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日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人工智能

    “在了解完这个三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些资料。”

    邹龙长舒了口气,随后滚动鼠标,随着他的操作,一张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被展示出来。

    “第一张图片取自2016年3月霓虹国南部半岛的生物灾害事件,当时半岛上几乎有一整个小镇被变异螃蟹入侵,造成了大量的居民死伤。”

    “第二张图片取自2019年7月,澳大利亚出现超大型眼斑巨蜥,当时也曾被全世界关注。”

    “第三张图片取自于2022年11月,北美南部的鲨鱼群害人事件。”

    “还有最后一张图片,这也是最近网络上相关话题最多的焦点事件,刚果帝国军蚁事件!”

    这些图片的播放吸引了看台底下所有人的目光,这些都是真实事件,而且每一桩事件中所造成的的损失也十分巨大。

    时代在变化,这些生物之中出现特殊的异类其实也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就像是军蚁事件,除了亲身经历过那样的场景,其他人是很难理会其中的恐怖的。

    就像是邹龙现在展示的这些图片,虽然有些触目惊心,但台下的人感受都不太深。

    “除了近期发生的军蚁事件,其他的事件最终都在事后调查中得到了答案。

    这些生物进化了,或者说产生了某种十分规律的基因突变。

    而导致这些动物基因突变的原因,最后的结论······是因为人类的活动。”

    基因突变,又是基因突变。

    这个词语对于邹龙而言具有着很难磨灭的印象,近些年出现的生物灾害事件几乎每一次都是这么一个解释。

    就比如军蚁事件······现在网络上流言四起的还不是那一套基因突变的说法最令人信服么。

    只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注意到,这一切的源头很有可能是人类自身呢。

    现在,邹龙终于有所体会了。

    “我们先对刚才所举例说明的几个生物灾害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霓虹国南部半岛生物变异的原因经过大量专家的调查取证之后,被认定为是因为核废水排放大海导致霓虹国近海生物变异。

    澳大利亚超大型眼斑巨蜥背后也是因为化工废料的填埋地点出现泄露从而造成的生物变异。

    尽管北美南部的鲨群与现今的军蚁出现的原因暂且不明,但我们其实并不难推测出,他们的异常也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是因为人类活动影响。”

    将图片展示完毕之后,邹龙瞥了一眼场下的导师们,从他们略感兴趣的眼神中,邹龙内心稍微安定了些许。

    起码开头应该是没问题的。

    趁热打铁,邹龙继续说道:“通过对以上这些灾难事件的发生的总结,其实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生物的进化,在我们这个时代开始加速了。

    这并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从某些方面来说,它更像是一个警钟。”

    这句话的原话其实并不是邹龙说的,而是在黑角市那个夜里,塞恩语重心长和他说过的。

    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圈发生了变化,这对于他们这些生物学专业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清楚了。

    谁也说不清楚这样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也不知道这种变化还会不会更加剧烈。

    就像塞恩第一次见邹龙时说的那个问题一样。

    当避无可避时,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选择与其他生物决斗。

    “很不幸,在最近刚果帝国深渊蚁潮的事情发生之时我就在现场。

    那是一场恐怖到令人窒息的可怕灾难。

    一个新生物种轻而易举的便能够摧毁一支军队,一场虫灾能在一夜之间毁灭三个城市。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恰好对我论文中所要阐述的核心做了充分的佐证。”

    “时代的科技确实在进步,我们每一天都需要面对不同的新事物的产生。

    如果从我刚才展示的几个例子来看的话,我们每一天需要面对的也许不只是科技的新产物,还有新的变异生物。

    试想一下,当科技飞速前进的节奏成了人类走向死亡的脚步,这就好像是我们的意识清醒,但却被人操控着身体一步步走下悬崖的感觉。”

    “所以仅从结果来看,人类技术发展的瓶颈最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科技发展伴生而来的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写下这篇论文之前,我曾想过很多种方法去改善这种因为科技的副作用而产生的变化,但最终我都将其否定了。

    因为类似于环保政策这样的方法,从许多年前就开始了,只是对于社会里利益至上的那部分人而言,这样的政策作用并不大。

    不得不承认,我们人类并不具备蜂巢思维,甚至连格式塔都算不上,在需要解决大方向的困难时,很难做到全部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我们是单独的个体,在一个名为地球的家园里肆意横行。”

    台下,坐在最后一排的碎花连衣裙的女生在听到邹龙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微微出现了一丝弧度。

    女孩紧盯着台上的邹龙,眼神里的光彩似乎携带着一丝审视又蕴含一些欣赏。

    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她,邹龙也依旧在讲述着自己的论文内容。

    “然而时至今日,生物变异的问题随着时间变化越来越严重,作为生物研究方向的我,所能想到的对应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人工智能!”

    “既然人力不可及,我们采取非人的方法也在所难免。

    现阶段,我国最大的AI研究室已经发布了关于最新一代人工智能‘盘古’的详细介绍。

    据详细资料显示,‘盘古’在图灵测试中至少平均每个测试者做出超过90%的误判。

    可以说,在不揭露图灵测试这一面纱之前,有90%的人都不认识盘古是一个人工智能,它的智慧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说是人也不为过。

    当然,为了区分AI与真正生物之间的区别,我将其称之为次生物的存在形式。

    利用次生物的方式,在我们人类科技发展加上一层‘保护膜’,这便是我对于预防生物灾害的一个试想。

    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监管各项技术的研发、生产、排污等,由此来改善甚至杜绝人类造成的科技污染。

    构建一个人工智能防护系统!

    在这个试想里,人工智能能够严格执行各项国际标准,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地质、气候、物种信息等的监测,保障我们技术发展的同时避免类似生物灾害的事件发生。

    之所以说是试想,是因为这样的构思在短时间内并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接受。

    这其中需要面临最基础三个问题:

    1、如何保证人工智能执行动作的准确性!

    2、涉及到科研技术,这是每一个国家核心中的核心,人工智能如何能保证这些重要信息不被泄露。

    3、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性。

    这三个问题是针对我构思的最为主要的难点所在,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一开始向大家介绍格式塔意识与蜂巢思维的原因。”

    说到这,邹龙抽空喝了一口水,顺便看了一下时间,还剩大概十分钟。

    演讲台底下,导师们有的交头接语似乎是在对邹龙论文中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有的则似乎是在凝神思考。

    “在解释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不妨先看一下刚才我所做的这个小实验。”

    说着,邹龙接过了刚才让协助的那名学生递过来的U盘,这里就保存着刚才在蚁箱所记录的画面。

    插上U盘打开视频,邹龙以2倍速开始播放。

    视频内呈现为两个角度,一个是从上往下俯视的角度,另一个则是拍摄的玻璃蚁箱的一个横截面。

    画面从邹龙扔下方糖砸落在泥沙之上开始。

    杂乱无章的泥沙表面上方糖的砸落在大约两分钟后引起了一只蚂蚁A的注意,只见蚂蚁A在方糖的周围绕了一圈,停留一小会之后便开始朝着蚁穴返回。

    拍摄蚁箱横截面的画面中,蚂蚁A返回巢穴之后,沿着弯弯曲曲的隧道进入到了蚁巢的底部,并且在蚁巢中停留了大约二十秒的时间。

    二十秒后,蚂蚁A原路返回,并且在蚂蚁A身后陆陆续续跟着十数只蚂蚁开始朝着方糖的方向前进。

    随着这一小拨蚂蚁的外出,蚁巢中的其他蚂蚁也在大约十多秒钟开始纷纷跟随着这一小拨蚂蚁。

    一小拨的蚂蚁便成为了一群蚂蚁。

    这一群蚂蚁抵达方糖处时,十数只蚂蚁开始如同一个球一样开始包裹住方糖。

    另一些蚂蚁则开始继续向前如同辐射状继续探索。

    而后的几分钟内,方糖开始被分解为一小块一小块的食物被陆续输送回到巢穴。

    这样的行为使得方糖与巢穴之间形成了一条精密的输送路线。

    至此,视频结束。

    关闭了视频播放界面,邹龙开始针对视频画面中的内容进行描述。

    “这其实就是最为基本的蚂蚁觅食的行动实验,在这个过程里,分为了了几个步骤;

    分别是:探路、招引、集体搜索,负载返回以及集中运输!

    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之后,它会迅速返回巢穴释放信息素来通知蚁群,在带领同伴前往目的地时信息素的持续释放会招引来更多的同伴。

    当抵达食物地点时,一部分的蚂蚁会继续向前进行搜索试图找到更多的食物。

    而最后蚁群会将个体庞大的食物分解,并且运输事物的同时继续释放信息素以此建立一条完整的输送线路。

    在这个实验里,蚂蚁的每一步行动都十分符合族群的利益目标,它们彼此分工明确,宛如一个紧密的齿轮。

    在此之前,我曾说蚂蚁是一种具备格式塔意识的生物,它们的这种行为一切都是源于集体的利益。

    那么我们这时候回到刚刚的问题1:如何保证人工智能执行动作的准确性!

    在我看来,我们完全可以将格式塔意识进行编程,在人工智能内部形成一套如蚂蚁一样的行为规则。

    从这个角度出发,鉴于格式塔意识的影响,任何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违背规则的行为都会被人工智能所精准定位,并且执行一套符合利益的处置方法。

    即便是非常规的规则漏洞,以人工智能次生物的智慧程度也足以及解决。”

    说完,邹龙看见底下有人举了个牌子写着:还剩五分钟!

    估摸了下时间,邹龙面不改色继续说道: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以及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协调信息可能会造成的泄露和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其实可以采取蜂巢思维的方式去解决。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的发展包含了太多的技术,以人工智能进行监管无疑是最为省时省力的方法。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工智能中心,在这个中心进驻着各个国家的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协调和控制人工智能的行为。

    例如划分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甚至于不同种类技术的监测,但所有的检测结果必须向中心汇总。

    除了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正常加密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不同的蜂巢核心。

    从表面形式来看,人工智能内部是具备着格式塔意识的整体,但与人类而言,人工智能像是蜂巢思维中的工蜂,人类就是蜂后!

    至于人工智能的安全与否,我们大可先抛却科幻电影里人工智能反客为主的幻想。

    以蜂巢思维与格式塔意志最为代码植入人工智能,这是目前我认为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法。

    至少在蜂巢之中,蜂后是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的。”

    最后两分钟,邹龙将自己的论文内容做了大概的描述。

    实际上,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般都是三万到五万字左右,这相当于一本中篇小说的篇幅。

    作为毕业答辩,邹龙不需要对论文的每一章节都详细讲述。

    邹龙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在底下的导师们回头在查阅他们毕业论文时结合他们现在所说的背景,概念等做出最为公正的判断。

    时间差不多到了,邹龙也适时的进行了一番总结。

    “论次生物时代的意识收敛,次生物指的是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生活中一定存在的人工智能,而意识指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意识。

    我们的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危险与竞争;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顺应时代洪流并在一定范围内收敛我们人类自身的进犯意识比任何防护手段都更加有效。”