家,总计将近两百人,算得上不错的中型家族。看着几代人济济一堂,老仙心情大好,捋着白胡子,摇头晃脑地说道:

    “不错,不错,孙、王、郑三家联姻,总算登上寒门的台阶。一代人啊,熬死了郑书生,孬蛋都从少年变老头,不容易啊!你们要注意,到了这个阶段,需更加小心做人,稍不留神,一夜回到贞观初,不会再有机会爬起来。”

    家族会议决定,王思泰为香料作坊大掌柜,王元翼为瓷窑及店铺大掌柜,孙小豕花钱找人,想办法提升孙圪垱织染技艺。

    陶瓷相对简单,孙小豕直接找到明资匠陶善白,不等陶老头开口拒绝,直接提出条件:

    “陶公,先听完我的条件,你再提要求。我们两家合伙开瓷窑,地方你看过,就在孙圪垱。你家管工匠,占四成份子,薪资保底,年底有工匠分红,不在份子之列;我家出钱、出地、出杂工,占六成份子。风险全在做买卖的店铺,我们家包了;如果你们家想占份子,随时可以,但要出钱,共担赔钱风险。陶公要是觉得条件可以,咱们现在就签契约。”

    陶大匠被轰的有些迷糊,再三确认条件,又出外与家人商量,然后告诉孙小豕:

    “孙公,条件不重要,重要的是陶家能干什么。我给朝廷做事,你知道,很多机密不能透露。陶家祖传的技艺,只能烧普通白瓷,放在南市,也就中、下等水平。你觉得行不?”

    孙小豕嘿嘿一笑,说道:

    “我们家根本不想做贵人生意,麻烦太多。我们更倾向于做寒门、小富之家的生意。按你的说法,陶家白瓷在北市就是一等一的白瓷,我们家没意见。”

    两人拍手成交,前后也就一杯茶的功夫。陶大匠确实没底气,这几年折腾,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钱粮,要是再来饥荒,真的要出去要饭。再说了,生意不是谁家都能做,也不是东西好就能做、能卖。活这么大岁数,赵老头见过太多倾家荡产的同行。前朝的时候,隋炀帝迁徙几十万工匠到洛阳,看着繁花似锦,火上烹油,又能怎么样呢?

    每个行当自有规矩,烧陶看起来都是粗活,却很复杂,需要很多人手。陶家是祖传的大匠,需要其他辅助工匠帮衬,才能烧出好瓷;所以,陶老头派儿子陶颜出手,带着十几个杂匠入伙。对于孙圪垱来讲,前期付出主要是薪资、口粮,真的不算什么。

    香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孙小豕仍旧是开门见山,对明资匠赵思言说道:

    “赵公,我们家只想要个普通香料作坊,作为交换,我家出钱,帮你家建作坊、开铺子。如何?”

    赵老头也直接:

    “好说。不过,我家势单力薄,铺子与作坊要有洛阳人帮衬,要么你家出钱占份子,要么帮我们找家有实力的商贾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