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繁体版

第二章 泉州港(下)

    阿里汗起了个唐名安僧达,叫了几年后,阿里汗三个字彻底被人忘记。有了稳定的货源,作坊规模扩大;北市其它的香料店铺也不甘寂寞,拼命扩大规模,扩大影响力。起初,因为地域的关系,香料、香料加工都被京城长安把控;现在打通南部海路商道,因为香料便宜,北市的影响力向西扩张,冲进关中市场。

    经过这轮扩张,北市香行彻底控制了中、低档香料,影响力西至吐蕃,东到高丽,北至漠北,南到大江,真正成为香料的加工、分销中心。

    尽管如此,人参、毛皮依旧与北市无关,没有机会插手;富贵人家的品味高雅,看不上北市的大路货。

    手里有钱,想法就会改变,陈政把洛阳社商贾与各折冲府都尉找到一起,问道:

    “现在赚了钱,诸君有什么打算?”

    众人迷惑不解,有个商贾小心地回答:

    “按规矩,应该分红。”

    陈政笑了笑,问道:

    “你们觉得自己的日子与刺史公比怎么样?”

    商贾回答:

    “除了衣服的布料、图案、颜色不能乱来,其它方面比刺史公过得好。”

    陈政还是呵呵一笑,问道:

    “怎么,你们还想继续改善生活?我提个问题,你们考虑,你们赚来钱想干什么,又能干什么?”

    众人沉默,没人敢回答。陈政收起笑脸,很严肃地问道:

    “很多商贾、富贵人家,赚了钱,埋在家里当传家宝,你们知道这种人像什么?肥羊!”

    陈政停下来,看着发愣的众人,还是没人敢说话。陈政继续问道:

    “知道肥羊的结局吧?”

    孬蛋笑着说道:

    “知道,不就是拉去庖厨宰了吃,还能有其它好结果?”

    陈政没搭理孬蛋,接着说道:

    “听明白没有,钱花出去才是钱,不花就会成为肥羊,任人宰割。自古以来,没有那个商贾能够摆脱被宰割的命运。钱怎么花呢?你们还是要多读书,把《道德经》读懂、读通,你们就会明白,钱的真正用途。”

    众人还是一脸迷糊,家里能读明白《道德经》的子弟,肯定不会经商,做个买卖还要读书?陈政叹口气说道:

    “你们现在不明白没关系,记住我的话,回去好好读书。这次我帮你们出主意,你们要做两件事,其一,去找刺史公、县公,凑钱做些大事,比如修路、筑堤、建桥。其二,牵扯到我们来泉州的第三步。你们看山上的本地人,几百年前,都是逃难来的王孙贵族。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变成蒙昧的山上人、本地人,就要建学舍,教我们的子弟、本地人的子弟读书、识字。《易经》里面有句话,你们要记住,君子以果行育德。”

    众人不怎么理解陈政的话,却清楚一点,既然这么严肃地说出口,一定要去做,而且要认真做。这种事折冲府不能出面,众商贾分头去找龙溪县、南安县县令,泉州刺史。刺史公不是省油的灯,收上来一大笔商税,自然不会全部上缴朝廷,考虑怎么花出去。税钱还没收上来的时候,已经上书朝廷,提出修路、修桥、筑堤。做预算的时候,刺史公没有忘记这些商贾,朝廷出一小部分,民间捐赠大部分。

    看着识趣的洛阳社商贾,刺史公很欣慰,捋着长髯,和蔼可亲地说道:

    “到底是大地方来的商贾,懂得钱的用处,不像某些商贾,金子、银子藏到床底下,哼哼!”

    二代商贾比父辈能花钱、能享受,相比之下,还是很节俭。有了陈政的提醒,并没有像暴发户一样,变的奢靡;虽然心里想的要死,梦里都是花天酒地,却不敢去做。陈政、刺史公、县公要做的大事,都是以年为单位的工程,要持续投入,所以洛阳社留出足够周转、日用的钱,其它全部捐出。最难的是办学,泉州读书人太少,要到江南、淮南甚至洛阳、河南去请,这需要刺史公、县公、陈政出面邀请,还要花去不菲的银两,才能让读书人把家搬过来。

    泉州蒸蒸日上,日新月异,都督、刺史、县公以及折冲府的考评都是上上。麻烦上门,钱难挣,屎难吃,抢别人的饭碗更难。广州市舶使上门问罪,认为泉州的做法是走私。泉州官场态度一致,静静地听,好吃、好喝、好招待,就是没有一句话怎么办。市舶使出了几口恶气,骂累了,才想明白,这里有兵、有舰,喊破嗓门也不会有结果,只能奏报朝廷,告状。

    朝廷下诏书询问,都督、刺史公、县公、陈政也不是什么大善人,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上书朝廷,叙述泉州开海的好处。泉州都督是局外人,却因职位而受益,任何闽地官员做出的业绩,都少不了他的功劳。因此,很客观地叙述泉州开海的战略意义,对开发闽地的好处,闽地的光辉前景。隐晦地告诫,如果堵塞商道,本地人、客人将会有异常反应。

    刺史、县令、陈政是当事人,除了放大开海的好处,还警告,如果堵塞商道,本地人一定会造反,而客人一定会趁机作乱,军屯几年的大好形势将会彻底糜烂。就这样,你来我往,隔空嘴仗一年多,都督、刺史、县令因为满三年任期,全部调离;陈政、许陶却还要继续战斗,不能离开。

    因为选茶叶,孙小豕远赴泉州,走遍龙溪县、南安县的山山水水。经过多年的历练,孙小豕升级为晓月社头号品茶师,尽管难以把握贵人、富豪的口味,还是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在南安县西部山区,小豕找到一些不错的茶场,大都被本地人山寨掌控,至于怎么控制这些茶场,那是洛阳社要头痛的事。陈政、孬蛋的地盘里,勉强找出几种,都不怎么理想。

    回到洛阳,小豕大病一场,发誓再也不去泉州,见人就说,那里不是人呆的地方,也不知道孬蛋怎么能呆下去。在晓月社里,小豕是最悠闲的人,汤铺交给儿子打理,儿子要做大厨、商贾,不愿意接手,只好交给上门女婿去做,自己不管不问,整天在洛阳瞎晃悠。

    现在赚钱比以前多得多,小豕还是怀念炒恶钱那段时光,觉得投机才是人生,这样四平八稳地分红,实在无趣。可惜的是,一直找不到投机的机会,只能整天晃悠。小豕很少出手掌厨,不知道为什么,偶尔露一手,就会震惊四座,在洛阳庖厨圈子里,被尊为为数不多的高手。大槐树下依旧是小豕的最爱,经常过去听老头们高谈阔论,希望找到投机的机会。最近几年,恶钱满天飞,老头们时常讨论,朝廷会用什么方法回收。在这里,小豕没有资格说出自己的想法,却也听的津津有味,是不是再屯些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