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十二章 洛阳饥(二)

    仪凤二年(六七七)夏,河南、河北旱。

    先是,剑南募兵于茂州(四川茂汶)西南筑安戎城,以断吐蕃通西南蛮之路。吐蕃以生羌为乡导,攻陷其城,以兵据之,由是西洱(云南)诸蛮皆降于吐蕃。吐蕃尽据羊同(西藏西北阿里地区)、党项及诸羌之地(四川西北部及青海东南),东接凉(甘肃武威)、松(四川松潘)、茂(四川茂县)、巂(四川西昌)等州,南临天竺(印度),西陷龟兹(新疆库车)、疏勒(新疆喀什)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

    从商道来看,吐蕃控制了由蜀地南下通往天竺(印度)的商道,以及西域中路主商道及南路商道。

    吐蕃请和,天帝不许。大槐树下已经清楚请和的目的,与造反的蛮獠一样,是索要利益的一种方式;通常来讲,通商就可以满足吐蕃的要求,不清楚朝廷为什么不答应。没达到目的的吐蕃,四处出击,攻击大唐各个边地。为此,皇帝命刘仁轨镇洮河(黄河上游支流,青海、甘肃),准备讨伐吐蕃。

    有小道消息称,刘仁轨的很多奏报都被李敬玄压下或抑制,矛盾由此尖锐,因而奏请李敬玄代替自己伐吐蕃。李敬玄肯定不愿意去,奇怪的是,天帝竟然同意,大槐树下由此而论,战局渺茫。

    去年河南、河北旱,听说地方官赈济及时,才没有灾民背井离乡。仅仅从官方的消息可以推断出,灾民很多,否则乡、邻就可以自行解决;大批灾民已经断粮,靠赈济才能维生;田地的产出很低,因为地方官员的阻拦,才没能外出讨饭。这是河南、河北,其它地方就算好一些,也好不了多少,尤其关中,一定缺粮,看粮价就知道缺粮的程度。去年秋收后,一直到今年三月,没有什么雨雪,夏季歉收已成定局,唯一的希望就是后几个月雨水足,收成或许能多一些。这样的情况下,拿什么去打仗?

    当初,薛仁贵、郭待封急于与吐蕃决战,导致溃败的记忆犹新,现在就能取胜?刘仁轨是有能力又招人恨的人,早年得罪李义府,被贬为白身,又在百济战场累积军功,成为宰相,战场经验丰富。按老头们的理解,刘仁轨不可能代表任何利益,对局势的判断相对客观、准确;这样的儒将都要远离吐蕃战场,可见形势恶劣到什么程度。老头们还是觉得自己的策略正确,走为上策。

    李敬玄身份复杂,联宗于赵郡李氏南祖,前后三任妻子都出于山东士族;早年,在中书令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天帝(登基前)的侍读。所以说,在朝堂势力不小,代表的利益、麻烦同样不小。

    李敬玄能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能力不用怀疑,唯独没有领军经验。天帝为什么放心让他去打仗,而这种胜算不高的仗,为什么又要打?刘、李之争的具体内容也不清楚,大槐树下确实不能理解此战的意义。

    大槐树下很得意,终于猜中一次,李敬玄大败。从结果来看,两个世家背景的将帅倒霉,除了李敬玄,就是被吐蕃俘虏、病死的刘审礼。刘审礼的父亲刘德威,随裴仁基归顺李密,又投诚大唐,从龙有功。刘审礼袭爵,检校左卫大将军,也是没有打过仗的人,不清楚为什么要派去打仗。

    此战之后,两位毫无根基的将士被提拔。百济黑齿常之带五百兵夜袭,击退吐蕃,保住了李敬玄与唐军主力,因此擢拜为左武卫将军,充河源军副使。另一位进士出身,投笔从戎的监察御史娄师德,收容溃兵,又出使吐蕃,因功迁殿中侍御史,充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

    总结此战,与薛仁贵大非川之战,结果相似,用意不大一样。大槐树下自愧脑子不好使,想不明白、看不懂,纷纷自嘲:

    “要是我们都能想明白,要那些宰相干什么?”

    仪凤三年(六七八)四月,旱。

    仪凤三年五月,天帝在九成宫(宝鸡市麟游县),霖雨,大寒,兵卫有冻死者。

    洛阳歉收;天,依旧旱。

    其它地方怎么样,大槐树下不太确定,从去年开始,洛阳街头的乞丐就多起来,而粮价持续走高,今年更加严重。

    喜好琢磨投机的孙小豕很关心这些变化。小豕发现,因为缺粮、恶钱的缘故,粮价持续攀升。恶钱被官府严查,盗铸不易,运输不易,出手同样不易。这次,恶钱通过乞丐流入市场,官府管吗?肯定不管,抓一群乞丐回衙门吃牢饭,他们应该很高兴吧?粮价高,并不意味着其它货物价格也高,除了祭祀香,南市中、高档品、莫愁坊等生意兴隆,其它的百业凋零,包括石城酒楼。

    在孙家,屯粮是孙石头孙家主的权力,小豕只有唠叨权,不能操盘。去年以来,孙小豕女婿的驴肉汤铺一直赔钱,想要关门歇业;小豕好面子,自己出钱补贴,让汤铺维持下去。现在来喝汤的,都是十人一个铜板起,十五人一碗汤都不奇怪。小豕告诫女婿,汤铺是孙家的脸面,不能关。女婿无奈,学着孙元初,去大户人家做酒席,菜品相同,酬劳却大不同,能收仨瓜俩枣,聊胜于无吧。

    秋天依旧旱,洛阳仍旧歉收。农闲季,眼看着天无雨雪,粮价继续走高。近几年,洛阳宫大兴土木,每到农闲,丁口都要去服役,今年也不例外。石头看粮价高,想开垦后山的最后一块荒地,都没有足够的人手,只能作罢。家里人多,不可能都花钱免劳役。

    腊月,洛阳出现牛疫,据说,关内、河南、河北、河东都是如此;孙石头很害怕,将几十头牛分成数群喂养,相互隔离。过了旦日,天依旧少雪无雨,成群的牛死去,孙家的牛死去一半。这像是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洛州及周边地区。县衙得到消息,成群结队的灾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就食洛阳。

    洛州牧由周王哲遥领,洛州司马管理具体事务。遭遇大灾,司马、县令按照经年老吏提供的旧方法,召集富家大户,盖粥棚、分任务,准备接纳消化灾民。超出官府预料的是,洛阳的形势与十年前完全不同,各大户没有往年的热情、多余的力量,愿意接纳的灾民实在太少。粥棚可以建,但每天承诺的供应量太少。石头与其他家主的想法一样,不想、不敢出手家里的粮食。现在大方,有面子,等家里没了存粮,谁又会看着曾经的善行,给你送粮食?恐怕到那时候,金子都买不来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