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从国舅到曹操
繁体版

第123章 震慑敌人马匹用的突火枪

    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偏厅外传来,紧接着一位膀大腰圆的中年汉子快步走进偏厅内。

    只见此人身穿浅灰色居家宽松锦服,胖胖的打脸上一双狭小的眼眸里却精光四射,

    猜到此人就是李公佐的父亲李宝,虞允文连忙起身相迎,

    来人快步走到他的面前,上下打量了两眼,热情的抱拳说道:“想必这位就是虞允文,虞彬甫了。今日一见,果然是勇武之人。”

    而一旁的李公佐笑着对虞允文介绍道:“彬甫,这位就是家父,名讳上李下宝,字秀山。”

    在古代礼仪之邦的教诲下,小辈是不能直呼直系长辈的名字。

    就算在一些场合介绍长辈身份,就要加上“上下”两字以示尊敬。

    听到李公佐介绍,虞允文看向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中年汉子,笑着上前见礼道:“咱家也听说过李督帅的大名,对于您当年在军中与金贼搏杀的功绩,在下也是佩服得紧。”

    李宝挥手示意虞允文坐下说话,这才坐在椅子上客气的说道:“虞使君客气了,都是些陈年旧事罢了,不值一提。”

    三人落座寒暄一阵,就有婢女进来奉茶,等女仆退下后,李公佐将刚才虞允文说的金人正在积极备战的事讲给李宝听。

    而李宝听完金人竟然在开封府准备了大量的粮草,就脸色担忧的朝对面的虞允文问道:“金人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下了这么大的功夫,看来其亡我大宋之心不死啊。”

    虞允文正色道:“没错,金人此时还在不停的征召士卒,按照在下估算,恐怕到时候金人军队数量不会少于三十万人。估计等到来年夏天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李宝闻言有些着急起来,毕竟如今金国水师正在积极打造战船,训练士卒。而他率领的大宋水师还没有开始组建,这就落后金人一步。

    因此李宝急切的想从虞允文口中了解金人水师组建进度,好做到心中有数。

    于是,他开口问道:“不知彬甫在北国时,可曾探听到金人水师的详细消息。”

    虞允文想了想,方才开口说道:“据潜伏在金国一些暗探发出的消息,金人目前正在通州等地打造战船。但目前因为缺少工匠,海船打造进度没有咱们想象中的快。”

    李公佐在一旁好奇的问道:“这金国不比我大宋人口少,为何会缺少造船工匠?”

    虞允文笑了笑,这才开口解释道:“还不是因为主将苏保衡为了加快造船进度,拼命压榨船工。让他们黑夜白天轮番施工,还动不动就虐待造船工匠,使得工匠们死的死逃的逃,这进度自然就快不了。”

    听闻此消息李公佐高兴地扭头对父亲说道:“父亲无需担忧,如此一来咱们的战船建造速度还不算太晚。”

    而听到儿子乐观的话语,李宝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而是捋了捋颌下浓密胡须,冷静的说道:“不能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敌人造船速度缓慢上,只有尽快将水师形成战力才能让官家放心。”

    虞允文点点头,很是认同李宝的话,开口建议道:“我在金国时曾经考虑过,金人水师兵多将广,因此最好能在其出港前就来个偷袭,将其围而歼之。”

    李宝笑了笑说道:“看来彬甫和某想一块去了,海上战斗无法做到将敌人一举歼灭,敌人剩下的战船仍然会威胁到钱塘江口。

    因此,快速突袭将其所有战船全部焚毁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李公佐听到李宝提到焚毁这个词,顿时想到后世有名的格秋莎火箭炮,那种万箭齐发的感觉很是震撼。

    不如打造一批大宋版的“格秋莎火箭”放在战船上,然后近距离发射出去,依靠数量弥补精度的不足。

    而且黑火药对大宋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物。

    毕竟李公佐也曾经看到边士宁等军汉操练一种突火枪,这和后世的燧发枪有些像,当时还将他吓了一大跳,以为遇见后世“老乡”了。

    最后搞了半天才弄明白,这突火枪早就发明出来,不过是在对敌时发出巨响和浓烟震慑敌人马匹用的。

    他也曾仔细研究过这些突火枪,发现它们根本没有发挥出后世那种热武器的实力,火枪用的黑火药都是胡乱搭配的,甚至还在里面放上石灰想要呛死敌人。

    真是一群小(大)可(白)爱(痴)。

    所以,李公佐就忍不住兴奋的想着,何不招募一些工匠研发些古代版的热武器。

    虽说不奢望能够造出来火枪火炮,但好歹比巨大笨重的船上抛石机要靠谱的多。

    因此,李公佐就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李宝有些狐疑的看了看小儿子,对他的话半信半疑。

    这小子又出什么歪点子呢,难道想要凭借老夫的身份插手军器贸易以此来挣黑心钱。

    想到这李大将军有些不悦的看了眼儿子,但当着虞允文面前情绪也不好发作,就违心的对他敷衍道:“你这个想法很好,等战船造出来了再说吧。”

    李公佐听到父亲这话,还以为他支持自己的想法,就兴奋的低头琢磨起来。

    虞允文和李宝则讨论着朝堂局势,以及对金虏用兵的见解。

    而一旁的李公佐低声呢喃道:“一硝二碳三硫磺,比例该怎么算?这引线又是如何做出来的?”

    不等李公佐继续想下去,就见一位在府门口当值的门子慌慌张张跑进前厅,语气慌乱的对李宝说道:“阿郎……那个,府门口来了个内官说是来宣旨的。”

    李宝闻言吃了一惊,扭头和李公佐对视一眼,暗想难道是官家下诏的圣旨?怎的来的如此快。

    想到这,李宝赶紧起身对虞允文说道:“彬甫在此稍候,老夫去看看怎么回事。”

    虞允文起身点头表示明白,心中暗想昨天才听官家说要任命李宝提督水师,今天诏书就到了,门下省的诏书来得好快啊。

    其实按照流程诏书不会这么快就经由门下省核准,但因为赵构的催促,使得门下省一众官员特事特办,这才让诏书能够快速下发。

    李宝和李公佐父子俩迈步出了偏厅,李宝对一旁的门子说道:“你快去后宅请各房娘子来迎接圣旨。”

    这李府门子不敢怠慢,慌忙转身朝后宅跑去,而父子俩则快步往府门口而去。

    却说内监大档头蒋春在李府门房等了一会儿,还没见李府之人前来,有些不悦的问道:“咱家都等好大一会儿了,你这府上主人可是不在家?”

    这时,旁边一个李府仆役颤抖着说道:“这位公公,我家阿郎想必是在沐浴更衣吧。”

    “哪用那么麻烦,一道任职的诏令……”

    还不等蒋春继续说下去,就见不远处一老一少父子俩急匆匆的向这边走来。

    上次李宝进宫面圣时,蒋春就见过他的摸样,倒不会出现认错人的尴尬景象。

    而李宝老远就看到为首的华服内监,还有其身后侍立的一众皇城司官吏。

    他上前赶紧笑着拱手说道:“这位公公请了,下官就是李宝李立松。”

    蒋春看了看面带微笑的李宝,颔首的说道:“咱家最近从官家口中多次提到你的名字,所以李大官人切勿辜负圣上所托才是。”

    这位蒋大档头作为皇城司指挥使,当然对李宝和李公佐父子进行过密查,所以对父子俩的秉性也是有所了解,因此当着众人面说出此番话,分明存着敲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